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村里的婚事(彦文杯)

发布于:2015-03-29 10:5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海里有鱼

  在老家农村,家乡人经常说“农村三件事,结婚、生子、造房子”,这是每个农村人都得面对的三件大事,也是家乡人为之努力去实现的梦想。如果一个农村人把这三件大事都完成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便会感慨地说“死也瞑目了”。一家人在三件事中,不管是办哪件大事,都得倾其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之热闹喜庆达到“圆满”,才觉得在村里人面前不丢面子。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要有后,就得结婚生子,在农村三件大事中,结婚自然成了农人们的头等大事。村里如果谁家嫁姑娘或者讨媳妇,按照村里约定俗成的规矩,都得热闹三天。结婚操办主人得事先请好算命先生,对好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算好结婚的良辰吉日,以及迎娶的进门吉时。开始办喜事的头天,也就是农人们说的“压棚”之日,这天,村里老老少少的人都会提着米到操办的这家来,除了做客之意,更重要的是帮忙,为主人营造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主人家事先请人到山上弄些碧绿的松毛来垫在院子里,请来村里得高望重的老人当“吼叫”,也就是现在办喜事常说的“总理”。在吼叫的召唤下,全村男女老少如同自己家办事一样,不约而同地办这办那,忙得不亦乐乎。搭锅台的拿着泥刀糊着泥巴锅台,挑水的拿来自己家的水桶到井里挑水,到各家借桌椅板凳的卖力地搬着吃饭用的各种家什,洗菜摘菜的妇女聚在主人家的院子里,手不闲息地抚弄着菜肴,嘴家里聊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主人家请来村里的厨子,悠然自得地抽着烟,在灶台边转悠着,指点着菜肴和主人家谋划丰盛的“八大碗”。村里人都在吼叫的安排下,在笑着闹声中自觉地做着吼叫安排的事。

  第二天便是正客,也就是结婚大喜的吉日。这天异常热闹,为了把婚庆的喜气推向高潮,结婚的主人家请来叭喇匠、跳左脚的戏班子、以及放电影的师傅,把这一天的热闹推向极致。按算命先生算好的时辰,主人家事先挑选好单数的取亲队伍,一般娶亲人都是自己家的亲戚和本家要好的相帮,一队人马簇拥着新郎官来到女方家。要想把新娘子娶走也非易事,当娶亲人员要去抬女方家搭配给女儿的嫁妆时,陪嫁女儿嫁妆的红柜上,早早地在四个角落里摆上了都满满的四大碗烧酒,娶亲人必须喝完柜子上放着的酒才能抬东西。新娘临出门时,她的母亲还得在出嫁的女儿兜里放好红纸包着的米及盐巴,让女儿去到男方家后,第二天清晨把带去的米放到男方家的米缸里,盐放到男方家的井里,预示着能和男方的家人融合在一起,生活和和美美不吵嘴,和男方家融为一体。娶亲的人员照老先生算好的时辰,计划好路途上所用的时间,把新娘子准时地娶进男方家。路上如果遇到沟渠或者桥梁什么的阻拦,新娘子便不走了。这时,伴郎得蹲下身子替代新郎背着新娘子走,直到过完桥梁和沟渠才能放下。

  当娶亲的人把新娘子娶到门口时,双方都得放爆竹进行迎接回应,媒婆这时便点燃好事先准备的火把,站在男方家的大门口,引导着新娘新郎进入婚房。这时,新娘和新郎都会自觉地往婚房里跑,争着往喜床的枕头上去坐。在农村的习俗里有一种说法,谁先抢到枕头上坐,便意味着谁今后在家里能够执掌家政大权。在大喜的日子理,新娘新郎胸前都得用红毛线挂着一面小镜子,就连他们的喜房门头上,也得挂上一面大大的镜子,这便是避违了。按照农村的风俗,新郎新娘在大喜这天,不能遇到“四眼人”,遇到了“四眼人”则意味着不吉利。所谓“四眼人”,便是怀有身孕的女人了。在大喜这天,如果哪个怀有身孕的女人去参加婚礼,办喜事的主人家是不会高兴的。所以,为了避免遇到怀有身孕的人,新娘新郎得在胸前和喜房的门头上各挂一面镜子,把这种不吉祥的事通过小镜子的光反射回去。另外,在迎娶的过程中,新郎还得准备几块手绢或者几挂鞭炮,以免碰到跟自己一天结婚的人,这便是“撞红”了。如果在路上正好遇上了,便只能向着对方丢一块小手巾,或者对着碰到的另一家结婚的人放一挂鞭炮,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冲喜带来的种种不好。

