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二代人的婚礼(宝玉堂)

发布于:2016-09-21 20:12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积稠

 

     中秋节前,村上的小华结婚。我们村里有个习惯,办喜事的东家,请每家一个人去帮忙做事。这一天,本来我父亲去,恰巧我双休日,我替父亲去小华家相帮做事。

  最近几年,乡下的自然村落,已经拆迁没了影子。我们村的人都拆迁分散在了各个小区,小华的家搬进入了新开发的高档的小区,起了一个新名称叫“善景园”。我去那天,父母没说清楚的小区在什么地方,我只知道大概的方位,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绕一大圈也没找到地方。后来才打听到原来是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小区里。
   “善景园”小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那么热闹的场景,简直没法形容和表述。据说只有小华一家,提前拿到了钥匙,也许是照顾小华,这特殊的家庭而开了绿灯。

  30岁的小华是个大学生,总算找到了幸福的另一半。小华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脚出了毛病,看了好多家医院没有看好,变成跛子,虽说不那么严重,但总有一点影响。他读书很聪明,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对读书情有独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华后来考上本科,四年大学一晃而过。因脚受到一定影响,一时很难找到合适伴侣。随着年龄的增加,父母也为小华婚事担心和操劳。后来,有了工作后,小华用真诚打动了女孩的芳心,终于有情人成眷属。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30年前的一幕。那时,我也很年轻的,小华的父亲阿海也是30岁人,在腊月的冬天时节结婚,我也去相帮。说起阿海,也是跛脚残疾人。大集体种田时,他只能在生产队公场上晒粮食的活儿争工分,重体力劳活,扛、挑、担的一类压肩活儿,他很少参加。

  虽说,阿海比我大了几岁。但刚刚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办社队企业时,后来,通过照顾的性质,进了社队企业工作。那时,阿海到了结婚年龄,由于阿海的脚跛,在找对象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后来还是邻村的姑娘喜欢了他,后来就嫁给了阿海。

  寒冬腊月时,阿海结婚的日子,乡下毕竟是乡下,农村房屋还是原始的非常简单,都是住的平瓦房子里。

  我和村上相帮的社员,一大早,就到了阿海的家里,开始忙碌起来,走遍村上家家户户借桌子和凳子,还有洗碗筷和盆子;另外要把生产队的一条木船进行装扮一下,按照乡下的风俗摇船去迎接新娘子。那时我们相帮的活儿是很简单的,不像现在的婚车上装满鲜花,还要是高档的车辆,让婚庆公司来打扮。当然那个年月里,吃的也是简单,“八菜一汤”的场面。但在那时阿海家庭经济情况,在我们村上是算得上比较富裕。阿海父亲是个老木匠,有句话,“木匠出门笃笃笃,吃肉吃鱼一元六”,农村有手艺的木匠,家庭条件不错。但就是阿海脚跛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阿海难找到对象。经过多少媒婆,到了30岁时,邻村的姑娘,才接受这门亲事。

  阿海后来就有了儿子小华。家庭生活非常的快乐和幸福,可是,小华的脚,让他们一家人操碎了心。不久,生了二胎的女儿,但生活对他们来说,靠阿海夫妇一点工资,来补给儿女读书,很困难。阿海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女送到大学,阿海终于实现了梦想。

  时隔多少年后,阿海赶上新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让阿海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终于在儿子小华结婚的时候,住进了新建的小区里,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但结婚场面不同了,用上了汽车,组成了迎亲的队伍,把婚车装扮得富丽堂皇,后面还能跟上好多辆车子,浩浩荡荡开出了小区大门。有丝竹音乐队,摄像师,好一派热闹的场面,让阿海感觉到很风光。爷爷奶奶看到了小华孙子结婚,心情非常的快乐。

  阿海的一家老老少少,脸上绽放出一种幸福的微笑。

  作者简介:程白弟,男,1963年7月生,高中文化。从事新闻工作13年,地方志编纂8年,2013年出版散文集《古韵风霜话千灯》。江苏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工作。作品散见于当地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江苏《名镇世界》、《连云港文学》,上海《文学报》、《故事会》,山西《黄河之声》,山东《作家导刊》,湖南《作家园地》,《人民日报》美洲海外版等。昆山市作协会员等。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电话:13962663256,邮政编码:215343

  邮箱:chengbaidi@163.com,QQ:312136464


责任编辑:霍鹏熙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