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人生自是有情痴——汪荣霞《雁声集》印象杂谈

发布于:2016-06-09 20:5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独俯清流

  在沭阳诗人、本网编辑汪荣霞新书《雁声集》发布会上,我见到了诗人汪荣霞。

  星眸奕奕,巧笑靓兮,怎么看,也很难把眼前这么一位妩媚阳光的年轻女子和那些晦涩难懂要求甚严的古典诗词联系到一起,并且,是婉约派的。而事实上,恰恰是她,在古典诗词的道路上,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把个老祖宗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瑰宝,玩得是风生水起、兴味盎然、成绩斐然,为填补本土古典文学的断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喜欢这本诗词集,首先,在于它的名字,《雁声集》,自然而然,会让人想到那首经典老歌——《雁南飞》:“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多么美、多么纯的意境和氛围呵,这本诗词集,也算是诗人对自己目前为止的人生的一大总结和感悟吧。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雁声集》的诞生,也许,对于诗人来说,并不期待留多大名,得多大利,而是奉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司汤达所言——“活过,爱过,写过”。是啊,人生匆匆,来世一遭,既是一个伟大的偶然,又是一个伟大的必然,既然能写,又会写,何不给自己的斑斓人生来点鸿爪泥印、屐痕旅迹?岂不快哉?当然快哉!

  自古文章,以一个“礼”字晓人,以一个“情”字动人。我想,汪荣霞女士就是一名在情感上孜孜以求的较真女子吧,否则,也出不来这么一本深情款款、意象深深的文本来。况且,以大雁这种鸟来替自己代言发声,本身,就蕴意深刻。众所周知,大雁,本属忠贞之鸟,双雁结合后,终日双飞双宿,不离不弃,真正能够做到自觉自愿的一夫一妻制。整本诗词集,点点滴滴间,梧桐兼带着微雨,洋溢着诗人对真挚情谊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情愫,非常契合“雁叫声声”的深厚意味和趣旨。

  汪荣霞的诗词,生动形象,简洁凝练,质朴自然,为文时,所举的事例,所描的景物,所做的铺垫,都能恰如其分、水到渠成地表达演绎出自己心中的意象和诉求,写得非常传神、细腻、感人,极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随举一例,《蝶恋花》:“一径残红凋落早,未见相邀,趁那春光好。草长莺飞心缥缈,不觉四月芳菲了。湖底蛙声湖畔道。顾影依稀,何事难分晓?满地杨花春已老,佳期如梦佳人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心等待的喜悦,失散在那可恨人漫不经心的负约中。多么惆怅,多么懊恼,满目迷人的春光,霎时也失了颜色,亦如我这饱受相思折磨的憔悴容颜!

  诗人的诗词,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玄奥高深,相反,她的作品,绝大多数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词语组合。可是,这些组合,经由她匠心独运晓畅自然的排列架构,一首首寓意深刻珠圆玉润的诗词,就从她的生花妙笔下汩汩地流泻出来,由不得你不拍案叫绝、心悦诚服。譬如这首七绝《遣怀》:“回首经年未自珍,浑浑噩噩度晨昏。蓦然觉醒清明梦,架上诗书已染尘。”晨起整理书橱,书上落满的浮尘,引起诗人深层的思考,并在灵魂深处作出深刻的反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首诗,小中见大,富于新意,可谓是浅显中显深奥,平淡中见浓烈。

  汪荣霞的诗词,反应出她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她对事物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能力。她的诗词,哀怨绮丽,缠绵悱恻,有着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息,情随臆走,毫不矫饰。正如发布会上一位诗词界资深前辈诗人所言:“汪荣霞的作品,正如她的网名‘不诉离殇’,是一种美丽的哀愁,可以说,婉约派选择了她,她也选择了婉约派。凄美的句子,在她的诗词中触目可见,她经过了较多的感情磨难,诗词,让她作为武器,尽情地宣泄了情感,感人肺腑,感人至深。”譬如她在《一剪梅》中写道:“秋叶飘零花欲残。梦醉西楼,独依雕栏。天涯望断几时还,孑立中宵,谁共婵娟。几度夕阳逝眼前。瘦了相思,碎了流年。情深一往苦犹甜,痛彻心扉,眷恋依然。”亲爱的人啊,你可知晓,漫漫流年中,那颗一往情深初衷不改的处子心,一直处在朝朝暮暮两情相悦的期盼等待中。欲言又止的话语,饱蘸深情的笔触,用鲁迅的一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从喷泉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中流出的是血”!

  从诗人的自序中,可以看出,除了她对诗词的天生悟性外,她还是一位勤劳刻苦之人,十年前,从只会诌顺口溜打油诗凑字数、对平仄、格律、押韵一窍不通开始,凭借一腔热爱和坚守,能一点一滴进步到现在这种游刃有余心到笔到自由运用的状态,真是令人肃然起敬颔首连连,要知道,这期间,得花费多少精力和毅力才能把业余爱好发挥到这么极致的专业水准上来!文字是有生命的,很显然,汪荣霞对文字存有非常大的敬畏之心。这从她作品后小半部分写的那些非常讲究技法和功力的特殊诗体,诸如:“集句诗”“回文诗”“独木桥体诗”“飞燕体”“同头诗、词牌名诗合体”“绕头诗”“嵌字格诗”“拆字离合诗”“双塔倒映诗”中也可足见一斑,欣赏起来,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世上无足金。汪荣霞的作品,自然也有其值得商榷之处,譬如体裁不够广泛,过分拘泥于才子佳人的一腔幽怨之中。要知道,即使婉约如李易安,面对熙攘动乱的时局,也还壮怀激烈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能经得秋流到东尽,春流到夏?在此,建议诗人在平时的习作中,能走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把情怀放得更远更大些,能够积极面对人生,关注诸如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哲学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创作出更多雅俗共赏意义深远的作品来。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