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我们那一代 第十六章

发布于:2025-10-05 18:3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流浪的松鼠
  香儿过完五七,李老板打算把小娟、小龙接到自己身边,但香儿父母死活不同意,香儿父母手指着李老板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嫌祸害了香儿还不够吗?还要再来祸害我的两个外孙?”
 
  李老板是个懂法律的人,他明白,走法律程序完全可以接回小娟、小龙,但深思熟虑之后,李老板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只要小娟、小龙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李老板什么委屈都能承受。
 
  李老板给小娟、小龙打个电话,姐弟俩也总是语气冰冷,从不喊一声爸。李老板拿了礼物,满心欢喜地去看他们,但十有八九总会扑个空。不仅如此,香儿父母也从来不接受李老板的任何礼物。这让李老板放心不下,耿耿于怀。
 
  李老板猜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香儿父母对自己成见太深,继续误导着姐弟俩,二是小娟、小龙太过思念母亲。李老板心想:“等小娟、小龙长大了,明事理了,应该会明白自己的苦衷。”
 
  香儿三周年忌日那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李老板独自一人到香儿坟前祭祀。坟地四周冷冷清清,无一人一影,唯香儿坟前有一堆尚存余温的火纸灰。李老板感慨万千,内心五味杂陈,李老板知道,这是谁先于自己到了香儿坟前。
 
  中午时分,小娟、小龙破天荒地主动给李老板打了电话:“爸,我妈三周年了。”
 
  好多年都没有听到过这一声令人心动的“爸”了,李老板的眼眶瞬间潮湿了,心想:“我的两个孩子终于长大,终于肯原谅我了。”
 
  李老板说:“你们的母亲为我付出太多,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对你们母亲的愧疚。”
 
  第二天,当李老板再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却只能听到“你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这一句话了,且多次重拨都是如此。预感不妙的李老板驱车赶到香儿父母家,却发觉早已人去楼空。
 
  多方打听之后李老板才明白,香儿父母已经带着小娟、小龙移民澳大利亚去了,具体地址不详,也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此时的李老板才彻底明白,小娟、小龙打来的是诀别电话,是在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多少个夜晚,李老板遥望星空,回首往事,万念俱灰。
 
  李老板辞退了所有的佣人,买了一瓶敌敌畏,打算在月圆之夜服下。身边的每一个亲人都不能原谅自己,只有香儿,只有香儿才会接纳自己。
 
  一场突发的大事件让李老板暂时放弃了追随香儿的打算。李老板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
 
  滔滔洪水夹杂着巨石、树木似一条条恶龙从山涧翻腾而下,一个又一个的村庄瞬间被洪水淹没。十里再无鸡犬之声,村村皆有披麻之人。
 
  生无可恋的李老板联系了家乡的红十字会,表示愿意为家乡的赈灾捐出个人全部财务。当谈及捐款的具体数额时,李老板说:“我在苏州还有一笔大生意要处理,如果成功了,那将是我们公司跨时代的一笔盈利。等我把苏州的事情处理完毕,我才能确定我最终的捐款数额。”
 
  李老板和巧娃原本只是泛泛之交,一次所谓的意外事故却促成了李老板和巧娃关系的迅速升温。处理完苏州的事情以后,李老板对承诺的捐款的事情打了折扣,只象征性的给家乡红十字会捐了十万块。
 
  巧娃怀了孕,李老板彻底地从生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不再让巧娃干任何家务。通过家政服务公司,李老板招聘了数名服务人员。上海观澜苑里又出现了多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欢声笑语。
 
  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李老板对巧娃说:“今天晚上咱们不在家里吃饭了,我带你下馆子,吃大餐去。”
 
  华灯初上,李老板领着巧娃走进了全上海最奢华的一家宾馆。巧娃说:“李哥,就咱们两个,又没有旁人,来这里太浪费了。我记得咱们社区胡同里有个粤式蒸菜馆,又好吃又便宜,还不如咱们……”
 
  李老板微微一笑,打断了巧娃的话说:“只有这里才配得上我今晚要干的大事情。”
 
  一轮金黄的上弦月缓缓升起,遥相呼应着碎银般的街灯。月光零落,天空透明,远山近水如烟如雾,使人不觉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
 
  李老板吩咐服务生说:“你把巧儿先领过去。”
 
  服务生领着巧娃走过一条曲折的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走进一个优雅僻静的小院。跨进小院粉红色的月亮门,巧娃“啊”了一声,瞬间惊呆了。
 
  小院里繁花似锦,绿树婆娑。五彩的灯饰闪闪亮亮,环绕着错落有致的廊、屋、花、树。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散落一地,香气迷人,沁人心脾。
 
  不知什么时候,李老板已等候在小院里,手捧着一束鲜艳的红玫瑰,单膝着地,面向着巧娃跪在小院中间。李老板的周围,复列成心形的大红蜡烛闪烁着浪漫的烛光。烛光摇曳,烛光里的李老板越发成熟,越发稳重。
 
  李老板高举起手里的玫瑰,恳切地说:“巧儿,嫁给我吧。”那一刻,巧娃的眼角湿润了。
 
  舒缓的轻音乐缓缓响起,如行云流水,如晨间啼鸟。同时,小院里升腾起一团团薄薄的干冰的云雾,如仙境似梦幻。
 
  一男一女两个身着燕尾服的服务生并肩缓步踩着云雾走进小院,走进李老板和巧娃。两个服务生四手相握,托举着一枚璀璨的钻戒。
 
  巧娃有些眩晕,有些陶醉,有些语无伦次:“李哥,你这是?我这是?我愿意嫁给你,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巧娃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李老板对巧娃说:“咱俩相识了这么长时间,眼看着你就要生产了,咱们是不是应该给你爸妈说一声?”
 
