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找零钱

发布于:2024-07-24 18:3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梦想成真
  最近几年,日常消费普遍使用手机,点几下即成,省去了交易中许多繁锁计算,以往那些找零麻烦很少见了。由此,我自然而然联想起曾经的那些找零故事,回望当时的人间百态,别有滋味,特选几例以记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日,去个体菜贩买菜,给50元让找零,摊主凑齐所有散钱仍然不够。我即到市场买猪肉以换散此50元。当时上班时间,顾客很少,该档女售货员正与一妇人聊天。她切肉我付款,随即按100元找给我零钱,一面继续聊天。我当即提醒给的是50元,她和那位朋友则反复问我有没有记错,最后才收下我给回的50元,那朋友说“像你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听不出是赞还是贬。等我转背没走几步,听人议论,大意是“这人傻到家啦!”
 
  后来,我将此说给家人和一些朋友,一致认为我确实太死心眼。市场属国营企业,肉卖多卖少、钱找多找少,跟售货员一点关系都没有,没必要这么认真。想想我这么虔诚地坚守“不义之财不可贪”信条,反倒遭人恥笑,不值得。
 
  从此我决定再不这么“傻”了,不管找多多少,照收不误。不过,再也没碰到这样的大数,仅有的二三次也不过是一两元而已。
 
  话虽这么说,这么做,但我始终认为,在钱财面前,还是傻点好,确保自己的每一分钱、每一件物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尤其是青少年,要给予正能量。
 
  反过来的类似例子也有:某日买豆腐,我常光顾的档口,主人女性。可能生意不错,近来她爸也从乡下前来帮忙。
 
  称好的豆腐两元多钱,我钱包的同一格里有两元和十元的,只是这两元钱的颜色和十元十分接近,后来不在市面流通了。我高度近视,又欠仔细,取钱时将十元误当两元,加上角角钱,如数递给她爸。就在我准备离开的瞬间,她爸叫住我,指着我给的钱说:“阿姨,这张是十元。”我再三谢了他,立即换了张两元。她女儿火了,阴阳怪气地说:“傻老爸,你怎么不说是50、100呀?”相信我走之后,此老汉还得挨训。
 
  因为找零,我曾经冤枉了人家,至今想起十分内疚。
 
  那是20多年前,因为外孙女要上幼儿园,还缺个小枕头,我选好了附近小商铺的一款,只因当时带钱不够,准备次日再买,第二天一早便从柜子里取出了100元。
 
  到商铺买好付钱,接过售货员找回的零钱一数,却少了50元。我反复说明给的是100元,小姑娘算耐烦,到钱柜清点,她说刚开门,钱柜里根本没有100元纸币。可我怀疑是她自己所为,不甘示弱。小姑娘电话请示老板后,呼了110。警察问明原由,十分为难地说不但他断不了此类案件,神仙都断不了。又和蔼耐心地开导我:阿姨,我知道你肯定不是贪这50元……你想想会不会记错了,记忆再好的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或是买其他东西掏钱时丢了等等,明摆着就是告诉我认输算了。可我好像进入了一种病态思维,仍然不服,场面一度沉默,自觉无趣,我气冲冲地离开了商铺,一面还说了些很不好听的话。
 
  回家开门,一眼看见门口鞋柜上的100元,我在窃喜的同时,大脑也清醒了——刚才的失理、失态太不应该,心里狠狠地抽了自己一记耳光,。
 
  原来错出在这里:正当我准备将这100元放入出门常带的挎包时,门铃响起,买早餐回来的女儿没带钥匙,我急于开门,放钱思路突然中断,跟着下一步的外孙女吃、穿、送幼儿园等等。
 
  打自这时起,我再也不敢从这商铺路过,又没有勇气向小姑娘道个歉,就这样放在心底,不能忘怀。
 
  与上雷同的事例我在菜市场看到:一顾客买好菜后,老板按10元找回零钱,顾客说不对,是100元,相互争论,不依不挠,越争越火,最后干脆撂下生意,你指我、我指你地吵得不可开交。眼看就要动手动脚了,保安打110,请警察前来平息。没看到结果我就走了,估计跟我那次一样。
 
  还有个自找的被骗故事:本世纪初的一个春节前,总听街头巷尾的人说有打着卖香蕉以零换整的骗钱勾当,听多了,我倒想亲自试试到底怎么个骗法。
 
  一日,果真遇上了。
 
  一位用单车挂着几串香蕉的中年妇女,外地人,农妇穿着,说快过年了,拿着这些卖蕉零钱回家不方便,想换整;家乡生活多么辛苦、外出打工如何不易,说得情真意切,可怜兮兮,将我那点提防被骗心冲淡了许多,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串,几元钱。我给她50元后,亲眼看着她一元一元地数着该找回的零钱,绝对没错,一把拿着放进了手袋。回家再数,不对呀,总共20多元,整整找少了一半。我明明看着她数,用的什么变戏法?最后想到了:将钱对折了数,只是她手法娴熟、快捷,我这样的蠢人看不出破绽。得一教训,涨了见识。
 
  时间再往前三四十年的找零故事想起来也很有趣。
 
  我是从那时起才开始学习买菜等厨房业务,常跑菜市场。那时称重衡器为杆称,我不会看称,心算特差,往往是买好东西,拿回找零即走,一则相信不会有错,二则我一时半会算不清零找得对还是不对。比如:某菜0.75元一斤,我要买的那把1.25斤,应该多少钱?我只能按别人所教的“阿婆数”估计个大概,最终按主人所说给钱。若需找零,就更复杂了,给多少钱,应该找多少钱,不说心算,就是用纸笔也要算上好一会。找多了的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找少一两元钱的我发现过,试过回头讨回,人家不睬。
 
  例外的事例曾经碰到:某日在单位旁边的百货店买好布料,按习惯接过找零即走,回后发现少找5元,那时的5元可不是小数,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找商店收款员说明,她答应下班前盘点,如果多了5元就给回我,叫我下班路过时找她。我虽然说了一大堆好话,但做好了找不回的充分准备:即使她查出多了5元,完全可以告诉我没有而放入自己口袋。幸运得很,不存多大指望中,拿到了她给回的5元钱,我有如“天掉馅饼”般的高兴,再三表示感谢。除了谢这5元钱,更多的是感谢她的人品。应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并非个例,但愿长存。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