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我理想中的家

发布于:2025-11-03 10:1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莫知
  人的记忆,一向和住的地方牵连很深,一晃三十五年,南南北北地兜转,长住过不少地方,金城、乐山、沈阳、汕头、新政、蓬安……名字念出来,已是一串长长的、带着温度的足迹。每座城市的停留,都像生命书页里一个珍藏的书签,收藏着一段尘封久远的故事。
 
  乐山的两年,最惬意的是冬春两季。在春天,我喜欢和朋友乘坐渡船到对面的太阳岛,晒着太阳吃着烧烤,别提多惬意了,与此相比,我更喜欢冬日清晨的雾,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雾里,十分迷人,冬雪一下,住到峨眉山的寺庙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屑扑簌簌落在瓦上,或是积雪的树枝忽然“啪”一声折断了腰。那份清寂的惬意,是沁到骨子里的。
 
  沈阳的冬天万物凋敝,枝条瘦硬地指向天空,像一幅笔力遒劲的木刻画,辽阔里透着苍凉。这风光是独一无二的,需得有一颗能品味荒寒的心,才能懂得这份庄严。
 
  汕头唯一一个在城市里就能让我看见海的城市,我曾想,若能有个小院,离海近些,夜里枕着涛声入眠,梦里大概也会泛起蔚蓝的涟漪,笑醒过来。
 
  住过这许多城,最念念不忘的,终究是南充这座小城,栖身近八年的蓬安,没有咄咄逼人的节奏,日子是慢的,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我永远可以控制在十分之内,休假时,可去爬山,亦可沿着江边漫步,江水悠悠,仿佛能把所有烦忧都带到看不见的远方。
 
  傍晚的风拂过耳畔,带着江水的湿润与草木的微香,脚步便不自觉放得更缓了。街巷熟悉得闭眼也能走完,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便是人间烟火最踏实的慰藉。这里的日子不喧哗,却有分寸地暖着,像冬日里一捧缓缓燃着的炭火,久处不厌,愈发觉得心安。
 
  只可惜我现在住的,是离地十五层的电梯房。曾经一度觉得电梯房很洋气,住的高、看得远,无论想到那个楼层,只要按下电梯按钮,噌地一下就上去了。如今住久了只觉得这是最反人类的设计,早晚高峰时,焦灼地等待着那狭小的铁箱子,像被囚于孤岛;一旦停电,稍微懒一点,这十五层便成了上不去也下不来的孤岛。因此我特别怀念小时候在农村居住的土墙瓦房。
 
  那时是单家独院,屋前屋后是葱茏的果林,旁边有碧油油的菜园。一出门,便是开阔的院坝,在那里吃饭、看书、发呆、数星星,天地都是我的。清晨,总是在鸟雀的啁啾声中自然醒来,那声音比世上任何闹铃都动听。
 
  我理想的家,根子便扎在那片记忆的土壤里,非得有一个大院子不可。院子里要种满果树。春来时,让桃花、梨花、李花、杏花热热闹闹地开成一片云霞;还要添两株樱花,让风过时飘一阵绮丽的花雨。秋日里,石榴得要的,看那红艳艳的果实像小灯笼般挂着,心里便觉得丰足。桂花更是少不了,待深秋时节,那香气能飘出几米远,收拢些来做桂花蜜和桂花酒,便能将整个秋天都藏进玻璃瓶中。
 
  我要的屋子,得有一间很大的书房、三个卧室、书房里可以放电脑,每个房间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窗帘须是我最爱的天蓝色,像截下的一角晴空。屋子里要时常有鲜花,要有朝南的窗,让阳光一早就满满地洒进来,照亮浮游的微尘。床,一米五宽便足够,但被套定要纯棉,被褥务必软和。卧室里最好还安置一张小书桌,放基本心爱的书,便于随手翻阅。
 
  还得有个大厨房,让我能从容地洗手做羹汤,包饺子,蒸包子,做桂花糕,捏山药肉丸子,煮一锅香喷喷的咖喱鸡肉饭……
 
  房屋旁边,自然要有个菜园子。依着时令,种上白菜、萝卜、番茄、黄瓜、丝瓜。吃着自己亲手种的菜,滋味定然是不同的。还要在屋旁的核桃树下,扎一个结实的秋千。夏天,我便能在浓密的树荫下,摇着秋千,读着书,过一个悠长的午后。
 
  这样理想的家,不能在北京、上海、也不能在广州和深圳,在汕头也不行,听不懂潮汕话,生活会少很多乐趣。首选还是四川,南充极好,我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有山,有水,临着嘉陵江,一草一木都是熟稔的。乐山也是好的,三江汇聚之城,尤其怀念师院后面住过的那处农家房子,最为“接地气”。再者,也因它离峨眉山近。想起十多年前,在洗象池和雷洞坪各住过几宿,那份与山月为邻、与云霞共息的欢喜,至今想起,心头仍是明亮的一颤。
 
  如果可以选择,我是不愿再困于这水泥森林的空中楼阁了。我总想着,人住的房子,必须得接着地气,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子。在里面随意种点花,种点菜,养一只慵懒的猫,再养两只叽叽喳喳的鸡鸭。平日看看书,写写东西,倦了,便起身去浇浇水,除除草,再去瞧瞧那鸡鸭窝里,是否藏着一枚温热的蛋。
 
  这,便是我最理想的家了,一个能让身心都舒畅的地方!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