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乡音、乡貌难以忘怀……(“花开十年”圣鹰杯)

发布于:2016-11-29 19:0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春风拂面201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一首流传广泛的著名古诗,曾经激发了天下多少人的浓浓思乡之情,更唤起他们对故乡的无限怀念和不同一般的感受,同时也曾经使许多身处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们,心情起伏,有所感慨,毕竟故乡是永远难忘的,也是值得怀念和记忆的,若是将内心的感受通过优美的文字充分表达,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也使一直存在的家乡情结有所释怀,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应当用心去感受。难忘乡音、乡貌,曾经美好的记忆犹如闸门一样打开,其中的诸多情怀令人动容,令人感慨。 
乡音 
与社会上许多人一样,我同样有着比较浓厚的家乡情结,虽然长期身在异乡,但不论怎样,家乡情结一直是存在的,作为职场“老臣子”,虽然因为工作的需要,背井离乡很多年了,过完对家乡的记忆已经逐渐淡化了,但每次回乡见到熟悉的环境和面貌,还有熟悉的乡音和村落,心中便有一番感慨,也感到十分亲切。但由于多种原因,以前的每一次家乡之行总是来去匆匆。但不论怎样,来到家乡心情是愉快的,感觉是好的,尤其是听到一句句似曾熟悉且颇有特点的乡音时,不免拉近了距离,令人也有几多感慨。乡音是别具一格的,也是令人难忘的,每每听到熟悉的乡音,曾经存在的乡恋、乡情就会散发出来,在特定的环境中,乡音更加亲切,更富有家乡特色。一句熟悉的乡音,就是开启记忆的钥匙。乡音不能忘,乡音更有味,乡音给人不一般的记忆。亲切的乡音给人回到故乡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其他地方难以存在。随着乡音的持续,往事历历在眼前,故事一个接一个,其中不乏颇有意思的。我的家乡方言近似古城扬州,但有许多发音之处有所不同,口语也有变化,对物品的言语表达也有不同。虽然来扬几十年了,但个别方言一直未改,每每说出来,有同事便明显感到,并善意的提醒,于是我尽可能地注意这点,因为“入乡随俗”的道理还是能够理解的。比如:有时在不经意间,我随口说出了一些乡音,因此同事们就有感觉,认为就这句没有改,于是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之后用词时就注意改进,尽量与大家“入流”、“合拍”。但在我的心中,乡音是绝对不会忘的。 
乡貌 
故乡总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顶着寒风步行上学,十余载寒窗苦读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或独自、或结伴,在熟悉的乡道上前行,精神抖擞,愉快有趣,走路也多了几分干劲,读书的日子虽比较单调,但是要想掌握知识必须读书,因此,家乡的学校、教室乃至操场、食堂,至今仍有抹不去的印象。还有,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经济并不是特别发达,群众也不富裕,大家基本住的是平房,一眼望去,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新旧参差不齐房屋,或瓦房、或草房,还有的房屋掩映的一片绿树之中,别有一番情调。当时的家乡面貌变化不大,但感觉大片大片的空间,清新的空气,碧清的河水,绿色的植物,还有纯朴的民风,构成了一幅怡然自得的风景,给人不一般的感觉。每每看到广袤的空间,不由令人想起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的著名诗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家乡的水多,有大河、小河,还有深井,尤其是庄台西的“西汪河”,更是许多人向往之处,夏天灌溉农田用此水,村妇洗菜、淘米用此水,甚至有人洗、汰衣服也喜欢此地。每到夏季,这里便热闹起来了,许多擅长游泳之人,在此愉快的畅游,一些少年则在此相伴戏水,享受天然之乐。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不少居民已经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而且部分人家已开起了汽车,这样的变化是十分喜人的。从乡貌的变迁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如今的村民观念有所转变,外出旅游是他们的乐趣。但不论怎样变化,我的家乡情结一直存在,并不随乡貌的变化而改变,它会永远存在于记忆之中。 
电子邮箱:daoqing2002@163.com 
通讯地址:扬州市盐阜东路9号 
修改日期:2015年8月17日
责任编辑:王会爽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