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父亲用一生伴我一路前行

发布于:2013-08-16 09:4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卢镰太

  30多本烫金的获奖证书,50多篇作品入选中央、省、市公开出版的作品集,先后多次在全国获奖。案头上,他已编辑整理的5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剪辑,印证着他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的光辉足迹,充分地诠释了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勤采广写,笔下生花的奋斗历程。他就是我最可敬的父亲,一位为农民排忧解难,摇笔呐喊的乡村“土记者”。

  在我的最初印象里,父亲总是一脸严肃的样子,我经常在心里默默地称父亲为“呆秀才”,因为我总觉得父亲除了会写文章,人情世故都不懂。甚至,有时候会莫名地觉得他起码都算不上是一个好父亲,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没领我看过一场电影,带我去过一次公园,从来都不会坐下来和我谈谈心说说心里话。总之,在我眼里,在我脑海里闪过的关于父亲最多的字眼就是“严厉”。其实,我是知道父亲工作繁忙,身心疲惫,我多少次想给父亲倒一杯热茶,叮嘱他多注意休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慢慢地产生了一种叫做“代沟”的东西。

  “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我想这就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事实上,父亲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所有人都有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不同的是,父亲在我眼里永远都是“贪心厌旧”人,常常是刚到一地采写完一篇新闻,接着又要像猎人一样捕捉下一条新闻线索,去寻找另一个新的“猎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止境,永不停步。

  当时,在我们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对精神食粮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只因家里兄弟姐妹较多,经济尤为拮据,父亲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看到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充满了生机,便心生一个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笔,讴歌新生活,颂扬新事物,宣传党的好政策。但对于当时连“新闻导语”这类词汇都不太了解的父亲,开始觉得写新闻稿比在农田里做农活还要难。酷爱新闻写作的父亲,为了掌握新闻写作基本知识,一边外出打工,一边积极写作投稿。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参加了新闻函授,报读了河北当代专修函授学院,真正投入到新闻学习中,先后还订阅了《新闻写作技巧》《新闻通讯》《记者与成才》等10多种报刊杂志,经过三年的努力,父亲拿到了学院颁发的本科文凭。

  父亲深深懂得,自己的根在农村,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好新闻。1997年10月,一篇题为《长发未挽,头皮遭“劫”》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刊》登出来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98年3月的一天,都安县东庙派出所向父亲反映当地一起非法拘禁案后,他立即深入采访,随即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彩礼的代价》的新闻通讯,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3年5月,父亲第一次尝试参加全国大型的比赛,一篇题为《“鬼谷关”上的罪恶》荣获首届中国通俗文学英才大赛纪实文学类优秀奖。作为生长在乡村的“土记者”,父亲明白,想要写出大量优秀的新闻稿件,肯定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多年来,父亲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挑灯苦读。父亲只凭着对新闻写作的一片痴情,时时留心听、细心看,处处专心记、耐心访。农闲时,父亲不辞辛苦,深入到群众中去采访,几乎跑遍了全县20多个乡镇,深入各个村屯的角角落落,沟沟壑壑。在农村劳作的十几年里,父亲每年在省市县级报刊发表的作品多不胜数,且年年有作品获奖,相继被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特约记者、通讯员。乡党委、乡政府聘请父亲为新闻干事后,他继续努力,稳步向前。之后,父亲被《西部发展报》聘为记者,并担任该报驻广西河池站站长,没过多久,由于父亲成绩突出,该报又聘请他为广西记者站站长。

  2006年11月,父亲在由《人民日报社市场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文化报》社、《中国工商报》社、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商品与质量》周刊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活动中,获得“爱我中华共创和谐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20多年来,父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杂志共发表各类新闻、文学作品多不胜数,很多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得“好新闻”“优秀作品”。父亲说,在记者这一职业中,感受到了独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许对这个职业有过抱怨,有过挑剔,有过发泄,甚至有时候会自嘲自己像牛,似马,但却绝不容许任何人对这个职业有丝毫的诋毁。自己为从事记者这一职业而倍感欣慰和自豪,更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激励了自己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栏填写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时代人人皆为记者,这已成为社会大众的一个普遍的看法。确切地说,在人人皆为记者的时代,更加凸显主流媒体、职业记者的可贵。我更加紧迫地感觉到,在新的形势下,社会需要更多成熟稳定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记者。现在,面临着毕业即将做了实习记者,我才真正的理解了父亲,认识到父亲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说,把自己的职业当做爱人一样,因为爱他,去研究他,去学习他,你会发现在你们彼此融合的这段时间里,你和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有人说,记者具有很强的敏锐感和洞察力,而我也正利用着这个优势充分享受着生活给予的感悟。

  在新闻路上辗转20余载的父亲,用自己一生的行动牵引着我,看着后辈踏上自己曾经走过来的路子,一步一步稳健地蠕动着。我想,这一路上,父亲所感慨的不只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有父子心灵的对话和父子相知的倾诉。

联系地址: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9号广西外国语学院11新闻卢镰太
邮编:530222
电话:13407758928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