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片刻高峰山

发布于:2020-10-19 20:4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新生

  庚子年十月,仍是淫雨霏霏的样子,抽一日回乡看望小舅,顺道去了高峰山。上一次去,想来也是二十年前,当时牵着母亲的手一路同行,欢快跳跃的模样仍跃然纸上。

 
  川中的雨,淅沥里透着薄柔的气息,宛如一层轻纱,披在山腰上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沿着溪水而行,田间有成群的鸭在嬉戏,泛起涟漪又嘎嘎叫响;路到山脚下,有一片竹林森森,几只孤廖的白鹤正歇在枝头,不知是在遥望何处;在路的两旁,房屋院落依次排列,有昂头的白鹅傲立在路中间,忽的又窜出一只满身泥泞的土狗,引起一片哗然,一路行,一路看,这一派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赏心悦目。徒增几分空山新雨后的清新。
 
  川中盘地的小丘错落有致,观其形势,不似江南丘陵那般深邃绵延,繁杂斑驳的灌木丛林掺杂其中;也不似云贵坝子里的小山坡那般突兀,单调贫瘠到只有杂草镶嵌其间;盆地里的小山,山势通常不高,却依旧连续延展,给人以柔和的感官,草木种类不算众多,却茂盛可观,一片秀美之色铺展开来,活似了小家碧玉,俱是秀外慧中的景致。想来,川中的山像极了川中的女子,身材纤细秀气,脸蛋妆色浓淡得宜,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温婉的美,尽你赏心悦目,自在流连,非是那繁华都市里沾染摩登风气的女子,老远便传来浓烈的粉妆呛人鼻息;或是在奇装异服的潮流里博人眼球,以时髦而自居,却是附庸风雅的不伦不类,多了几分俗气,少了几分乡土自在与淳朴。
 
  问山,莫不过一观其形;二闻其名。高峰山坐落在川中四县交界之处,山势座西面东,山上树木葱茏,环山环绕古柏,均向山中高峰一侧生长,此为一;俯瞰山形,环山八条山系,犹如巨龙回首高峰,山顶,又形似长龙,堪为龙头,此为二;山中有四处寨门,分居东南西北,其中东、西寨门敞阔处正可观日出日落、云海浮现之妙,此为三。因其山形如掌,附会五斗仙山之名,谓为凤凰落地,又称栖凤山,在此山顶处,建有一道观,正是画龙点睛之所,暗合风水机枢。
 
  外婆老家在高峰山脚映井场,还在少年时,曾与她一同去过。犹记得一路踏青步行,爬坡过坎,在山间小道、田坎溪边穿行,时而越过山坳;时而跨过溪流;时而在田亩阡陌间;时而在竹林房舍旁,路线辗转。年少正是多问时,一路行,一路问,两代人的问答里,口口相传的传说与典故进入脑海,其中的玄幻奇闻不时让少年屏息神往,竟忘却了这一路步履艰难的疲惫与困倦。自古高山出名士,仙境多传奇,岁月逐渐稀释掉少年记忆,而罗衣秀才、王师祖、范师祖三个名字,结合它们的仙说神迹,嵌入少年脑海,山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罗衣秀才传说。据闻,山下有一少年名叫罗衣。乃文曲星下凡,因得罪灶神遭佞言毁谤,被贬为秀才凡体,仅留得一副一说一个准的“金口玉”,颇为灵验,因此,到此山,需去罗衣祠,凡是读书的少年,只要虔诚求拜,学业都可有所精进。罗衣骑竹马读书的典故成了川北孩童骑竹竿游戏的来历;而罗衣送媳妇围腰的传说成了川北妇女拴围腰做饭、做家务的出处。
 
  驱车由山道盘旋而上,顷刻可至山顶,沿石阶数步,可至山顶敞阔处,道观循《周易》八卦构思修建,循山布局,结构巧妙,以乾、坤、坎、离四正卦,分别为道观东、西、北、南四个方位。整个道观依山就势而造,垒筑石基夯实,建筑承川北古居风格,用梁木构建撑起主体,分别以撑拱、穿枋、雀替,环环相扣,诸多构件手工雕刻,工艺精湛;再以竹篱编织敷以泥巴筑成墙体,镶以木制门窗勾勒,整个建筑为纯木结构,浑然天成。其间殿、馆、堂、亭纵横,楼、阁、台、榭环绕,斗拱飞檐,交错穿插,此八卦建筑群为全国道观独有。
 
