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心是莲花开

发布于:2013-08-21 09:5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锦年惜几时

  身处浮世尘,何处不惹尘埃。我本不是信佛之人,只是既然来到西子湖畔,也免不了俗,随众人去了趟灵隐寺。心里不明白的是,佛门本是清净之地,这西子湖畔的喧嚣与络绎不绝的香客岂不扰了这宁静。喧嚣与宁静,本就是一对矛盾体,既然“结庐在人境了”,怎么能“无车马喧”。我是浮世浮华里的一粟,习惯了这城市里的喧嚣与匆匆。川流不息的车辆,不绝于耳的鸣笛,行色匆匆的路人,不曾暗下的城市夜空,早已成了生活的所有。我能做得,就是把自己渐渐融入这生活,成为这一机器时代的一个小小齿轮。

  抱着一颗看客的心,踏足佛门圣地。只是在这佛面前,我终究还是俯首。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正中,释迦牟尼佛像端坐,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释迦牟尼静坐莲花座上,右手举于身侧结施无畏印,左手置左膝,面色柔和,眼神下视,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的朝拜。

  双手合十,闭眼,虔诚的叩首,许下我的祝愿。此刻,何须在意我是否真的是一个佛教徒,我的叩拜,我敬畏,我的祈求无不发自肺腑。

  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看遍了世间百态,自会原谅我的。他终究不同于世间凡夫俗子的。当年菩提树下,他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一念放下,大彻大悟。而我们这红尘之人,求的不过是自己的得失,总是在欲望与名利面前迷失自己。不停的焚香求佛,希望在一身罪孽得到宽恕。

  平日里,见惯了奶奶在家里念佛吃素,并不以为然。斗字不识的奶奶,闲来无事便一个人坐在那里念念有词。这对于我这个不信佛的人来说,声声入耳无非是一折磨。心下想,字都不认识,谈什么佛法真理啊。可是,我错了。世间能有几人真能参透佛法。信佛,不过是求得一个心里寄托。奶奶们自然说不出什么佛法道理,但她们心中有佛。以一诚心礼佛,一心向善,佛自在心里。反到是我们这些自诩博识之人看不穿。我们不信佛,却常拜佛,求的无非是保前程保学业。而奶奶们虔诚地跪在佛祖面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有所求也无非是阖家平安。我们终究是看不穿,庸人自扰,困顿于浮世浮华间。

  大大小小的庙宇里,喜欢用莲花点缀一隅。这佛陀亦是喜欢莲花的。坐于莲花座上,时刻提醒自己端其品性,不被浮世累。佛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太过艳丽而失了颜色。冰清玉洁的梅花虽傲然于寒冬之中,却以暗香浮动来时刻提醒它的存在,这显得做作了。而这莲花,出淤泥而不沾染污秽,出水芙蓉在田田荷叶之间摇曳多姿。不求万千喜爱集于一身,远观而不可亵玩,乐做这水中君子。接天莲叶风姿卓越,却心甘成为配角,只因这圣洁面前自愧不如。钦佩于这种品性,惜字如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不只是敬佩,更是立志成为真君子。

  再拜首,起身离开。初入大殿,带着一颗红尘内的旁观者之心看一场仪式。礼毕,内心平静,似无波澜。看这飞来峰也不是初见时的模样。这山还是山,这水还是水,只是这山山水水间,我亦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优哉游哉的行走在这苍翠间,看着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的怪石,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是岁月磨砺,是生命的张力。如果走累了,在一亭台间休憩片刻。沏一壶西湖龙井,和二三友人对坐品茗。茶盖甫开,淡淡的茶香萦绕于鼻尖。青瓷茶杯里,水泽透明,茶叶悠悠浮于水面。渐渐地沉于杯底,那抹绿渐渐氤氲开来。

  人生若这盏茶,随着时间的积淀,愈来愈香醇。若是解一时之渴,一饮而尽,这茶不过是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若是沉下心来,轻饮一口茶,细细品味其中滋味。入口微苦,却回味无穷。人生百感皆于这一盏茶,饮尽最后一滴,笑谈世间事。我虽不爱品茗,但我却喜欢这茶具。这“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茶具总算是遇上了它的知音。素来被人称赞的青瓷茶具,放下所谓名利,甘心做一配角。用自己的温润与清透,去衬托西湖龙井的芳香四溢。岁月累积,这茶杯记住了它的味道。这茶叶也只愿在它的清波里宛若莲花开。修佛之人把品茗视为修行。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间摈弃杂念,敛心静气,修身养性,参悟佛法。禅茶一味“苦”、“静”、“凡”、“放”也是佛法真谛。人生有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我们无法逃离,唯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总是忽略平凡的幸福,而执着于不切实际的未来。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苦的,是我们放不下。一盏茶,一段缘。清风徐来,岂不畅快?不谈未来,不谈工作,却话山水之乐。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避开人流,择一条小石台阶而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条小径上虽无千年古树环抱,无嶙峋怪状的山石堆砌,但沿途风景独好,可缓缓归矣。绿树成荫,鸟鸣悠悠,石砌的台阶上偶开一朵小花。踏之何忍,避开它继续我的攀登。我和这小花是平等的,它有它的修行,我亦在追寻我的真谛。

  一步一个台阶,一心朝圣的路,三千烦恼丝抛之脑后。难怪失意的文人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哪怕去小石潭的路已无处可寻,也要“伐竹取道”,清冽潭水和翠蔓青树不辜负了柳宗元的一片痴心。欧阳修闲来无事,喜欢与客人饮酒于醉翁亭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知能否遇上一个隐者?谈笑间,人间一晃数十年。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时间,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你也不会幸福,也不会快乐。”我们总是在那里求佛保佑事事皆如意,然而能有多少事能顺我们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永恒的定律,我们再痛苦,我们只得经受。

  弹指红颜老。哪个女子想要想要老去?“高堂明镜悲白发”,昔日“小轩窗,正梳妆”的日子也如这已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人生得意须尽欢”,可是能时时如此吗?“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是在所难免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不完满的才是人生。忘川里的那一碗孟婆汤也许能忘记痛苦,可是曾经的欢乐也不会记得。我们觉得人生苦多,还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朝夕之间。我们所追求的乐又是短暂的。快乐过后,则觉得寂寞无聊。缘尽而散或乐极生悲之时,终归是苦。人生苦乐,全在于我们的心境。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那灵隐寺的香火依旧袅袅生烟,游人渐渐散去。我亦兴尽而归。灵隐寺里传来幽幽的钟声,回荡在这山水间。这一百八十声的梵音拂去日间的喧嚣与杂乱。一切复归平静。远远瞧见那些着着一身明黄色袈裟的僧侣们井然有序的前往大殿集合。这是一天的结束,但也这只是开始。僧侣的生活无非是枯燥的,整日里与青灯、佛像、经文相伴。晨钟响起,于微露的晨曦间开始一天的生活。暮鼓声声,开始晚间的仪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他们却不曾倦怠。在我们眼中,这是格式化的生活,与他们而言,这是修行。他们心怀慈悲,摈弃私欲,用其佛理约束自己,苦乐自知。我能看到他们嘴角的那抹微笑,淡淡的,却是最自然的。我能看到他们诵经时的诚心,无杂念……岁月随心,终会淡然。

  下山的路很长,可长不过人生。夕阳下的风景无限好,既然不赶路,便慢慢行吧。若有空,再来吧!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