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愣二女(彦文杯)

发布于:2025-01-18 08:5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焦玉栋
 
 
  愣二女是我们住在老矿时候的邻居。“愣二女”这个名字不知谁给起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愣大女”。矿上人都这么叫,人们也就跟着这么叫。但当着愣二女的面儿,只叫“二女”。
 
  愣二女和我家一个单元楼,我家住底层,她家在二层。之前我们都住窑房,赶上矿上那会儿盖楼房,所以就都轮到了分房。谁住哪套房,全凭手气和运气,都得抓阄。谁抓住哪套房,就住哪。没得挑,也没得选。不像现在的商品房,只要你有钱,地段、层次、户型、平米随便选。我们矿上盖的楼房每层都是三户,总层高六层。愣二女“命好”,抓住一套当时层次合适、结构又好、平米最大的,邻居们都很羡慕。于是父亲几次执意找愣二女商量,多贴些钱,想跟愣二女家换房。当时母亲不同意换房,理由是她们一家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谁的就是谁的,不想来回折腾。愣二女也就是一直拖着。因为我家底层,占了个放杂物的小房,阳台还能开小卖铺。但怎么说也不如她家层次好。愣二女口头虽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到最后也没换成。慢慢地我们在底楼住的习惯了,也没那个心思再换了。父亲后来感叹说:“愣二女其实不愣”。
 
  我们是1990年搬进楼房的,那个时候我才上学前班。不知道愣二女一家以前怎么生活的,但当时印象中她们家是我们那一片儿孩子最多,光景过得最赖气的。愣二女一家六口人。当时,老汉在矿上下井,三个儿子辍学,小女儿还没上学,愣二女平时捡捡破烂。
 
  老汉叫姚礼,个子不高,瘦瘦的,小平头。在矿上掘进队下井,正儿八经的受苦人。每月虽说挣得还不少,但也仅够他们一大家子填饱肚子。姚礼不爱说话,谁跟开玩笑、打招呼,就是一笑而过。偶尔别人问话,也操着一口基本上让对方听不懂的家乡话断断续续地回应。不去下井了,他就搬个凳子,坐在楼道口,不是晒暖暖,就是躲日头,但始终拿着小石子不停地在地上比划着。写的什么不记得了,但字写得很规矩、很工整。姚礼爱看书。过期的报纸、废旧的杂志给了姚礼,一边接过手,一边就会对着你笑。看得出来,他是真的高兴。过几天,你会发现,他会照着你给的书报上的一个字,或者一段话,继续用小石子在地上比划着。据说,姚礼念过书,还是个文化人。
 
  不知道三个儿子具体名字,邻居们都叫大瞎落、二瞎落、三瞎落。跟“愣二女”一样,人们背后才敢这么叫,纸面还是叫大子、二子、三子。愣二女这三个儿子都比我岁数大,按年龄排序,我叫他们大岗、二岗、三岗。
 
  大瞎落是家中老大,早早就出去打工了,经常不回来。每次回来,她们家就割点儿肉,做顿好的,因为大瞎落挣钱回来了。大瞎落很壮实,左眼下有道一指长的疤,说话还带点儿结巴,看起来挺横,其实却是三个兄弟里面性格最温和、最实诚的。大瞎落一直在学厨,干得也踏实。后来娶了个农村媳妇,就在过年的时候带上新媳妇回来住几天。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不回来了。
 
