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玉蟹之谜(一)

发布于:2010-05-08 07:4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长剑如花

 在新浪原创首发,任何组织与个人如欲转载,须征得我的书面同意。
                   

          引 子

  朱雀桥是苍凉的桥,因了桥边的野草花;断桥是悲凄的桥,因了白娘娘与许仙的故事;二十四桥是凄清的桥,因了桥边的红药;二十四桥又是风雅的桥,因了韩绰的萧声。

  玉蟹桥是荒芜的桥,因了鸿冰小姐的孤坟。

  玉蟹桥本是名副其实的,而今却徒有其名,石桥空有凹痕不见玉蟹;桥北竹林里,长眠的是名门闺秀,而今却孤坟荒冢不见墓碑。

  真是:玉蟹桥边狗尾草,

  竹林荒冢何人造?

  玉蟹不知何处去,

  荒冢空桥立晚照。

              第一章 桥

  一九九六年夏天

  夏天来了。大一女生曾洁若最喜欢夏天了。

  大西瓜是她的最爱。听太祖母讲故事也是她的最爱。而抱着半只西瓜,一边用汤匙挖来吃,一边听太祖母讲故事更是她的最最爱。

  傍晚,太阳下山了。晚霞染红了天边。

  洁若一边搬藤椅,一边喊:“太奶奶,开讲了。”

  大门里走出一位老太太,满头银丝,腰板笔挺,一脸核桃纹,看不出她的岁数。其实,这是一个耄耋老人。尽管年老,老人的嗓门却一点也不低,她说:“洁宝宝,又性急了吧,还没有吃晚饭呢,讲什么故事啊。”

  “不行,我今天就要先听故事,谁叫太奶奶昨天讲得那么好听,害得我都盼了一天了。昨天讲到乾隆皇帝要去江南看桥了。太奶奶,快讲么,好不好啊?”洁若一边讲,一边就把她的太奶奶按到藤椅上坐好了。

  曾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过,眼下只有三代人中的三个人住在这个屋顶下,而且还是一支娘子军。曾老太太是最长的长辈;老人的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全家到外省去了;小儿子夫妇带着他们的孙子去了国外;就连小儿子生的那个大孙子全家也不在这个城市;和她同住的是小儿子生的小孙子两口子和他们的女儿洁若,不过,就连小孙子也因为忙而不常回家。所以,老人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家的咪咪也是女孩子,所以,我们是曾门女将。”这种时候,洁若总会接口说:“太奶奶就是我们家的林太君。”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老人的重孙女洁若的得宠可想而知。只要洁若撒撒娇,太奶奶就没辄了。她说:“好吧,好吧,太奶奶现在就开讲。”

  门里走出一个年轻妇女,看来好象是洁若的姐姐一样。洁若喊:“妈妈,我的西瓜。”自己坐在太奶奶对面的竹椅子上,伸出一只右手,等着要吃。

  “快要吃晚饭了,还吃什么西瓜。”妈妈一边说,一边却是进屋里,从冰箱里拿来了半个冰冻西瓜,不忘把汤匙也插进西瓜里了。

  洁若接过西瓜,说声:“谢谢妈妈。”接着就挖了一勺子西瓜,放进嘴巴里,眼睛却望着她的太奶奶,含糊不清地说:“话说……。”

  老太太笑着白了她的可爱的重孙女一眼,只得接口开讲了: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说江南桥多,高兴得不得了。他老人家说:“起驾!朕要一赌江南万座妙桥。”

  “皇上,先去看哪座桥啊?”一个大太监尖细的嗓门问道。

  皇上撩开轿帘,对旁边骑在马上,前来迎驾的江南官员说:“先去你家乡看那座高桥怎么样啊?”

  这个官员一听头就懵了,他的汗顺着后脊梁直往下流。为什么他这么害怕?因为他为了吹嘘他的家乡,曾在皇上问他,江南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时,大大地吹过:“我家乡,旁的好处就不说了,单说一座高桥吧,初一从桥上掉下个铜钱,要到月半才能听到它落进水里的声音。”

  他是吹的,哪知皇上当成是真的。

  他摸摸脑袋,心想,这家伙,不知还能吃几顿饭,就不定快要搬家了。罢、罢、罢,趁着还没有搬家之前,该干啥干啥,吹到哪里牛皮吹破了再说。于是他说:“下官的家乡好玩的桥多了,不光是高桥,还有长桥,长桥长啊,早上上桥,要带上干粮,因为下桥时,太阳快下山了;更有座双月桥有趣得紧,站在桥上往河面看,水中有两个月亮呢;还有金狮桥,桥上的十二根柱子,每根上面蹲着一只小金狮;最有意思的是那座玉蟹桥,石桥的桥墩和桥梁连接的那里,有一只八爪两螯的蟹正在努力地爬上桥面去。不过,那不是真的蟹。只是一个蟹形的凸起罢了。还有好多好多桥,多得下官都记不清桥的名字了。皇上想先看哪一座桥呢?”

