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古体诗到底还要不要格律

发布于:2016-01-08 19:3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流水流年

编辑按语:古诗词看起来容易,写起来很难。由于懂古诗词格律的作者不多,所以,一些古诗词作品并不符合格律要求,而本网也缺少这方面的编辑,因此,在审核文章时,难免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文章被审核通过,这是本网原因造成的。感谢流水流年作者对本网发表的古诗词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广大作者能够从中获益。


  其实,这题目读后给人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啼是手无利器何以制敌,笑的是无名之辈也堪指点诗词。况,还一疑问句式,似有先声夺势成责之态。确实,作这题目的应是位高权重,在领域内有所建树的社会名流,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知识的人才能胜任。而恰恰是我这末学之辈口中之词,您不会讥而嗤之吧!再者,您再读一遍,还真是一句废话,似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过,话又说回来,忽然花开这个文学平台是用来学习交流的,谈一点读诗心得还是总可以的吧!

  我不得不再次在此重申一下,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就诗论诗而已。因为这之前因闲说得罪过人,还得到过编辑老师的特殊照顾,对我的诗提出过宝贵意见,使我获益良多耳目一新,深刻认识到梅菊也为耐寒傲霜雪者。

  说到古体诗,打一不恰当比喻,就好像玩游戏。大家都知道游戏也有游戏规则,一旦您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你就无法进行下去。用一句时髦话,你OUT了。古体诗就像一盘棋,你能把将帅移到前线去吗?你能把马走日改成马走田吗?所以,这就是规则。作古体诗也有一样的道理。首先你要辨四声,然后才能依律绝之则进行填充。所以说不是随便凑够字数,然后再用几个生僻字,就是一首合格好诗了。有时在想,是不是沾点名气或者说有点资格的,随便划拉一下就是诗了呢?还是一首好诗呢?古体诗到底还要不要循规蹈矩依律做下去,恐怕你我心里给明镜似的,不用我赘言多述。既然是作古体诗,那么还要按格而行才能合律。否则写出来似是而非驴头马面恐难负盛名。

  我又在信口开河口无遮拦了。

  读本网重点作者一栏,有一组【【冬日仿古四首】】,细读下来却无一点仿古之意。既然是仿古,那么你就得依古韵来写,要不,又何必仿古呢?

  总题目四首,却只有三首。第一首为五绝,第二首为古风,第三首为五律。第一,三首都用新韵。如果按平水韵来读都不押韵。难道说古人也有中华新韵,还是今古结合,犹未可知。

  下面就这两首律绝来作粗浅的试析。

  第一首【乙未冬读书有感】

  寒夜虽可畏,可应平

  更患所知少,患应平,知应仄,少应平

  秉烛读书时,书应仄,时应仄

  尘劳与梦销,劳应仄,梦应平

  我们不怀疑诗人在寒夜读书时的感慨,只恨所知少。尘世间的多少辛劳,在这长夜里秉一烛捧一卷,一切的烦恼忧愁劳顿都在这书梦里消失了。我这理解不知是否符合诗人之意,但规则还是要讲的。首先出句与对句间失对,承句与转句间失粘,转句与结句间失对。这首诗是一个仄起仄收式。出句第二字夜为仄声,尾字畏为仄声,故。若依平水韵,此诗根本不押韵。依新韵也不合韵。因少仄音,与销也不在同一韵部。所以此诗整体毛病太多,平仄不谐,也无对粘,且不押韵。

  再来读第三首【晨起偶得】

  睡眼起惺忪,

  夜华带露浓,夜应平

  寒鸟祖逖声,鸟应平,祖应平,声应仄

  落叶宋玉情,玉应平

  嗟彼早行人,早应平,人应仄

  俯首太匆匆,俯应平,首应平,匆应仄

  信步斑马道,步应平

  山林在市城,林应仄,市应平

  这首五律为仄起入韵式。首先首联与颌联间失粘,颈联间失对,颈联与尾联间失粘,尾联间失对。不可更变的该仄的地方用平声,这就犯了常识性错误。像人字为平声却用在仄声处,像声字为平声也用在仄声处,这不能不说是此诗的败点。若依平水韵,忪,浓,匆也根本不在八庚部,所以说这是一首新韵诗。再来说说此诗对仗。

  颈联:嗟彼早行人

  俯首太匆匆

  此联对仗似有不工之处。嗟为文言叹词,彼为代词,这里是感叹早行的人起得太早了。而俯在这我理解为动词首为名词,这句意为低头早行的人太匆匆了。那嗟彼与俯首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词性词语怎么对呢?那早行人与太匆匆也就不那么合适了。再者尾句“山林在市城”,谁能告诉大家“市城”指的是什么?将词语倒装使用,不但损害了词性,而且还生编乱造。不能为了平仄押韵硬生生地把词语意思给改变了,这是古体诗的硬伤之处。

  这两首诗虽用意深刻,意境开阔高远,有感有叹,恐怕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连最起码的律绝格式都未达到要求,怕有悖仿古本意了。

  古体格律诗反复强调格律,这个格律到底为何物呢?我们还要不要来秉承呢?学术性这么强的问题,怕我这末学回答不了的。有一点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没有掌握的驾驭不了的,我且不做。我可以写相对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现代诗。

  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两首诗,是怎麽逃过编者法眼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重点作者的两首诗,连我这小读者都看出来,不能不说格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格律的重要性是根深蒂固的,任谁也不能逾越这雷池半步。也由此让我联想到一个趣事。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总结出创作诗歌的要领: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诗句新奇为上。黛玉进一步阐述: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这种教学方式惊奇独到推陈出新,虽然说构思立意很重要,可有一点她们也未忽略,那就是格律。最终她们写出的诗还是合律的。

  还有一趣事让人联想到格律。吟咏千古流传至今的崔颢题黄鹤楼诗,其中就有五处不合律。此诗的流传还要感谢李白。那时崔颢之名还没那么响当当,就因李白看到此诗后,掷下这样两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崔颢这诗出名了,人也名声大震。这五处出律也并未影响整体效应。

  那么说来说去究竟何谓格律呢?打一比方吧,就像数学中的一公式吧!这就是格,也算是格式吧!律呢?律就是法则。所谓依律格而作之意。格律还是对诗词字,句,音,韵的格式化描述。归根结底一句话,既作格律诗,格律必须要强调的,意如一个国家没有强硬的法规法则来制约,岂不是险象环生。诚然格律还是要得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百年来俗定成哲的。写古体诗词最终还是要遵守其规则。相反远离了约定成俗的规矩,还何谈创作古体诗呢?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