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平凡的生命,诗和酒的生活

发布于:2014-08-02 06:41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渭水西流

  我的生命,注定平凡。也做了一些“对不起自己”的事,自忖是个自私的人。生活中,太多对于自己父母亲友的关注,而始终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像德兰修女这样的伟大,自己向来只是不可遏止的景仰,却从未想着自己何时能够如此。

  也常有一些“伟大”的思索,责任啦,命运啦,价值啦等等,然而终究只是一时的“狂想”,向来没有过鲁迅式的呐喊,或顾城式的呼唤,北岛式的回答……

  也自诩有一些伤时忧世的文人情怀,并偶尔有一点哀伤怜悯的叹息,然而终究还是开朗似天真般地陶醉在自己的生活里。向来没有屈子千年难散的忧怨,抑或杜甫对民间疾苦无我般的牵挂,海子对真与美以死抗争的坚持……

  这样的生活,注定了我的平凡,也让我与诗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不期望生命的“厚重”,所以傻乎乎的活得轻灵,只愿天天看到自己身边人的快乐。喜欢读诗却不喜欢“想”诗,大约就源于自己思想的“单纯”吧,像读顾城的《一代人》,从不敢去多想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人性被扭曲后的模样;喜欢喝酒却从不愿醉得一塌糊涂,大约也源于自己处事的“不够彻底”吧,像李白的“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境界,自己是从来不敢体验的。于是,只羡慕刘湛秋所提倡的“渴望自由的交谈”的轻诗歌,只希望天天有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

  至于何时开始了这般诗与酒的生活,也许终究不会有十分确切的答案。只记得大约是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习作我用了诗的形式(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来写,原本等待重写或批评,然而老师竟出人意料地把它当成范文在全班来读。这件事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以至于常把自己当做真正的诗人。只可惜那首诗大抵已经忘却,现在只记得其中“清风过处无云烟,欲奔山峰上青天”的琐碎句子了。

  后来浑浑噩噩地去读了中专,还不曾想到自己所要的人生方向,就已经没有了太多的选择。二年级时,一些“明智”的同学毅然决然地回乡去读高中,以此来拯救自己即将麻木的灵魂。然而太多的人开始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家庭不能给自己回乡的支持(当然,我也在这一群人中)。于是,酒成了男生宿舍不可或缺的一物,我只怕大家“借酒浇愁愁更愁”。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从来都没有谁烂醉如泥过,倒是留下的人都愈加勤奋,也许他们是想以此来更好地证明自己:大学的梦做不了,我也是人才!(无论是乌云遮住了太阳,还是黑夜已经来临,那自由的翅膀终究要飞翔。)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参加了一个诗歌培训班,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偶尔有被印成铅字的作品,宿舍的人便嚷嚷着好久都没有碰杯了。于是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一番。(路,没有长和短,不要总回头去望,自己到底走了多远,路,只有宽与窄,不要错过花和鸟,把它揽入你的心海。)

  到教育学院进修时候,那更是诗酒无处不在。省教院里多陕北学生,个个好酒;文学社中多中文系学生,人人好诗。我有幸因几首小诗早早就进了《九月风》文学社,那时,但凡聚在一起工作,完后都要去小饮一回的。如此三番,我更习惯了小酌,也自然放不下了“抹”上几句。(他人笑我对月痴,我笑他人全不知。离愁残梦相思意,无花无酒岂成诗。)更令人惊异的是,每次出外搞社团活动,主方也总是以酒相待,大约是他们都知道省教院的“这帮子”能“喝”的缘故吧!现在想来,如果要对那时的生活做个评价,也许只能是只两个字:甚好。

  十年的行云,十年的流水,青春渐行渐远,生活依旧平凡。然而我对诗与酒的偏爱却有增无减。虽然现在写诗也还是“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现在喝酒也还是“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但终究是这种自娱自乐的喜好伴随了自己的成长,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我想,即使永远不会“诗成泣鬼神”,我也要尽情的抒写;即使到了如亚历山大般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小酌一回。因为,那是我平凡的生命中难以舍弃的一环。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