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记商院

发布于:2013-12-08 18:2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程记

  商学院坐落于春城的西边,与玉案山为伴,紧挨着海源寺,也算是闲暇时一个好的去处。商学院与昆明主城区大多数院校一样,虽然面积较小,可总是有它独特的地方。云大的古朴、清幽和那深厚的人文底蕴,自是它最大的特色;师大则因西南联合大学的遗址和它自身的内涵让其它院校望其项背。商学院自是不能与它们相提并论的,毕竟建校时间较短,缺少最重要的文化底蕴。但这也不影响它的美丽、年轻和朝气。

  商学院是很小的,如若走得快些,五分钟左右就能从校园的这头走到那头,环绕一周也只须十五分钟而已。小而不失大气是它的一个特点,被人以白宫和清真寺之名称谓的慧宇楼,虽然有嘲讽之嫌,但也是顶好的特色建筑。慧宇楼一共七层且通体白色,没有多余的颜色和纹理修饰,倒是那些蓝色的窗帘为它添了些活力。它以似是而非的面貌让人看一眼便能永远记住,是很不易的。

  慧宇楼镶嵌于阶梯教室慧源楼与图书馆文渊楼之间,正面是一块由白色规则的石板和黑色方正的瓷砖相交错而铺成的叫做广场的开阔地。每一届的新生便是从这里开始大学生活,每一届的毕业生也都是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它见证了太多的欢声笑语和离愁别绪。广场两侧,有两方绿色的植被,一方以翠竹为首,兼有少许树木。一方则树木居多,竹子较少。从慧宇楼上看,茂密的树林与竹林随风摇曳,歪歪斜斜,像是湖泊里的绿色波浪,一波未去,一波又起,很是美丽。走近后,又是另一番精致,浅浅的草坪间夹杂着一两条石板铺成的小道。踩在石板小道上步入里面,不出十步就会看见一张石桌和几条石凳,复走几步亦是如此,宛如一个公园。竹林的旁边,也是一块绿林,里面也是高高低低的树木,情形大抵相同,不过面积大了许多,也是一个喜人的地。

  最惹人怜爱的还是在三、四月份,广场两侧所栽种的樱花徐徐开放的时候,那满枝的粉红的樱花让春天都失去了颜色,让那白色的高高的楼房也为之低头,也和其余两处樱花盛开的地方相互照应着,互不相让。每到此时,总会有许多学生,几对情侣迈着轻轻的步子一圈又一圈的走着,欣赏着,不时地停下来驻足仰望,打闹间也不忘了拍下那最美的一刻。

  惬意的事情还是在某个冬日的午后,邀约几个朋友,一同坐在文渊楼前面那块绿油油的草地上,或是玩纸牌,或是聊天,亦或是与你的女友并肩坐着,她依偎在你的怀里,你温柔地绾起她的长发,那么安静的看着蓝天,看着偶尔飞过的拖着长长的尾巴的飞机,一阵悸动。也可以捧着一本书,从草地上悠悠走过,到那个有木亭水榭的地方,静静地看书,不时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寂静欢喜。

  慧宇楼的背后,是宿舍和食堂,它们都挨得较集中,教学楼也多是分布在它们周围。宿舍与教学楼并不是同一时间修建的,新旧程度自然不一。可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和谐的,并不会出现太怪异的地方。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多是出自古籍,也能让人轻易的记住每栋楼的大体位置。而食堂,也是各有各的特色,每一家总有那么几道菜是让人称道的,也有那么几样是不受人欢迎的。学校小,最好的一点就是,吃饭、上课和运动都很方便,太大了反而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

  商学院的后街,即从后门出来的那几条街,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零星的几家,到现在俨然成了一个繁荣的市场。吃喝玩乐的地都可以轻易的找到,特别是在吃饭和衣服方面的繁荣程度,是其它院校附近少有的。每到下午,原本冷清的街面,突然间就汇集了许许多多的小商贩,在街边摆出小摊,买起衣服、小饰品、鞋袜和日常用品等,硬是紧凑的摆满了三条街。不少学生也会纷纷出门,悠然自乐的穿梭期间。在一个衣服摊前和老板讨价,价格都合意了,便付了钱,拿了买好的衣服继续逛。也许会在下一个摊面前看到更喜欢的,价格更低廉的,但又不好再卖,便悻悻而走,到另一条街上寻吃的去了。也许会毫不犹豫的买下,然后继续看其它的。

  小吃街这边,则从午饭时分便开始热闹了,一路走过,数不清的小吃,会让你不自觉的慢下脚步来,去一一张望。这家的鸡翅烤得好,那家的粥熬得味美;那边的凉菜堪称一绝,这头的土豆正在出锅。一到饭点,本就狭窄的街道,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下,就显得格外拥挤和堵塞了,偶尔经过的一辆车,都要悠悠前行,生怕撞了人,又或许是怕挂到他的爱车。而到晚些的时候,这些小商贩又都全都退去,留下空空的安静的街道。每到周末又是后街最热闹的时候,来这边淘吃淘喝、买着买那的络绎不绝。她们中间,有外校的学生,也有已经工作了的人,在吃好购好,走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那时,这里仿佛不再是简单朴素的小街,而是几条有地方特色的街道,是几条让许多毕业已久的同学时常怀念的地方。

  商学院,在我来上大学之前还是头一次听说的,知道它是一所三本院校。对它最深入的了解,也只是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它的照片而已。毕竟我来商学院上学,是有些曲折且为之让我错愕的。我未曾想到会来商学院,但终究还是来了。在商学院生活了四年,遗憾的是,我所写的大多是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大多时候,我都徘徊在主流的边缘,与其它一切显得很不协调。可是,它终究是我的大学,我感谢它给我的一切。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