  这个地方官想,皇上先去看哪座桥,我项上的这个吃饭家伙都保不住了。因为哪座桥都没有他吹的那么好,那么有趣,只是名字好听罢了。罢、罢、罢,中国历来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的,我怎么就忘了呢!反正吹的时候开心,图个嘴巴舒服。反正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不过一顿牛皮要用一颗人头来抵,好象有点不太合算。

  不管这个地方官在那儿胡思乱想,乾隆已经闻言大喜,他说:“先去看高桥。然后长桥、双月桥、金狮桥、玉蟹桥统统看一看。”

  皇上喊:“快给朕准备一枚乾隆通宝。”

  随着大太监的一声“喳”,地方官的额头上的汗立时流到眼睛里,他的眼睛却是连眨直眨的。

  浩浩荡荡的队伍过了春申江(就是现在的黄浦江),直往高桥而去。

  地方官每顿饭都大吃特吃。乾隆奇怪了,他问:“江南乃是鱼米之乡,这几年也没有灾荒吧。”

  那官说:“下官吃饱一点,等一些有力气爬桥,桥太高了。”其实是他怕下一顿饭之前,他的吃饭家伙就要搬家了。高桥是桥名,它只是一座普通的桥,哪有他说的万分之一高啊。

  大船驶到一处港口,乾隆问道:“此是何港?”对曰:“得胜港。”乾隆龙颜大悦,下旨:“得胜回朝!”

  地方官摸摸吃饭的家伙,心里说:好险哪!祖上积德,总算有惊无险,这六斤四两保住了。下次再也不敢胡吹乱侃了。

  “唉呀,太奶奶,我被你吓死了!以为那个地方官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呢。”洁若捧着的西瓜,当真只有挖了几勺子。不象以往,太奶奶的故事讲到一小半,她的半个西瓜已是吃了一大半。

  “呵呵呵……。”老人高兴坏了,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吃饭了,吃饭了。洁若,你不饿,太奶奶要饿了。”洁若妈一边把夏夜吃晚饭用的小桌子搬出门来,一边喊女儿。

  “洁洁忙来帮妈妈忙。”

  洁若放下西瓜,帮妈妈端菜、盛饭、摆筷子。

  晚饭菜有毛豆烧鲫鱼,青椒炒毛豆,毛豆炖豆腐,汤是番茄鸡蛋汤。都是老太太爱吃的。

  大白猫咪咪看到饭菜上桌,也来“喵喵”地凑热闹。

  咪咪是曾家的宠物。地位仅次于洁若。

  咪咪每天都有新鲜的小鱼吃,泡鱼汤的米饭还得是新煮的,从来不吃剩饭。

  “太奶奶,你最喜欢谁呢?”每个得宠的小孩子几乎都会这么问大人。尤其喜欢问最宠他的长辈。三岁时起,曾洁若就喜欢问太奶奶这个问题,一遍又一遍。

  “洁宝宝明明知道还问!”老人说这话的时候,整张脸就是一个大核桃。

  “不要么,我要太奶奶说!”

  “当然是我的洁宝宝啰。”

  “那么,第二呢?”小女子还想知道谁排在她后面。

  老人只笑不答了。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总不能说,是咪咪吧,那要得罪多少人?不过老人不说,其他人也知道,第二位是咪咪。

  早先的那只咪咪年老归西了,现在的这一只是它的女儿,还是叫咪咪。咪咪和它妈妈一样,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当它把自己团起来打盹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大雪球。洁若跟太奶奶提议,现在的咪咪应该叫做“咪咪二世”。老人说:“不管你叫它什么,我还是喜欢叫它咪咪。

  咪咪的每一个动作,都能给老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当下,老人就慈爱地俯身对咪咪说:“咪咪乖,快去吃饭,吃了听太奶奶讲故事。”老人的语气,仿佛咪咪是洁若的妹妹。咪咪真的找它的食盆去了。

  三个人围坐小桌吃饭,她们吃罢饭,咪咪也吃好了。洁若妈收拾好碗筷。老人又讲开了:“洁宝宝,知道我为什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吗?”

  “知道什么?”洁若茫然地说。

  “你在想什么?我刚才讲的什么?”太奶奶不高兴了。

  洁若眼珠转了两圈,才想起来了,她说:“对呀,太奶奶讲的是那个地方官总算保住了他的脑袋。对吧?”

  “对呀,我是说那个地方官的故事,我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

  “我知道。是太奶奶的太奶奶讲的。太奶奶和我一样记性好,所以就记到现在。”洁若一本正经地说。

  老人笑咪了眼,她说:“唉,拿你没办法,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吹嘘自己一下。”

  洁若知道太奶奶的话听起来好象在批评她,实际上,太奶奶最喜欢重孙女的一个特点,按洁若自己的解释是一个伟大的优点,就是自信。所以她就继续自信:“太奶奶,我是说真的。连妈妈也说,我象太奶奶。”

  老人开心得呵呵笑。她对重孙女说:“去,进屋去做功课吧。”

  “不行,太奶奶还没有讲你怎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呢!”

  “那地方官就是我们曾家的祖先呀。”太奶奶压低了嗓门说。

  “啊呀,我们祖上竟然是吹牛大王啊。”

  “哈哈哈!”祖孙一起大笑。

真是:

    说是太祖人不老,

  名曰高桥桥不高。

  港名得胜帝回朝,

  下官脑袋保住了。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