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醉情”非“醉酒”

发布于:2014-02-06 19:5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闫卫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是贺敬之先生对第二故乡延安的炽热豪情。我辈庸庸碌碌存活世间,虽没有诗人的那种表达,却也对生活过的地方别有情感。

  2013年8月27日下午,母校舞钢师范孙殿臣、陈喜斌、孟书明、袁长山、温晓兵5位老师从千里之外的豫中舞钢市来到晋西北方山县,重温往日温馨的校园时光,升华今后源远流长的师生情谊。老师们这次来山西,一路从晋南运城走到晋西北的吕梁,还要去晋北的忻州等地,不辞辛苦,为的是尽可能收集全山西校友的资料,补充即将出版的《舞钢师范校志》。

  舞师为方山培养了30多位学生,在县城居住的有将近10位,得知老师要来,我头天晚上就通知部分在县城的同学,随后在同学群里发布了信息,但到跟前,原计划来的三四位同学有事竟不能来,多少有些遗憾。见到分别12年的老师,心情自然格外激动。虽然,这5位老师没有直接给我们代课,但当时他们曾给与我不少的帮助,如孙殿臣老师,我在校时,他是语文教研组组长,对我这个水平低劣的文学爱好者很是扶持,不仅对我进行多次单独辅导,而且为了方便我学习,还为我配备了办公室的钥匙(因为学生宿舍到熄灯时间就统一断电了)。在他的鼓励下,我当选为学校文学社社长,并参与创办了校报《芳草地》,担任学生主编,为师生写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当时,我们在报上开设的“作文擂台”\“校园糗事”等品牌栏目很是火了一阵子。毕业后,我也是凭借在写作上的一点微小成绩,进入县报工作,手续进入文联,在当时就业已经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深深感到母校培养的重要性。现在想起来,在校期间,令我最惋惜的是当时不够用功,浪费了那么好的学习环境。

  “把酒叙旧”间,酒精过敏的我“破戒”和老师举杯,孟书明老师还代表我们的班主任张志刚老师和我碰杯。在和河南生活3年,对酒规不甚了解,这次终于长了见识。袁长山老师介绍说,舞钢喝酒规矩是“喝多倒少”,就是在给别人倒酒前自己先喝4小杯或6小杯,然后给每位桌友倒小于所喝杯数的酒,自己不必再喝。听了这个文明的倒酒和喝酒规矩,倒感觉要比我们吕梁杏花村汾酒厂里的那种“举一反三”、“颠三倒四”、“十全十美”挨个拼酒的斗酒法人性化得多,因为个人觉得喝酒是为了“尽兴”,而非其他。曾有说法,说河南人不好打交道,但我本人多年所见,河南人大多还是非常义气和憨厚的,从喝酒上的善解人意便可见一斑。

  喝着汾酒,在郑州大学兼任客座教授著作等身具有深厚学识背景的孟书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喝酒必汾、汾酒必喝”出自《三国演义》开卷的典故。言谈间,我们浓浓的师生情谊也便化在这绵绵的汾酒里。“汾酒虽醇厚,难敌师生情。”不胜酒力的我很快就感觉有些高了,但我心里明白,这微醉的状态更多的是“醉情”而非“醉酒”。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