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玩的东西很多,花样也不少,很多是城里的孩子接触不到的。把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整理如下,希望能让现在的孩子对过去有一点了解,能勾起同龄人的一点回忆(时间太久远,有很多的记不起来了)。 一是玩琉琉球。琉琉球有大有小,有一色的,也有带花心的。在地上用稍微大点的琉琉球踩个小洞,离洞一定远的地方画一条横线,在横线处开始,把琉琉球用手弹入小洞,然后在用球射其他的球,被射中的一方输。玩的时候是带彩头的,或弹(谈音)头或敲手;或以球为彩头,被弹中的球就被赢家拿走了。适合多人玩,挺有意思。
二是滚铁环。用一铁钩推铁环跑,很健身。也有用粉碎机的磨片来推的,称之为推钢磨片,需要用细钢筋为钩,推起来有脆脆的响声。
三是玩枪。玩枪是男孩子们经久不衰的游戏,枪是自制的,有用竹筒做的,有用自行车条做的。竹筒做的枪以黄豆为子弹,车条做的枪以火柴为子弹。呵呵,有一定的危险性。
四是玩弹弓。用硬铅条做架子,或者用木头做架子;好的用自行车内胎连接蛋包,也有的用女孩扎头的橡皮筋连接蛋包,前者威力大,射程远,后者稍微次之。子弹是用泥巴搓成的,圆圆的,晒干,很厉害。偶尔也能打到小鸟。更有一种便捷的玩法,就是用一根橡皮筋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用干山芋藤做子弹,也很厉害,我有个同学不幸被射中了眼睛,现在那只眼睛几乎失明。
五是踢格子。在地上画格子,把瓦片放在第一格,用单脚站在格子里面向前踢,压线的、踢出格子外的输。
六是玩撂炮。用子弹壳的下半部做炮座,放入用锡牙膏皮做的专用砣,用线系好,里面放入用火药做的那种叫做“吵脑”(一张纸上有几十颗)的东西。然后使劲向天上甩,靠重力使锡砣把吵脑砸炸,很响,很刺激。
六是踢毽子。用铜钱和大公鸡尾部的毛做的毽子,好漂亮的。为了做毽子经常偷妈妈线砣上的铜钱,也经常追邻居家漂亮的大公鸡拔毛。
七是捣拐。单腿立地,搬起另一条腿曲起做武器,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搬起的腿被打落地,或者人摔倒的,输。很好玩的。
八是走冻(即溜冰的土话,当然没有冰鞋了)。小时候很冷,家前屋后的池塘冬天都被冻得像石疙瘩,大人小孩经常在上面玩,紧跑几步,猛然一停,能滑出好远,刺激,经常被滑得后脑勺着地的摔倒,称之为“脑后栽冬瓜”。偶尔也会不幸踩到冰薄的地方,掉到水里去了,回家免不了被一顿骂的,骂归骂,大人还得烤棉裤,谁让俺们只有一条棉裤啊。
九是养鸟。有时候逮到幼鸟,就当作小玩意养了起来。曾经养过麻雀,刚刚从窝里掏出来的那种,毛还没有长齐,一直养到快能飞了,后来不小心被家里的小狗果腹了,伤心了好久。邻居家的大哥哥养了几只“甲甲鸟”(土名,不知道学名),一直养到很大,能飞了,一声口哨,就从树上飞下来,当时羡慕的不得了。
十是玩甲虫。一种是桑树上的甲虫,称之为“沙水牛牛”(土名,不知学名),专门吃桑树皮,长着两根长长的软角,用线系起来玩。一种是榆树上的甲虫,叫“推磨虫”(土名,不知学名),逮到后用芦苇片插在虫子的脖子和翅膀相接的地方,然后另一头插到芦苇筒上,筒中放一根细棍,拿着棍的两头,虫子飞的时候,就在打转,谓之推磨。
十一是养“叫官”。“叫官”也称“黄士娘” (土名,不知学名),长得像蝗虫的样子,但是颜色绿绿的,叫起来非常好听。夏秋时节,用高粱秸编一个小笼子,把逮来的“叫官”放入其中,用南瓜花喂养,能活好长时间,每天晚上都叫,听着特别悦耳。
十二是“翻单被”(即玩线圈)。把线圈按照一定的规则套在手上,让对家解,在对家手上解成了另外一种,你来我往,解不开的一方输。
十三是套知了、摸金蝉。既好玩,又解馋。
十四是捂“马郎”(马郎即蜻蜓)。在大夏天,用大扫帚满天下的去追着成群的蜻蜓扑(土话谓之捂),捂着了就把蜻蜓翅膀反被过来用嘴巴衔着(手拿着大扫帚没办法拿蜻蜓),一会的功夫能逮很多,大多数都喂鸡了,也会放几只在帐子里面,大人说它可以逮蚊子,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它逮着蚊子,估计心情不好罢工了。蜻蜓喜欢在菜园的篱笆上休息,这时候只要轻手轻脚,把手从它的背后伸过去,常常也能捏到许多。一个夏天过来,人被晒得漆黑。
十五是惯宝。所谓的“宝”是用纸折成的正四方形,一方把“宝”放在地上,另一方把“宝”出手使劲的向地上扑(谓之惯),“宝”与地面产生的气流可以把对方的“宝”吹得翻过来,被吹翻的一方就输了“宝”了。以“宝”为彩头,一般两人玩。
十六捣钮扣。一方把钮扣放在桌子上,另一方把钮扣放在眼部瞄准后,自然松手,依靠重力把对方的钮扣敲掉桌下,就算赢了。以钮扣为彩头,可以多人玩。最受欢迎的是那种大衣钮扣,又厚又大,容易赢。还有军衣的钮扣也颇受喜爱,就是带铜扣的那种。
十七是玩扑克牌。那时候只会“四十分”这一种玩法,稍大点才有了“二十五”这种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