  山取高峰之山名颇多,唯川北高峰有奇,道观前门高峰山匾额高挂,可独留意在这峰字,上山下夆。由前门入古道观,跨门槛而入,从旁石阶提步而上,在旁有一株千年古柏,根须缠住石门,节外生枝向上,抬头直冲云天,撑起一片青天,守护山观百年。乡里曾传用其树皮熬煮喝水,可治百病,可消灾厄,四方乡邻一时争相取之,山中道人不得不在古柏周围筑起围栏加以维护,这古柏与古观相得益彰,其灵气流传甚广,凡是入山观的游人,俱要驻足观看,抬头望这一方青天,触摸这古柏光滑树干,沾点灵气,只可惜数年前观门失火,千年古柏毁于一旦,只留碳化躯干犹存,难免使人扼腕叹息。转角而上,前厅有殿,因是供奉三清,未及详看,壁上有"是一蓬莱"的赠匾,印象深刻,山中隐士求仙问道,不入蓬莱乎?从殿旁入客房,上挂一“蓬北盐东”的牌匾,殊为醒目,忖度片刻,暗想应再附上“充西射南”,附四县方位与之契合为妙,不过偶想,随即作罢。客房建有三层,客舍楼阁环绕重叠,前后走廊相互勾连。入客房,其门有正门、侧门、实门、虚门、活门、死门,且沿山势交错设计,其间迂回曲折遥相通畅,更设有暗室、暗桥、夹墙,机关遍布暗道纵横。在内有迷幻盘桓之感,川北迷宫之谓所言非虚。
 
  在浅丘之上俊拔而立的高峰山,一山坐拥三县。自唐伊始,便筑有庙宇、学宫,为佛教、儒家诵经讲习之地。到了清末,道人王源清于山中广集门徒,弘道扬善,高峰山道观渐渐声名渐起,其亲传弟子范明清,民国时出资认购山中庙产,扩建经营,开启了高峰山“玄都奇观”鼎盛,成为川北名山,入列四川三大道观之列。因求之者应验颇灵,广传有仙人的传说,四面八方信众络绎不绝,民国时,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争相前来结缘拜谒,信徒远及全国,山中民国名人的墨宝,有吴道子的“魁星”,丰子恺的字画,五祖殿内,依道教典故而作水墨壁画细腻精美。
 
  高峰山道教始兴百年,承全真龙门,以出世为修行,澄明道心,传儒、释、道三教的忠恕、慈悲、无为宗旨,讲究清心静坐,舒坦自然,不吃斋念咒,号称天下第一仙派。数代道人以“济世度人”为己任,身体力行为实践,范明清为西充金凤山人士,本为缝纫,投拜盐亭人王源清为师,授道号范云峰,以其精湛的医术,医治难治之症,以不同之法,治同样之病,用同样之法,治不同之病,德行广布乡野,四方弘道扬法,开启高峰道场鼎盛。道观兴起,佛、道、儒相依相存,不囿于宗教门派教条隔阂,以心见性,秉持出世的初心,敞阔胸怀,和美与共。
 
  寻罗衣祠去处,进一殿问路,向一老者问,“罗衣祠往何处去”?答曰,“是问考试,还是官运,此处可问”。抬头一望,一赤面三目,手持金鞭的威严神像在前,从神座底盘一新签筒抽一签,老者打了一卦,言,“再在老签筒里抽一签”,再抽一签,签数同一,下吉,谓之苦极生荣,大不离形,霎时惊奇。而后连抽两签,签曰中吉、上吉,节节攀升之象;连卜数卦,虔诚祷告,唯求正道。与老者闲谈道心一个时辰有余。时不待人,与家人一同下山而去。
 
  落在川中的高峰,与川中这片山水融为一体;高峰的道法,更与川中的人文相应相生,既体现在其力行,更在其见心,人杰地灵代有忠烈出,藏龙卧虎更有后来人。敬天法祖的信仰,崇敬自然,向往自在的理想,这一片土地的钟灵毓秀在其千年文脉传承,更在其崇义信道的风气。至今,高峰山存有开山祖师王源清与其亲传弟子范云峰的墓亭,题以真神仙,刻之山中逸士,此二处为四方乡邻信众拜谒,香火不绝。
 
  年少时,到高峰山脚,行在山路上,道旁有一树上栖一群乌鸦,在川中少能看见,一时惊异,印象深刻。返程路上,山中飞来一白鹤,亭亭玉立田中,回头环顾,也是惊诧茫然。与山有缘,莫过如是。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