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按语:生离死别,是人间一大悲。特别是挚爱的人面临生离死别,更是令人痛楚。李清照,一代才女,但命运却偏偏在捉弄她,让她失去了最爱的人,让她流离失所,让她孤苦伶仃,最终死于孤独、哀怨中。正如作者感叹那样:问在情在,可人呢?伊何在?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在其夫君赵明程死后为其题写的。我们所知道的李清照是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人们曾赞誉她:词史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清照。此二李皆是吾最爱。除了在词上面的成就,另一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和她老公的金石爱好。他们收集古代的字画、真迹。用李清照的话来说,已到了痴狂的地步,常常摩挲而不能自已。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反复诵读这篇序,每一遍都让我哭的不能自已。一些清照生活的片段,劈开近千年的岁月迷雾,活灵活现地在我面前上演。每每读她记叙的事情,我仿佛自己是站在玻璃窗外的看客,里面的清照活生生地生活着。似乎一切不是很远,似乎她还没走。在这样一个有雨的傍晚,我像是对一个老朋友的回忆。 清照一开篇对一生痴迷金石貌似顿悟,其实不过是内心挣扎彷徨后的坚定罢了。她看似对自己的这种癖好的怀疑,实质是她想告诉我们这一生,这样做,她无怨无悔。我不免想到自己,其实我跟她何曾不相似?我也追求内心的那种诗意,可是在这个社会里,诗意到哪里去寻?我自知自己的痴,可怎能放弃?所以我理解清照,她虽抱怨貌似顿悟,可是她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痴,一旦上瘾便不再能够回头。 有人说:要了解李清照,就必须读她的这篇序。诗词中的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美丽有才华的女子,而这篇序则让我看到一个现实中的经历酸甜苦辣的女人。如果词是认识她的名片,那么这篇序则是见到了她的人。 是的,活生生的一个人,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她入嫁明程的情景,一个是礼部员外郎的闺秀,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公子,门当户对,这在当时父母包办的婚姻里,该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一对啊。婚后的生活更是让我看出她们的伉俪情深,其实她们的共同的爱好——金石书画,正是夫妻感情的融合剂啊。“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如在眼前,不觉让我潸然泪下。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还是她们饭后,一边品茶,一边游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1000年的时间尘埃掩埋不了我超越时空的想象,我似乎看到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真是让人叹惋!她们这种高雅的情趣,让清照往往不能自已,她也说“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我看了何尝不觉得呢?今生如能遇上这样的对象,足亦。 读到后面,心里总觉得闷痛,似有什么涌不出来,只等到眼泪出来了,心情才好受点。明程死后,我不知道清照如何禁起这份伤,她生命的一分一秒已经过去,即使我能体会她心里的苦楚又能怎样?我始终安抚不了当时的她。于是她病了,病的只剩下一口气在。清照还是拼命地把余生花费在金石书画上。 只到有一天,偶然读到她和明程收集的书籍。“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清照读明程的卷宗时,明程的题跋墨迹似乎还未干,可人已不在,墓前的树木已粗的抱不过来了。悲啊,清照,我今天读你的序,何尝不是当时你的心境?文在情在,可人呢?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