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开卷品境界,心间悟旷达 ——浅谈《周易》对我的启发

发布于:2015-07-20 20:3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沁筱寒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于凉夜沉霜、淡烟软月中细品《周易》,一扫胸中烟尘,顿悟从容淡远之风清月明的旷达智慧,对孔子的乐天知命、仁者无忧亦有了更深的体悟。博大精深的《周易》所蕴含的人生境界,恰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般的其浩无涯,浅薄如我,亦只能沉潜下来,细细思量,静静体味。

  《周易》里的一句“乐天知命故无忧”,赋予了我生生不息话《周易》的情致。窃以为,“乐天知命故无忧”是一种隐透出旷达智慧的人生境界。李白有言:“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大禹又如是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因之,可以想见,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若说生是来观光的,那么死就是回去,它固然是一种生命的末梢,却亦是另一种生命的伊始。

  窃以为,与其效仿所有宗教,伫立于死亡的一端观想人生,慨叹“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进而悲天悯人,不如歆慕与追随《周易》,以旷达乐观的人生境界去遥想与倾仰人生,永远伫立于“东方之既白”的那边看,亦即面朝生的一端,去体悟“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宏阔隽永,进而修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智慧。须知,太阳将落是“夕阳无限好”,今日的太阳落下了,明日又有太阳升起。恰如佛学《华严经》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乐天知命故无忧”,入世怀《周易》,出尘邀境界。清荷洗尘、幽梅养神。躁动生虚浮,心灵易蒙尘;通易滋淡然,性情常旷达。

  乐天知命,是以无忧。“乐天”即通晓宇宙之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即深悉生命的真谛,明了人生的意义。学易者无忧,因了在学易者的心灵深处,欢悦与悲伤、得意与失意,都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短暂的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易者明了一切事物都在千变万化,因之得以随遇而安,进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乐天知命故无忧”,得失成败平常心。为人于世间,恰是乐天知命最相宜。窃以为,成就事业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天赐良机。通《周易》的人善于把握机遇,把握好了时间与空间,霉运就未必是霉运,“凌云万丈才”亦未必会“虚负”;反之,把握得不好,则好运亦未必会带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幸福,甚或会带来“一生襟抱未曾开”的人生悲剧。须知物极必反,因之见微知著,察往知来,方能转祸为福,转败为成,立于长治久安之地。

  老子的“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孟子的“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王勃的“君子固贫,达人知命”,论及的皆是如斯正道。而《周易》乾卦初九爻的“潜龙勿用”,亦是如斯道理,它与“乐天知命故无忧”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君不见,孔子的一生就是“潜龙勿用”的一生,他乐天知命,他仁者无忧,他的时位在千秋后代。

  对紫陌红尘里的芸芸众生而言,经历悲辛与失意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如若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得天独厚,多半难以有大的作为;纵使有大的作为,亦只能是“花无百日红”,毕竟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般的好梦由来最易醒。“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光景万千留不住。不历经千磨万难而功成名就,其实并非好事。轻易得到的,转瞬就会失去。经历过悲辛与失意而又能战胜自我的人,在风云际会之时才能大有作为。自助者得天助,千里独行间,任其逍遥。漠漠红尘,芸芸众生,但凡深悉此理,必能乐天知命,罕有忧愁幽思。

  “乐天知命故无忧”,为人于世间,不妨把心折成一只纸鹤,于碧空下放飞,让它徘徊于云端,徘徊于每一个梦的边缘。如此,将自己的生命安放于静雅之中,惟愿安平宁静地感知流年与生命的对话,那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旷达的交待?

  开卷品境界,心间悟旷达。将“乐天知命故无忧”奉为圭臬,得意失意两相依,得意时淡然处之,失意时坦然待之,始终保持喜而不狂的境界,坚守忧而不伤的旷达,这便是《周易》中不易的人生哲学。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