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老街的“弹匠”行当 (第二届琴瑟杯)

发布于:2017-03-16 18:5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汪国彪

  “弹匠”应该是我们张溪方言,就是弹棉花的。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的城镇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我对“弹棉花”却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一根弦、一个木槌,用充满力度的双手弹出最美丽的音符,弹出白云般的棉絮。因为我的家和老街的被服社很近,弹棉花的工匠们拨动弹弓丝弦“嘭嘭”的声音,是我的童年里不可或缺的旋律。

  童年里,在老街看手工弹棉花,那是津津乐道的事情,在中、下街头的老街被服社里就有一个弹棉花的车间,从弹花、做絮、铺纱,一道道工序皆人工完成。做棉被的师傅背上背着一把大弓,一手拿着木锤有节奏地弹着弓上的弦。弓弦紧贴着棉花,随着“嘭嘭嘭”的声响一堆乱棉被弹得蓬松均匀。弹好的棉花还要碾压成型,用一个厚木头做的圆盘,类似蒲团大小,人站在圆盘上来回移动,像扭秧歌一样一圈一圈来回扭着把棉花压实。最后铺纱,用一根长竹杆牵着棉纱递向对面的下手师傅,接住后贴在棉被上掐断棉纱……如此往复,随着竹杆在空中来回飞舞,棉纱均匀地铺在棉被上。在弹棉花的弓弦上我也曾消磨了不少童年时光,那一根根棉纱织成许多难忘的回忆,至今一想起来那场景还鲜活在眼前,那“嘭嘭嘭”的弹棉花声仿佛音犹在耳。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的一种诠释。有一首古韵《弹棉花》写得好:“腰身弯作一张弓,横拨箜篌气若虹。不藉吹拉自成曲,待加击打更生风。搅来滚滚飞云舞,铺就皑皑积雪融。情意缠绵犹未了,尽将和暖絮其中”。“弹棉花”确实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老手艺,我在张溪小学读书下课玩耍的时候,班上有位女教师曾让我们猜谜语,“无锣无鼓去打棰,无池无水去钓鱼,无箫无笛声音好,无云无雨雪花飞”。“不像琵琶不像琴,非曲非调自然音,颠狂柳絮随风舞,独钓寒江雪满身”。我们当然猜不出这些谜语是说弹棉花的,此时免不了对老师的肃然起敬,觉得她好有文才啊!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谜语我还记忆犹新。

  每当寒冬,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拥着软绵绵的棉被,真的要感谢弹棉花的手艺人,是他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寒夜的温暖。弹棉花这个工作很辛苦,忙起来时,一天到晚都得站着,而且,长时间的弹花,需要很强的臂力,弹棉花的时候屋子里飞絮弥漫,即使炎热的天气也要上戴口罩,以阻挡空气中的飞舞的棉絮和灰尘。在漫长的弹棉花岁月中,有许多老师傅因此都患上了咳嗽,日复一日弹棉花的手艺人把缠绵的情意絮进温暖的棉被中,让生活多了一曲“非曲非调”的自然音韵。

  后来长大了,成年了,认识、结触、相伴着我的老婆毛妹,八十年代在毛妹家里认识了怀宁县独秀山老家来的表爷,好像姓何,他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弹匠”。每年的下半年农闲时就来江南找活计,在大历山周围村落还有一定的势处,忙得不亦乐乎。我当年在张溪供销社工作,他对我这个表侄还是很看重的,后来还在张溪粮站倒腾过粮油等,有些经商头脑,我的好朋友万松就认识他,也肯定还记得他的。表爷是江北外婆家族里常来的至亲,他勤劳、辛苦、走村串户、早出晚归,我对“弹匠”这个职业就有些更敬重了。许多年过去了,不知江北的“弹匠”表爷是否还健在?过得是否安好?……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单打独斗的“弹匠”行业就不多见了,我们再需要棉被、棉胎、枕头、枕套等床上用品时,都是到商店、超市购买“琴瑟”牌成品,方便、快捷、美观且实用。孩子上大学时带去的都选“琴瑟”牌床上用品,虽然学校也配发有成品,孩子嫌那些睡着没“琴瑟”牌床上用品舒适,因为我们大家族里都是多年用惯了这个老品牌,习惯了。

  我怀念老街,怀念童年的时光,也怀念“弹匠”表爷。虽然“弹匠”这个老行当离我们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了,“琴瑟”牌床上用品进入大众生活中,但这容易被遗忘的老行当——手工弹棉花,却也像一首经典老歌依然时时唱响在我心灵深处。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