  二瞎落跟大瞎落长得挺一样,爱哇哇叫唬,也爱哭。经常流着鼻涕,邋里邋遢的。有人说二瞎落脑袋里“缺根弦”,意思就是一根筋,带点儿愣气。我觉得二瞎落不愣,只是活得太随性、过于真实罢了。二瞎落不识字,但很热心,因为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又好跟人打招呼,街坊邻居都认识他,也是三个兄弟当中最有“名气”的。谁家有体力活,都喊二瞎落去帮忙。吃顿便饭,闹盒烟,他就很知足。出身社会后,二瞎落就找了份给批发部搬货的营生。挣得不多,也不攒钱。钱不知道都花哪儿了,总还是满大街追着姚礼要钱。活得倒也潇洒,见个女女就喜欢。等到放了学,屁股后面跟着送回家,让人家当家人发现骂上一顿,就不敢再跟了。二瞎落还喜欢跟孩子们玩,尤其乐意孩子们把他当“孩子王”,称他为“二岗”。孩子们中午、晚上找不到二瞎落,就去他家踢门。一起踢完,一起再藏起来。惹得愣二女一家子听到踢门声就破口大骂,一到三层都能被吵到。一直踢到二瞎落出来逮孩子们,一群孩子们嘻嘻哈哈被二瞎落追着满楼道、满栋楼跑着才罢休。二瞎落因为经常在家里“闹事”,一家人都不待见。为了摆脱束缚,寻求自由,索性在楼后面用石头块、枯木棍、废木板、烂油毡,自己搭建了一个小房子,最后干脆把行李拿来住了下来。二瞎落的小房子也成了一部分孩子们的“根据地”。也有一部分孩子们将它视为“敌占区”,一旦发现二瞎落不在,就拆墙、掀房顶,对小房子搞破坏。二瞎落回来,骂骂咧咧地再重新搭建。自从二瞎落跟着“白事一条龙”干活儿,比以前忙了,也有钱了,就不跟孩子们玩了。每年过大年,二瞎落开始穿西装、打领带,搭红毛衣、套红袜子,皮鞋也擦得锃亮,直到穿到立了夏,二瞎落才肯换行头。
 
  三瞎落是跟二瞎落、大瞎落沾了光,在三个兄弟中排行老三,才顺延下来这么叫的。其实从来没人叫过“三瞎落”。三瞎落长得帅气,三七风头,人很精干,穿得也干净。三瞎落话不多,但朋友多,楼前楼后和他岁数差不多大小的男孩子们,都围着他转。三瞎落脑子转得快,经常组织大孩子们打扑克,捉三、攉轮、打喇叭,都耍得很精。我们这群小孩子,能围坐着看大孩子们打牌,就意味着混进他们的圈里了。愣二女一家子里,三瞎落最明事理,最懂得隐忍。在他身上,看不出自卑,也看不到自负。反倒谁骂愣二女,谁羞辱姚礼了,他都会站出来给出头。尤其是二瞎落那股蛮劲儿不受任何人控制的时候,也只听三瞎落的劝。三瞎落后来在饭店传菜,靠着形象好、讲义气、又公道,最后还当上了领班。
 
  小女儿名叫丽红,皮肤黝黑,剪发头,打扮得像个男孩子,也是男孩子性格。跟男孩子下河湾、打土仗,也跟女孩子跳皮筋、过家家。因为本就是女孩身,家里的“老疙瘩”,又有三个哥哥,还有愣二女,没人敢欺负。丽红上了几年学,后来也不上了。跟着三瞎落在饭店当了服务员。慢慢长大了,也水灵了,性格又直爽,又能弯下腰、吃下苦,就有男孩子追了。后来处上了对象,结了婚。听说男人对很好,小日子过得也算踏实。
 
  愣二女的四个孩子各有各的特性,或多或少也应验了老人们经常说的那样:“大的老实,二的奸谗,三的精明,四的机灵”。
 
  愣二女,中等身材,留着小子头,还是个大嗓门。不像矿上的家庭妇女,更像是村妇。矿上“半道街”,全家她说了算。跟二瞎落一样,都在矿上“小有名气”。夏天身穿花布衫、宽筒裤,趿拉一对烂拖鞋;冬天上下套着红棉袄、灰棉裤,脚踩着一双黑棉鞋。楞二女不知是不是小时候落下的毛病,右脚脖子经常是肿的,只能颠簸着走路。好一段时间,还拄着拐杖,右脚几乎就是拖着地走。
 
