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青春印记(一)

发布于:2014-12-08 16:1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孙英姿

编辑点评:学生生活,苦中有乐!


  前不久,回老家一趟看望老母,因为雨后路滑,村外的土路泥泞,颠簸,所以靠近村子时,选择了通向村内的一条小巷。车子行至小巷的尽头,忽觉一所宅院异常熟悉,好奇心促使,不觉停住车走近门口,门牌上写着"西闸村老年活动中心",但在这几个字的隐隐模糊处,能看到"西闸村联中"的字样。噢,这就是我二十年前初中母校的旧址了。站在门口,能听到院内老年合唱队在合唱演奏的声音,思绪飞扬,仿佛我又置身于其中,是恩师在教授我们音乐课。

  在二十多年前,在明集镇上有初中三、四处,其中,明集中心初中是重点初中,下设三处普通初中,小学毕业那年我因几分之差,没能考得上重点中学,无奈之下,也就选择了本村的这所普通中学了。后来,母亲回忆道,我也就是在本村读书,要是考上重点初中,我们家也供不起我读书,上有两个哥哥,每年高额的学杂费,已让这个家庭不堪负重,入不敷出了。看似是一所普通初中,但却也汇集了成家村,南宋村,高家村,西闸村,东闸村,柴家村六个村庄的学生。所以,在原有小学同学的基础上,我的同学交往也多起来。其中,与我关系至深的好友是高家村的高晓燕,性格不同,但情调相投的我们却成了生死姐妹。那时,晓燕家经营点小副业,家庭条件不错,所以,她经常在生活上给予我帮助,一次,她到我们家玩耍,不觉到了午饭的时间,她见到我们吃的是窝头,当时,她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没有言语,但在出门后,她说,以后我用我们家的馒头换你家的窝头吃吧。此事已时隔多年,但我仍记忆犹新。

  在学习上,我们更是互相帮助,彼此进步,在初二时,县里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动物学竞赛”,经过全校的一次次筛选,最后,学校选中我们两个代表学校参赛,比赛的地点选在邹平县的第二实验小学,那时,“县二小”刚建校不久,坐在崭新的教室里,端坐在明镜发亮的课桌边,当时,那份自豪与激动真是无语言表。赛后的最终结果,我们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似乎那时的感受是,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得了一次进城的机会,开了一次眼界。

  晓燕的姥爷是名老教师,交际圈也较广,所以,在初二下学期,晓燕就转到明集中心初中就读了。分手那天,我哭成了泪人。

  初中三年,其中,初一,初二在学习上是比较放松的,在我的记忆中,我是班上请假次数最多的一名同学了。因为我的两个哥哥读书学校离家较远,所以我便沾了“近水楼台”的光了。每逢春天来临了,需要播种棉花,我便请假去和父母种棉花,麦收时节,不等到放“麦假”,我先提前在家待命好几天了,秋收,秋种,我的假更是接连不断。也难怪,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道,“我的老妹子,为我们这个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容易,我们不能忘。”

  其实,在我父亲眼里,我一个女孩子家,考上又有啥用,早晚得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了,这是原因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家庭的贫困,那时已到了最困难时期。用现在的话来解释,也就是到了“低保户”的档次了。或许是经历的苦难最多,再加上母亲那开明的思想在不断地激励我:“要好好学习,否则,你的一辈子就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了,一点出息也没有。”所以,我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考上。

  初三,也是初中的最后一年,我学习更加刻苦,深冬时节,每天天不亮,我便便早早起床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冬天感觉来得特别早,并且也格外漫长,我踏着厚厚的积雪,踩着第一道雪印来到学校,每天都是我第一个打开学校的大门,第一个来到教室,点上蜡烛,坐在冰冷的座位上,双手早已冻得发了紫,罩在嘴上,哈着气,说实话,哈出的气也是冰冷的。晚上,自习结束后,我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回到家,还要在柴油灯下,学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其实,那时,全村大多数人家都已安装上电,而我们家为了节省开支,照明用的不是汽油,而是柴油,谁都知道,柴油的烟雾特大,燃上不长时间,鼻腔内就会布满一圈灰尘,而房屋内,所见地方也会飘落一层黑色的油泥。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眼睛视力,明显的下降了。也就是我的“埋头苦读”的精神,成了母亲教育下一代的典范,经常听到母亲给我的侄女、侄子讲道,“你的姑姑上学时,学习可努力了,每天都在小煤油灯底下看书,写字,所以才成了近视眼,你们一定要向你的姑姑学习呀!”

  初中三年我所付出的苦很多,大都随着时光的流失而变得模糊,但有一人,却清晰地记得,那就是我的母亲,每次,过节或是她老人的生日,我们一家聚在一起时,老人就像背诵老三篇一样,把我留给她的印象最深的故事讲诵出来。

  那时,为了农耕的需要,家中喂养了一头老黄牛,秋冬季节,老黄牛的主食便是玉米杆了,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会用粉碎机把秸秆打碎来喂牲口,而我们家为了节省开支,这点钱也吝啬得拿不出,便用大铡刀把秸秆截断,这道活自然就落在了我和父亲的身上。每天下午放了学,我和父亲就忙碌起来,父亲往铡刀底下放秸秆,我负责抬起铡刀,用力往下压,这样,玉米杆就被截断了。因为我的身高不够高,用力向下压的力度不够,我会跳起来往下压,现在想想我那似袋鼠一样的动作也够滑稽可笑的,这样不一会儿的工夫就会大汗淋漓,但很快我和父亲也会被秸秆上的尘土,呛成个土人了。忙碌之下,时间过得飞快,经常是一看表,坏了,上晚自习的时间快到了。于是,忙放下手中的活,慌忙洗把脸,晚饭也没时间吃了,一溜小跑跑向学校,边跑边用手唧哝着鼻腔内被呛进的尘土。这样,饿着肚子,上完三节晚自习,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看锅内早已冻得冰凉的窝头,我也没胃口了。所以,我上初中的时候,特瘦,应该是班上的美女之一了,因此,大学毕业后,为了弥补那些年所欠缺的,所以猛吃猛喝,拼命地补充营养,才致使自己变得这般“富态”,难怪我的很多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见到我后开玩笑地说:“哎呀,当年的小美女怎么变成国母了!哈哈。”说起来是笑话,但每每回忆起那些往事,母亲总会在不断地抹眼泪,在老人的心目中,那时的我不应该付出那么多,不应该吃那么多的苦。其实,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快乐,或许是当年有那么多的辛苦,才让自己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才让自己懂得了担当,也更坚定了自己应该靠自己争取自己命运的决心和勇气。

  辛勤的付出就会有必得的收获,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遥遥领先,尤其是英语老师——孙萍老师,还有我的政治老师——孙久璐老师,也就是那时学校的校长,特别地赏识我。同学们的羡慕就不用说了,曾有班上的一个长相很帅气的男生,在不经意间默默地注视我,碍于害羞的缘由,虽没有表白,但从那眼神间所体现的深情,我能感受到。后来,听同学们说,他很暗恋我呢!但一切都过去了。

  初中三年的苦乐生活,飞逝而去,最终的中考结果,我班只有我和一名男生(孙海滨)考上了高中,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孙校长拉着我的手,兴奋不已。

  初中生活,是我人生旅途中值得永远怀念一个时段,从那些“苦”中,我开始感受到了“甜”的味道,或许,新的目标更加艰巨,但我已有了坚定的信念,我的人生追求永不改变。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