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哭嫁

发布于:2015-03-16 09:1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星期四

  还真不知道在这走进新时代的日子,乡村里哭嫁的习俗是否仍在延续。久居城市的潮流之辈,都正享受着开放前卫的现代文明,大概极少机会、也极少用心去领略哭嫁的古朴韵味儿吧。

  记得那会儿还只是打酱油的年龄,凡大事儿小事儿总爱凑个热闹。尤其是娶亲嫁女的喜事儿,不单是嘴馋贪几颗糖吃,最放不下的还是观摩和聆听新娘子哭嫁的那份乐趣。仿佛晚会中守候一个倍受关注的节目,掐着钟点盼着。

  在老早就挑好的黄道吉日,喜庆的唢呐吹得震天响。嫁女的户主在堂屋里候着,恭贺声欢笑声不绝于耳,那些或由衷或客套的祝福,惹得两位尊长情不自禁的拭着泪水微笑。仿佛正上演一幕排练已久的话剧,每一个角色都那么入戏,那么用心,大家伙儿正竭力诠释着一个包含了淡淡失落与忧伤的喜庆故事。

  故事的主角当然是身着美丽嫁衣的新娘。有真心不舍得离开父母兄妹的,或许正躲在闺房止不住低声啜泣;也有洒脱一些大大方方出来见客的,或许想从亲友的提示里找找感觉酝酿情绪。总之在那个时候,都得预备一出哭嫁的重头戏。这不?那一撮儿贪热闹的娘儿们孩儿们,正指着这档子事儿乐呵乐呵呢。

  黄昏将至,天边的晚霞格外艳丽,仿佛预示了这个夜晚对于新娘的不凡意义。众人正筹备着陪嫁典礼的场面,三四张八仙桌并成一排,铺上干净的台布,上面搁着的全是乡村里上好的佳肴和点心。待摆好了条凳,唤来从亲友里挑选的年龄相仿的陪嫁姐妹,坐满了三方,唯将正上方的位置空着,便齐整整的等待着新娘出场。

  说不准半盏茶还是一盏茶的工夫,新娘终于在众人的簇拥下羞羞答答地出现了,彻底的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这个时候一般已经哭上了,有可能是黯然垂泪,也有可能泣不成声。待扶好坐定之后,旁边会有亲人来几段非痛即痒地劝说,比如“妹子这一走,爹妈便再也关心不到啊”,比如“到了别人家里,得学会宽容忍让、好好做人呐”,还比如“其实家里也不舍得,但姑娘家要嫁人是早晚的事儿啊”,等等等等,虽然肺腑之言是真,但不否认会有一些声东击西的企图,想着那些感性的说词儿,难免会化为新娘眼睛里的催泪剂,于是一出哭啊笑啊、唱啊闹啊的好戏便可轰轰烈烈的上演。

  那时候的新娘,可受够了身不由己的滋味儿,顾不得众人面前掉泪的羞涩,抽抽答答的哭声续上了,拦都拦不住。碰到讲究的、会哭的女子,还能套上一大串的词儿,从祖父母到亲爹娘,从兄长到弟妹,从乡亲到邻里,叮咛嘱咐、近远交情、大小恩怨、仿佛一个个现编的故事,一溜儿排列在她的嘴边,再加上丝丝哀怨的哭腔,俨然配成了一组和谐伤感的旋律,伴着眼泪成片的流淌。更有甚者,在哭的同时还加上大幅度的动作,一字一句都在弯腰摆头的间隙里的撒落出来,并配合了哭腔的节奏。那可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最佳演绎,更见得新娘子几乎能让哭嫁上升为艺术的功底。

  这时候碰上心肠软的,在一旁呆不多久怕也会止不住掉泪。尤其作为新娘的亲人,很难面对那字字钻心的关爱和念叨,只得倚在里屋的一角,偷偷地和着眼泪在心里应答,仿佛读一则真情告别的留言。故人已疾步远走,无法享受相拥对泣的痛快淋漓,而只能让情绪憋成一汪清澈的泪水……

  当然也有相对沉默、羞怯一些的新娘,她们往往以单纯的嘤嘤哭声来诉说,套不上那些煽动人心的词汇。一会儿便以陪嫁姐妹的歌声笑声来代替,场面的气氛会有所改变但并不会冷却。只是单纯从哭嫁的话题来分析,自然算不上很成功了。但在那个特殊的日子,真正能做到绝对不哭的新娘应该也是极其罕见的。

  哭够了闹完了,空气中活跃的热闹开始慢慢沉淀,在收场时稀疏的杂音里渐渐归于午夜的静谧。像是关闭一台高负荷运转的机器,即使正式宣布了停止,但也会因为惯性,发生一个由动到静的缓冲。

  至翌日天色大白,当喧嚣的锣鼓又一次响起,高亢而急促,催开了亲人泪花,催动了新娘的脚步,在纷纭的祝福与叮咛中再一次用眼泪道别,匆匆的解释另一个概念的“回去”。于是,真真切切的一场哭嫁算是彻底地拉下了帷幕,愈来愈远去的乐声疏散了四围的人群,留下有如好戏散场之后的种种余音。

  现在想来,那些随风远去的陈年旧事,就像一张被岁月侵蚀的劣质光盘,能在回放中发现一段相对完整的记忆,思绪便跌入了曼妙的回首。有如感受忽远忽近的阵阵花香,其中的清淡浓郁自然各有各的风味。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