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湖州80后女作家群体崛起 被称八朵金花

发布于:2009-09-07 19:2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佚名

 

    在7月份浙江省作协与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联举办的湖州80后女作家群作品研讨会上,集体亮相的女作家共有8位,她们分别是吴雪岚(笔名流潋紫)、潘无依、朱思亦(笔名朱十一)、黄慕秋(笔名红花继木)、吴瑜(笔名清水无鱼)、茅立帅、钱好、黄璐叶丹。虽然严格意义上她们不全是80年代生人,也有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但在她们的作品里,在她们的面庞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共性,那就是充满文学激情、充满青春亮色的气质。而这,正是叱咤文坛已10年的“80”后文学的特点之一。

  文坛前辈们爱怜地称她们八位小字辈作家为“八朵金花”。《浙江作家》杂志撰文说,“一花开五叶”是中国禅宗史上风雅别致的说法……而“八朵金花”,则应当诞生出“一花八叶”的新典故了。

  细细来看八位女作家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的惊讶着实不小。

  “高知”是她们的特点之一。湖州市作协的前辈介绍说:“和我们当年仅仅靠一支笔和个人见识写东西不同,她们都是有很高文化基本功和文学素养的新一代。”

  在这“八朵金花”中,就有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湖州市作协会员,年轻的她们给“作协”这种成熟、严谨的机构带去了青春的血液。她们中年轻一些的,是作协“最小的会员”;年长一些的,则是作协“主席团最小的成员”。她们的学历背景涵盖了工学博士、文学学士和在读大学生。

  “家学”是另一个她们共同具备的特点,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文化气息极浓的家庭,或者父母本人平常就爱舞文弄墨、或者长辈从小就注意培养她们的文学水平、或者家庭成员本身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界人士。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她们不可多得的优势。

  当然,作为张扬个性的作家,他们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在80后作家群里,她们正以一种全国罕见的姿态横空出世。

  如吴雪岚的畅销书《后宫—甄传》,被称为“小说版《金枝欲孽》”,发行量达50万册。吴瑜则在新浪博客安家,连载《上海,不哭》、《情迷夜上海》等长篇小说,成为全国美女博客大赛“最佳才华奖”得主,代表作《上海,不哭》将被搬上银幕;黄慕秋2003年开始创作城市类小说故事,当年就斩获《南风》杂志新人佳篇奖;潘无依先是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群居的甲虫》,后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去年出走的猫》,且已有多篇诗歌、散文被翻译到国外;朱思亦迄今已有3部长篇小说出版,近20万字的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发表……

  她们的文字也各有所长,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吴雪岚、吴瑜等人更多吸收了新兴网络文学的营养;潘无依、朱思亦等人则扎根于当代主流文学的土壤;茅立帅、黄璐叶丹等人的题材源自校园,充满了青春阳光和少年人的思考;钱好则坚持维护着古老文学的传统。再如潘无依诗歌的跳跃、朱十一小说叙述主体的分解、流潋紫和钱好优雅的语言、黄璐叶丹和黄慕秋编织故事的能力和吴瑜的悲剧意识等,都是值得一提的特点。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活跃在文坛上的小有成就的湖州籍少年作家远不止这8位,其他的也多半是女性。比如湖州女孩潘亚君(网名“江南清秋月”)的长篇小说《绝恋大清》在红袖添香网上连载销售,连续5个月排名第一,被多家出版社看中;再比如工学博士生张欣15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有多篇武侠小说散见于《名侠与大探》等杂志。并在《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百余万字。还翻译出版传记文学《泰格·伍兹传》。粗略估计,这批“80 后”女作家共有20多位。她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想象奇特、意境深厚”,其疏朗的文体十分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我的江南女子,就是这样从诗中走来,从画里飘来,吹拂着盛唐和风,滋润着宋朝细雨,掩映着明清圆月。”—这是法国汉学家路易·蒙贝尔为自己题写的墓志铭。

  确实,能诗擅文的江南女子秀美细腻,更如一片云,一段梦,惹人遐思。而当这沾染了一段诗意的梦突然以井喷的形式在我们面前出现时,那就不得不受人瞩目了。

  湖州“80后”女作家群体很快引起了中国作协前辈们的关注,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颗难得的种子,它预示着浙江文学甚至整个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文坛名流们齐聚的“八朵金花”作品研讨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据悉,为进一步发掘培养新生代作家,湖州在包装和打响这个群体品牌的同时,还将出台相关政策,为她们的创作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