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向滥制造心理不平者“说戒”!(花开十年圣鹰杯)

发布于:2016-12-08 07:2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韩静
  据报道:当今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征途中,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熬夜、应酬,70%以上的白领阶层处于亚健康状态。除此,其他各阶层是否就轻松了,健康了呢?非也。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平时各组织单位活动不断:研讨会、座谈会、发布会、追忆会、采风等。年终将至,各单位大小会议更是不断:评比会、总结会、年会、聚餐等等。人们见面自然就多了。
 
  这些正常的活动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人心胸狭隘,或看不得别人好,或嫉妒,或报复心理,在排位、称谓、介绍等荣誉面前不实事求是、阴奉阳违、乱排名,瞎称谓,乱介绍,瞎贬低,让人们失去心理平衡,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原本温馨和谐的气氛,却人为地搞得满城冰霜,人心涣散,矛盾多多。
 
  这里谈谈文艺工作者内部概况:自古有文人相轻、文人相攀、文人相比、文人相嫉,不绝于耳。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以各所长,相轻所短。”这是曹氏感叹,盖从此溯源。战国时代,李斯就是一个“妒夫”、“伪君子”。他认为自己才学不如同学韩非,对其怀有妒忌,后来他受秦王重用做了高官。可秦王喜读韩非著作。李斯恐韩非在秦王前抢了风头,竟在秦王前说他坏话,并派人送毒药,逼死老同学。这些顽疾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沿袭至今。多是嫉贤妒能,相互讥讽、诋毁,甚至扼杀。三国奇才周瑜嫉妒卧龙诸葛亮,唐代卢杞嫉妒颜真卿,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敌对,杜甫不喜陶渊明风格,欧阳修瞧不起杜甫的诗,张居正忌惮海瑞,左宗棠妒忌曾国藩的才干……
 
  现实中,一位酷爱文学写作者,少去单位,少拿工资,加班熬夜,身轻十余斤,应该说在当前经济大潮面前,其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奋斗就会有牺牲,牺牲也会出成果。几年来,他写的各类文学作品在全国各报刊,甚至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都发表了。在朋友圈、群内,文友已尽人皆知,也入了作协及几个文学组织。正当他春风得意,准备再上层楼时,不料,却遭到同行某人的嫉妒。一次采风途中,领队向来宾介绍人员,却独独不介绍他。集中开座谈会时,应排他后边的人,却上了主席台,别有用心地把他安排在领导背后,远离主席台。会上又吹介一番成员,仍没有他的份,他就像被人遗忘了一般。原说晚上联欢的,这位曾是公认的唱、表演嘉奖获得者,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心情不佳。因而,导致那次联欢不欢而散了。事后,他越想越不平,一向积极写稿的他,心情不佳,出现了幻觉,停笔三月,还住进了医院……
 
  一位区青年政工干部开会排名不消说次次是最后一位。几年后,因积极肯干,逐渐升至区文联副主席位置。心想这下应该不会是排位最后了吧?不料机关开会,或外出活动,他仍被排在后面。他自嘲说:“我已在最低层了,如同种子,埋到土里,往后就只能是开花结果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越挫越勇的强者!他的确有一副硬骨头:在办公室,夏天不开空调,冬天关暖气,强迫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写作……因此,其身心造成严重挫伤,虽精神上硬撑着刚强,可身体却不能适应。才40岁出头的他,已花白头发了,还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真是人未老而身先老啊!这种制造不平心理、忌才、自私的现象,何时才能消除呢?
 
  在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人们的心理是否更加健康了呢?窃以为,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如今,人情淡薄、感情脆弱、纷争、谗言、妒才……致使一个个后起之秀不能正常地充分发挥才智,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生活中一个个悲剧便是例证。看不得别人好,这是人性的弱点。这些人,对优秀者、有才者,总是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力,或拉关系,或打击阻碍进步,制造一个个心理失衡者。于是,忧郁症患者多起来,跳楼、自缢事件时有发生。其一场场悲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生这类事情,被伤害者多半是优秀人才!
 
  正直人不禁呐喊:优化人才生存环境!民间语:“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因好人一门心思做正事,无时间也无心想别的,而小人多是投机取巧,不专心做事,心思总想着与人过不去,专想着整人害人……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领导的深思,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关注。怎样把单位里年轻、有一定才干的优秀人才留住?怎样保护好他们?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责任与任务。如果各单位、各部门领导都能有良知、有责任感,为单位的将来考虑,为社会的前途考虑,让优秀人才正常发挥潜能,在选人用人上,能正确执行党中央选拔任命制度,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知人善用,量才发挥,是否悲剧会少之又少呢?优秀人才心理平衡了,何苦去制造悲剧呢?平时,只听人们说,这不平衡,那不平衡。可是有谁知道或承认,自己在生活中不经意、不自觉地,也在每时每刻制造着身边人的不平呢?对人马列,对己随意,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对后来者、优秀人才,不是顾大局,给予引导与鼓励,而是压制、挫伤、甚至打击。须知,您不经意的一个不公正的细节,可能就导致一个优秀人才的丢失,这是其一。其二,更为严重的是,不仅让他们才智不能正常发挥,还危及他们的生命,从而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因此,笔者呼吁:各地、各单位、各阶层的党员干部,老文艺家们,尤其是一把手,在言行上、用人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和谐社会,一定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环境,树立从我做起,从公正小事做起的风尚,让优秀人才顺利成长。为了保护优秀人才,也为了社会健康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向滥制造心理不平者“说戒”!
责任编辑:我是德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