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小说·故事 >> 正文    
     




 
浮沉 文/高寒
 
  4 据孙志华所知,在周建国上任之先,对于王海燕的许多做法,也是很不入眼的。孙志华不明白王海燕使用了什么狐媚的手法,使得周建国对她的话言听计从?王的目中无人,自高自大,曾令处机关好些个没有职衔的技术级人员不快。周建国也在此列,只是没有别的隔阂。前后任例行的交接手续办完后,他们有过一次长谈。周建国是以很谦虚的向他的前任请教的,他以为这是自己对前任所长应有的尊重,他相信对方定也如他一样的很有诚意。他们的谈话,主要是为了工作上的事,彼此交换一下看法。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顺利和主人身份,也许是王海燕柔弱疲乏的神情和无奈的口吻,让周建国对她多了一份怜悯和同情,这份怜惜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他对王海燕的看法,他竟在不知不觉中,赞同了王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比如说对于拖欠的工人工资问题。

  管理处的几个下属闸在建闸之初,曾一次性招收过熟练工,并在几年后,将他们转为全民合同制工人。此后的一些年,因为需要,也陆续的招收过临时工。一般而言,单位领导都喜欢用临时工。临时工因其工资低,肯吃苦听话,绝对的服从管理,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前几年,所里的刘红兵和王志平,在做了十多年的临时工后,根据市里颁发的一个文件精神,二个人可以搭上顺风车,转为全民合同制工人。能拥有这样的机遇,二个人磕头作揖,忙不迭的找人打听行情,小费多少还是出了一些的,终于被转正了。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刘红兵和王志平以为大功告成之际,忘了眼前的现管王海燕。王海燕无声无息的压下了那份由管理处传来的公文。她把一切都抛在一边,只当什么也不知道。刘红兵和王志平做临时工的年代久远了一些,棱角早没有了,性格平和,老实本份,再加上、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好言相求,不知道天外有天,沙河闸之外还有说理的地方。二个人几次商量好了,找王所长谈谈转正的事,结果王所长一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王所长说,“我没有接到管家理处的公文,若是有文,就按政策办事吧。”得,有这句话还说什么?按政策办,就意味着他们俩每月一百三十元的临时工工资到期此结束,他们将苦尽甘来,和单位的正式工一样享受七~八百元的月工资,福利不再减半,他们不再低人一等,而且因为临时工也算工龄,他们的工资将高于一般青工,刘红兵和王志平充满信心的等待着,但一直没有消息。等到他们受了高人指点,东挪西凑了五千元钱,送到王所长的家里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年。二年,时间委实是久了一些,所里不但是无可推托,王海燕所长也不敢收这笔钱了。因为风言风语已经如初秋的凉风,不时的刮上一小阵了。此后的日子,王所长无法用言辞来解释这件事,但终于,刘红兵和王志平的工资还是调到了正式工这一档上来了。不过这欠缺的二年,就像一只缺豁的口子,留在那里缺着了。二十四个月,一万多元,在当时数目不算太大,但是对于两个临时工却是多少年工资的总和,是他们泪汗交流的劳动所得啊。他们当然想拿回这笔本就属于他们的钱,但是有道是民不与官斗,说到底,毕竟还是转正了不是?就是迟转正了二年,损失的也只是一些钱罢了,算了,谁让他们是平头百姓呢,吃亏人常在,多活一年,要拿多少钱回来?只当是买药吃了,去财消灾呢。

  因为这两个临时工的忍气吞声,工资问题只是在所内解决,处领导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王所长得意之余,故伎重演,不过这一次她打错了算盘,这一次转正的临时工是高怡。

  5 尽管孙志华后来也承认,关于两个临时工和高怡转正后的工资补发问题上,他是有责任的。做为财务主管,他理应在下文之日起,开始办理他们劳动工资的一切手续。但那一万多块钱,虽不是从他的口袋里拿出来,然而没有他的份,他心里怎么着也是怪不舒服的。世间红眼病所以流行,大抵源于这一心理。孙大主管自然也不能免俗。更何况当时王海燕如日中天,他没有必要违背她的意愿,去帮两个小工人说话不是?当然,如果他们有些社会关系,后台硬一些,又当别论。但是他们没有。高怡的丈夫韩正宇曾和他同事许久,但这时候他已经调走,还说什么?不过,王海燕被罢免时,孙志华倒也想过,如果他是管理处的当家人,他就一定会把韩正宇调回头,因为真的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解沙河闸的情况了。

  还别说,这一点还真的让他说中了。凌云主任在最初思量沙河闸所长人选时,第一个进入视野的人不是周建国,面是现在三坪闸的工程所长韩正宇。韩正宇原是沙河闸的工程师、工务科长,和王海燕共事达六年之久。对那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因为行政主管和工程主管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许多意见不统一,他们之间的磕磕碰碰一直是有的。不过韩正宇还是很有些老派知识分子的书生气,好男不跟女斗的想法还是占了主导,所以在工作上还是比较合作,他生性忠厚,为人谦和,加上妻子高怡在所里做临时工,各方面也注意,更是谦让了许多。

  女人容易持宠而骄。王海燕在这四、五十人的科级单位里称王,倒也不完全是能力。处党委没有配备一个完整的领导班子,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不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工程主管韩正宇和财务主管孙志华的宽容和厚道。作为男人的大度,他们无形中纵容了王海燕的骄气。六年里,所里没有一个人入党提干,王海燕只手撑天,竟也平安无事的过了六年,被兄弟单位的同行们叹为奇迹。没有了健全的监督机制,王海燕的所作所为,颇有些得意忘形,临时工转正工资不兑现只是一例。

  韩正宇在乡村长大,人厚道但不失机敏,且工作踏实勤奋,人缘很好,王海燕早就认定他绝非池中之物,日久必定会成为她的竟争对手,取而代之,因此从一开始她就心存提防。几年间,她一直采取的手法是扬孙抑韩,让韩正宇缩手夹脚,无法施展,又因为高怡在同单位做临时工,投鼠忌器,心中不无顾忌,所以虽然憋气,但也无可奈何。

  凌主任在三年前接任管理处主任一职时,以他敏锐的触觉,已经开始觉察出许多的不正常,但他还是在熟悉了情况,了解了动态,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后,迅速而果断的调整了沙河闸的领导班子,将韩正宇和三坪闸的刘一祥对调,那时沙河闸还太平,王海燕败迹未显,依旧是主持工作的当家人。

  一年后,沙河闸风生水起,王海燕被罢免,沙河闸的所长人选要说没有比韩正宇更合适的了。但凌主任并不露声色,他一向稳健老成持重,上任短短的二、三年间,成绩卓著,知人善任,声名远播。借着去三坪闸检查工作,他和韩正宇进行了一次谈话,问他可想回娘家,韩正宇沉默良久之后,方说,“我当然愿意结束这两地分居的日子,家庭团聚,我对沙河闸还是很有感情的,我在那里待了六年,那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我了解那里的一切,尽管现在那里不太平,但我相信我能处理好那些事,把一切拉回到正轨上来。但是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高寒    责任编辑:依然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浮沉(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