  结婚的新人喝过交杯的糖酒后,便意味着以后的生活甜甜蜜蜜,男方的家人还得在新郎和新娘结婚所盖被子的四个角里,用红线缝上一些大枣、松子、瓜子以及百合等物品,预示着新郎新娘以后的生活和和美美,早生贵子,幸福吉祥。新娘和新郎双方都得端过茶水,进献给对方的父母,表达对双方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这时,叭喇匠就得出场了,叭喇匠先拿出一米多长的大叭喇,吹过喜庆的迎亲调,然后又得用短一点的叭喇吹着喜庆的祝福调。娶媳妇的男方家还得对送亲的人员进行三道茶的礼仪。说是三道茶,其实不全是茶。第一杯敬的是浓茶,第二杯敬的是用姜和红糖熬制的糖水,第三杯敬的则是糖酒了,预示着以后的生活必须苦尽方能甘来。当开席的炮仗放过,就正式开始上席了。农村上席讲究“八大碗”,这“八大碗”都得全部用猪肉做成,而且把猪肉做到了物尽其用。肥的肉带皮切成正方型的小块,用来煮海带和做“千张肉”,瘦的肉则用来炸酥肉,蒸粉蒸,炸肉圆子,猪肠子和内脏则煮在一起成下水汤锅,最瘦的火腿则切成薄片,用来作拼盘,骨头带肉就用来炖莲藕,尽瘦的部份就用来烩小炒肉,猪血则用来煮白豆腐,这些都是用大碗盛满,每桌上放两大瓶自己酿制的烧酒、啤酒和饮料。烧酒不够的,帮忙的人还没等你要,便会主动地递到桌上,让前来做客的人吃饱喝够。第一巡席得让送亲的客人先吃,第二巡才轮到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吃,第三巡便是村里的人就席了,最后是打相帮的和主人家进餐,叭喇匠得一个人吃一桌,并且在第一巡席里就得给他安排周到,这叫做“摆独席”,吃完后还得单独弄一桌子,让他放在皮耳巴的口袋里带走,这种待遇只有叭喇匠才能独享。在吃饭时,新娘及新郎还得到每一桌来敬酒,发糖及瓜子,来做客的人则对新娘新郎说些祝福的话语。

  用餐完毕则到了下午,另外的一些活动继续开始。这时,主人家会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旺一堆大火,会跳脚的村里人跟着主人家请来跳脚的人员,手牵手肩并肩地围着熊熊的烈火,呈现出一个大圆圈的形状。大家一致出着左脚跳起来,跳得地上的尘土飞扬,跳得地板蹬蹬直响。穿着彝族服装的小伙子用手熟练地拨弄着龙头的三炫琴,穿着艳丽服饰的姑娘放开了她们高亢的嗓子,一曲一曲把快乐在寂静的夜空传递。不会唱歌跳舞的村里人也有快乐的玩法,他们会聚在村里的稻场边,围着主人家请来放电影的师傅,观看宽荧幕的喜剧电影。村里人自觉地端个小凳子找好位置,嘴里嚼着做客时发的瓜子和糖果,看着宽荧幕上那些令人发笑的画面,一阵阵笑声回荡在喜庆的夜里。和新娘新郎要好的小伙伴则会出些馊主义,让新娘和新郎一下子咬红线掉着的苹果,一下子用嘴吸水里的硬币。众人如同耍猴子一样,要求新娘和新郎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让看的人笑得前扑后仰地喘不过气。

  到了第三天早上,新娘则要早早地起床,独自到新郎家的厨房里烧火,挑一担水,这样男方的父母才觉得娶到的媳妇勤快,麻利,会过日子。第三天的主题是男方的主人家答谢相帮的人员及村里人。这一天娶媳妇的人家还是要摆“八大碗”的菜肴,而且酒是必不可少的兴奋剂,必须管够。主人家及新郎新娘必须端着满满的酒碗,一桌一桌地向前来做客的人表示感激之意。结束后,村里帮忙着主人家自觉地把借来的碗筷、桌子、板凳等家什,一一地还回所借的人家,村里的一台喜事才算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