  夏天热,楞二儿女家人多,一般白天门都敞着。我们这帮小孩子随随便便都能进出楞二女家。有时候招呼我们一起玩,有时候会把我们轰出来。一进门,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被褥返潮和油烟混杂的汗呛味。家里很清利,与日常生活无关的物品寥寥无几。走进客厅,能看得到的就是用木板搭的简易鞋架和几个小木凳,这是楞二女全家的公共区域。阳台储放着几袋米面、土豆,窗台上摆着一排排西红柿。厨房除了几口锅外,最显眼的就是三口盛水的翁。储藏室放着一张上下两层的铁床,这是大瞎落和二瞎落睡觉的地方。因为大瞎落经常不回来,基本已被二瞎落据为己有。小卧是楞二女、姚礼和丽红的私密区域,没进去过。姚礼也只是睡觉的时候才进去。主卧靠窗摆放着一张单人铁床,靠墙有两组洋箱。这是三瞎落和朋友们聚集的地方,也是这个家最亮堂、最整洁,大孩子、小孩子们最乐意去、也经常去的一间房。
 
  楞二女家很少炒菜。那会儿夏天,我们都是端着碗,坐在楼下和邻居们边吃边聊。别人家,花里胡哨调剂着吃。楞二女家多数就是馒头、大米和大烩菜,而且吃什么都要就苗葱。不过看着他们吃得比别人多、也比别人香。楞二女家的搁锅面做得好吃。因为我爱吃面,所以格外留意。葱姜蒜出了香,先把土豆条翻炒一遍,再把六七个切碎的西红柿放进去,倒多半锅水,熬至土豆条发绵的时候,直接下面条。加盐、倒醋,扔些菜叶就可以出锅了。因为西红柿放得多,面汤红茹茹的,看着特别有食欲。二瞎落每次都能吃两大碗。
 
  刚开始,邻居们还经常接济楞二女一家。替换下来的旧衣物、多余的饭菜、废旧的家具,都拿去给她们。楞二女、二瞎落欣然接受了,姚礼沉默不语,三瞎落一直持反对态度,丽红不操这个心。后来,发现楞二女她们开始挑三拣四,对送来的东西看质量、选品相。这跟三个儿子都挣上了钱有关系。虽说生活习惯没什么改变,但生活质量总比以前强了。邻居们也开始“收敛”了,一些破烂东西直接就扔掉了。
 
  人人家都平静地过着日子,唯独楞二女家最“热闹”。隔三差五,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楞二女打姚礼,二瞎落骂姚礼;二瞎落欺负丽红,三瞎落出面制止。每次都有二瞎落参伙。在他看来,动手是解决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实他又是光有一身蛮劲儿,最没胆量、最能挨打的一个。和外面的孩子们打架,他每次都占不到便宜。
 
  记忆当中,还有个老汉经常来找愣二女。和姚礼岁数差不多,听说是楞二女年轻时一个村相好的,跟楞二女没成了,打了一辈子光棍,后来神经也不正常。每次来找楞二女,就先是在楼下吼叫、乱骂。姚礼独自一人在家,就总会躲起来;两人半路碰到,就会扭打在一起。楞二女,还有二瞎落、三瞎落如果在,就要一起上前打这个老汉,打到鼻青脸肿、见了红为止。每每打得不可开交,邻居们都没机会拉架,也只能劝说几句。老汉从来不报警,灰溜溜的走了,等伤好点了,就又来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邻居,没见过愣二女家来过什么亲戚。姚礼到底老家哪里的?不清楚。愣二女背后还有什么故事?也不想再知道。她们这一家子太不容易,太过波折,也太能折腾了!
 
  突然有一天,愣二女没有任何征兆,就死了。愣二女是不是贤妻良母,已经不重要了。愣二女拖着她的伤脚,一直在家人的陪伴下,总算走完了她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的一生……听说,姚礼他们后来也都搬走了。
 
  那个年代,像愣二女这样的家庭不少。无论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还是现实的无助,得到的同情和怜悯又能改变什么?悲催的现状,一脸的嫌弃,没完没了地纠缠,也要硬着头皮去面对。唯一欣慰的也许就是子弟们有点儿出息。人总要往前走,日子还要往下过……我宁愿相信愣二女只是在装疯卖傻,而且愣二女真的不愣。
 
  如今,过去15个年头了,也再没见过姚礼和他的四个孩子们。现在社会这么好,吃穿也不愁了,我觉得他们应该也过得都挺好吧!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