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带学生到食堂就餐,我都会生出许多的感慨。8人一桌,吃的是两荤两素四菜一汤,可是,这么好的伙食,吃惯了零食的学生个个喊“不好吃!”,只吃几口便丢下碗筷不吃了,剩饭剩菜搞的遍地都是。这情景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求学时没钱订饭的情景。
那时候,在学校订伙,需要交玉米、小麦之类的粮食,中午自己蒸饭还得交蒸馏费。我们班有不少同学不订伙,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订伙不是嫌学校伙食不好,而是为了给家里节省一点粮食,也舍不得交那几块钱的入伙费。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带着母亲烙的饼,一个人悄悄来到离学校不远的黄坝河边,喝一口河水,啃一口失去水分后又干又硬的饼。有时候,由于天气热,从家里带去的饼变酸了,发了霉,一掰开来,丝丝缕缕的,不能吃了,就只好饿着肚子,在学校的墙头外没有人的地方读一会书,估计人家吃好了之后,才回教室。有同学问:“吃过了?在哪吃的?”我怕丢面子,便会撒谎说:“吃好了,在街上小饭店吃的。”怕同学不相信,也怕他们瞧不起,我还故意用舌头舔湿嘴唇,强打起精神,装出一副吃饱喝足的样子......
现在,我经常在上课时,穿插讲自己当年求学时这些艰难困苦的的故事给学生听。回忆这些往事,我禁不住辛酸得要掉下泪来。可是,下面的学生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他们不但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是件有趣的事情。这时候,我的心会隐隐作痛。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