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让爱重来

发布于:2013-04-10 22:4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走远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自古以来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就必须根据其所特定的位置和特定的角色,去完善特定的任务。

  从出生到逝去,经历过得一切和没来得及经历的一切都会重生在转生的轮回记忆之中。自己的哭声宣布着一个社会自然人的诞生,这个自然人会经历长期的学习和历练,即懂得了什么叫做情什么叫做智什么叫做理什么叫做德,仁义礼智信德品都会随着年龄是不断增长有着不断的深化和细化,默默然中所用的一切都将变成着从生到死一段时间内最美好的记忆。这美好的记忆也仅仅只停留在自己生到死这短短的数十载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没白活没有虚度一生。

  人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功成名就,有人愿意隐居山野,有人希望名垂千古,也有人不经意间就做到了遗臭万年,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正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人们生活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当然所有的人或者物,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所差距的,但是逃脱不了的都是一个同样的结局,这个结局有时候会让人没有借口的逝去,这种逝去也许就是上天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分配之法。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是各有不同的,但是所谓的幸福是什么,是家庭?是亲情?还是所谓的财富、权利?我想这都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无所谓外界的自由,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释放,不想道德,不顾伦理,当然也无所谓社会教条,剩下的不羁和可笑的性格特征也不过是表达幸福的一种方式而已。

  看着天上云卷云舒,定然无去留之意,生命的过程也不就是在追求所谓物质精神财富的时候留下的意义,这种意义并不是生来就有的,然而这种东西的形成也就是社会的无形教条和人伦纲纪所埋下的伏笔之患。

  前几日听一位朋友说起了,“人生最重要的是的无形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是在学习中不断养成和发展的”,然而我总是觉得这句话很矛盾,学习的过程不光是精神的提高;进而学习不也就也归置到,拼搏过程之中。当然这种拼搏既然存在就不可能有着绝对意义上的空。

  有时候很羡慕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活着的人,什么都可以去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自逍遥我自狂这种精神状态也许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是有些时候自己理解了也就够了,醉一回,进而挑灯看剑,梦一次,重回吹角连营。也许有时候也只是单纯的想想罢了,我始终都是我,做不得别人。

  人来人往,花开花落认识的角度和很深度都是各有侧重的,很明显的改变是通过很艰苦的过程做伏笔的,什么时候能够改变一个客观客体的主观想法时,那么这个主观本体的主观意识应该也就不会再存在了。

  人总是矛盾的,总是在索取和付出之间徘徊的,其实这矛盾也是极容易解决的,没有付出也不要索取也许就少了许多繁杂之事,青丝飘雪白上头之时也许就达到了,人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从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汲取的过程,是充实自己的过程改进自己的过程,很多时候很多日子都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被荒废的时间和日子,但是个人认为并没有什么时间或者事情是被荒废或者是没有把握住的,更多的时候是活在纠结之中为什么用这个时间干了这件事情,而不是真正明白这件事情和那件事情的真正区别在哪里。了解的东西是为了更清楚的知道就当时的利益来说,那个来的更快捷,给自己的冲击能更大。

  万事皆有定数,怎可强求?就算是秦始皇没有预想到他费尽心血建立的王朝,却被溺死在他儿子的手里。一世二世乃至千万世不过是嬴政的一腔热血罢了,呜呼哀哉。但是就算是秦始皇的尸首早已腐烂,也许连刻他名字的石碑都烂了,但是后世依旧记得有秦始皇,依旧记得有万里长城蜿蜒不绝。

  精神世界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在所谓的世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便于指导现实中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仁义礼智信具备着则得天下。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一个人自身精神修养达到某种境界之时,所谓俗世间的功利、名禄也就很自然的拥有。就是所谓中的精神世界的绝对占有物质世界的俗物就更不足道哉了。何为德才兼备?才故名思意就是一个特定的人身处特定的环境之中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学历程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德:《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主要强调“问”、“学”、“让”只有兼备这三种才算是有德,《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就是强调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人应该拥有的操守、品行。

  这就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德者无以立;天皇无亲,唯有德辅,这也充分证明了德行的重要意义。

  当代人生活与一个意识与物质交织思想混沌的圈子里,实现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便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及意识上,古语有云: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状态。

  但是如今的状态也只有一笑而过了,试问原有,教育之根本并不是德教而是简单的应试教育,所以出现了高学历低素质的基本现象。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应该明确的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而并不是简单当做一门学问或者一项任务来完成。

  面对当前状态我不得不说我真的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浪潮洗礼下的先锋者,但是精神世界的欠缺我不得不表示悲哀,怎么样才能让全国2144.657万大学生这一庞大的团体成为精神建设的先锋者和带头人呢?不会再让老人跌倒而不敢扶,孩子迷路而不敢帮的事件发生呢?这根源便是心里的爱已经被现实社会的物质性同化了,这不得不说这是国人的一种悲哀,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当今社会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小康水平也逐渐的走向了中国14.83亿人的家庭,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却是呈现了每况愈下的状态,胡锦涛同志2005年4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阐明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并且积极的进行了广泛而有力的宣传并采取了相应的基本措施,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更应该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先行培养起来,后期通过宣传才能真正达到一个全民的小康,一个精神与物质同步的小康。只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人民也才能真正实现。

  心中有爱,则万物皆为爱,心中有情则万物皆有情。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春就应该是先进、是文明、是激情、是代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必须用尽全身的气力去改变,去发展这才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年轻,我们是先行者,我们是高等教育的代表,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起社会给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加强自身修养及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