  巧娃给家里打了电话,却因黑娃爸一句“你愿死哪死哪,不知羞耻的东西!”而终结。挂了电话,巧娃泪流满面:“李哥,我爸妈对你误解太深,虽然我爱着你,但我不能做对不起我爸妈的事。你对我的好,我会永远记在心里,你,忘了我吧。”
 
  李老板说:“我什么都能忘记,就是不能忘记你。你爸妈的不理解,我能想得到。等有了机会,我们再慢慢给他们解释,但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要面对一个残缺的家庭。”
 
  六个月之后,李老板的女儿小英出生了。人家的孩子都有外公外婆,而小英却没有。向来推崇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李老板高兴之余不免又有一些遗憾。
 
  黑娃妈的求助电话让李老板兴奋不已。对李老板而言,钱不是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小英终于有外公外婆了。李老板对巧娃说:“谢天谢地,你爸妈终于肯接纳咱们了。”
 
  收到巧娃的转账,黑娃爸的腰杆硬了起来。黑娃爸拿出八万块对黑娃妈说:“去,把梅娃和你娘家人的钱都还了,免得咱们欠他们的人情。”
 
  黑娃妈说:“还是宽备窄用的好,万一不够了咋办?”
 
  黑娃爸说:“咋可能不够?天塌了咱们有巧娃呢。看梅娃俩人那冷漠的样子,哪有一点儿当姐姐的样子?更别说你的娘家人了。”
 
  黑娃妈只得依允,还了梅娃和娘家人的钱。黑娃妈的娘家人和梅娃不约而同地都说了同一句话:“黑娃的事关紧,你先拿去用就是,早晚有钱了再还我们。”
 
  黑娃妈洋洋得意的说:“巧娃现在发达了,十万二十万对她来说根本不算啥事。前几天,巧娃一下子转过来二十万,还说不用还了。”
 
  梅娃迟疑了一下,拿出五千块递给黑娃妈说:“妈,我也想帮着黑娃,我就这一个弟弟,你说是不是?但我们不比巧娃,挫了我们的骨尸也凑不了几个钱。这五千块是我们的心意,你拿着。”
 
  黑娃妈顿时变了脸色,接过梅娃递过来的五千块说:“我知道,我知道,妈又没有怪你们。”
 
  黑娃妈离开以后,宽娃对梅娃说:“你也别有啥想法,抛开巧娃是不是大款不说,单看巧娃的大方样,足以说明巧娃对你爸妈是真心不错。”
 
  梅娃撇撇嘴说:“你以为巧娃真有这样的孝心?她那是有钱人的炫耀。”
 
  梅娃叹了一口气又说:“你还别不信,这都是人的命。如果没有爸当初给她的一顿皮带,巧娃早都和那个王若冰结婚生子了,那她现在还能发达吗?我初中毕业考上技校,爸妈偏让我去打工。如果我上了技校,学个一技之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对娘家,我已经仁至义尽。”
 
  五十万的彩礼总算凑齐了,按照传统风俗,黑娃爸妈还需要找媒人到丽娃家提亲,这就是所谓的三媒六证。媒人的多少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家根据各家的情况而定。
 
  农村的婚姻门道太多,媒人的角色举足轻重。许多男女双方都不好意思当面提及的话,或者某些矛盾,都需要媒人从中斡旋。
 
  村里有一抠门人家,媒人给他儿子提了亲,婚期定在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过年给媒人送年礼,抠门人家只给了儿子一瓶襄江特曲和一包白糖。
 
  媒人不乐意,嘴里却不说啥。结婚那天,媒人偷偷使了坏。女方有两个嫂子,要求两个开门封,每个一百块。媒人传达消息,对男方说:“她两个嫂子都是明事理的人,你们就封一个开门封,封多少随意。”
 
  抠门人家果真只封了一个开门封,且只有十块钱。女方的两个嫂子大怒,对婆妹说:“封多封少无所谓,关键是你有两个嫂子,他们竟然只封一个开门封?这也太瞧不起咱们了,你嫁过去肯定没有家庭地位。”
 
  最终,这场婚没有结成。抠门人家始终不明原因,逢人却说:“女方一家都是疙瘩蛋,真要结了婚也过不到头。”
 
  黑娃、丽娃属于自由恋爱,媒人的象征性意义更大一些,但黑娃爸妈还是想给黑娃找一个最好的媒人。
 
  修桥补路不如介绍成亲,但黑娃爸妈找到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郭大娘和孙大娘时,郭大娘、孙大娘却都一口回绝了:“孙娃子们都在城里上学,我们要到城里领孙子,脱不开身呀。”
 
  郭大娘和孙大娘都是上个世纪的高中生,人缘好,热心肠,一辈子说媒无数,对红白喜事的路数特别精通。
 
  黑娃爸又找了村里其它几个经常说媒的人,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给黑娃做媒。无奈之下,黑娃爸只好找到了牛经济张有全。
责任编辑:古岩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