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父亲和往事

发布于:2025-07-21 08:5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纳兰诗韵
  每个周末,都要穿过狭长的老街,回家看望父母。老街的房子因为拆迁,封了不少。但仍然一直热闹着,一路上的茶馆和饭馆,每天座无虚席,打牌的和看牌的人都很多,自行车、三轮车和电瓶车密密麻麻停在茶馆门前,把个老街挤得更窄了。
 
  走进铁门,穿过长廊,楼梯边的花池里,一树独大的腊梅枝繁叶茂,眼见着就要窜上三楼的房顶了。
 
  拾级而上,水塔边、楼台上,或铁盆、或瓦盆七零八落摆放着,平凡的绿植们争先恐后生长着,它们虽不怎么养眼,却透满勃勃生机。
 
  二楼中间的房门总开着,门上的福字和门楣上的花猪,已是满目尘灰,是我十多年前贴挂的,那年正好是猪年,我的本命年。母亲说那猪儿和福字看着欢喜,就一直不换了,岁岁年年,已是一轮有余了。
 
  房门上的福字曾掉下过一回。当时,刚病愈归家的母亲拿出钥匙正要开门,福字飘然落下,母亲一怔,俯身拾起福字,惴惴不安地对父亲说:老头子,兆头不好啊!结果一月之后的5月12日,便发生了汶川大地震。
 
  那年正好是2008年。父亲喜欢坐在一进门的大木椅上。电视画面上正播放着抗日剧。父亲仰头靠在木椅背上,微张着嘴,发出轻微的鼾声。提着给父母炖的酸菜老鸭汤,轻手轻脚绕过父亲的长腿,我径直走向了厨房。
 
  年轻时的父亲精力旺盛。那时候还是大家庭,数十口人,粮油肉蛋,都要凭票供应。
 
  每到周日,凌晨四、五点钟,父亲便骑上凤凰牌自行车,背上鱼杆和竹篓,到相熟的生产队去钓鱼。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父亲总能满载而归,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能吃上几口鱼肉、喝上一碗鱼汤了。直到现在,我都习惯每周吃鱼,那周不吃,心里就欠得慌。
 
  后来,老家的房子被占。生产队重新划分宅基地,一大块藕田,深约一米七、八。母亲去找队长理论:要填多少土才能把屋基地填起来?队长抛下一句话,只有这块田,正好排到你家了!
 
  母亲和三姨只好每天干完活路,抽空到河坝去挑石头。一个月下来,藕田的一只小角都没填起来。
 
  父亲工休回家,看着母亲手上、肩上的血泡,心里痛得慌。他八方托人帮忙,借着工作的便利,以及良好的人脉关系,藕田一天天被填平了,房子一间间被修起来了;星期天,木工叔叔来安窗,电工叔叔来布线,就这样,忙碌了大半年,我们终于住进了新家。
 
  说句题外话,正因为修建房子地基牢固,2008年7.8级大地震突袭,30余年的老房子墙体仅开裂了几道缝隙。
 
  父亲与母亲的结合,可谓工农结合,吃穿不愁。按照当时的政策,我们随母亲户口,但可以享受工人子弟半价医疗政策。
 
  在教育方面,就存在双向缺失问题。当时,哥哥升高中,厂子弟校认为他户口在农村,应该缴纳建校费,或到地方就读。当时,大老粗的父亲自认不合理,在报纸上找到国家教育部地址,去信反映了子女读书问题。所幸,国家教育部回信,要求四川省教育厅妥善处理此事。最后,厂子弟校同意哥哥就读高中,建校费也就不了了之。
 
  而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时,我在地方就读,学校要求缴纳建校费,并以此扣押了我的初中毕业证。好在,我已经考上了高中,毕业证不要也罢。
 
  前段时间,在与父亲闲谈时,第一次听说他给国家教育部去信之事,我油然而生敬意:大老粗父亲,真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啊!看到我敬佩的眼神,父亲相当的得意:不仅是你们,你妈被下放农村的事儿,我也找到了成都航校,可惜没有得到解决!话到此时,父亲面露遗憾之色。
 
  放下老鸭汤。我在卧室里拿起一床小毛毯,轻轻盖在了父亲的身上。七十五岁之后,父亲越发恋旧。他开始多方打听老战友、老同事的住址,和母亲一家一家前去拜访。或送金钱,或送礼物,感谢他们当年帮助之恩。
 
  八十一岁之际,他还突发奇想,找来几段木材,买来几块磨刀石,在租客唐大爷的帮助下,把磨石镶进木头一端,送给家人和亲戚,方便大家磨刀。
 
  母亲端上饭菜,我把汤盆也放在了饭桌上,喊了一声“爸~,吃饭啦!”父亲鼾声立止,睁开了双眼。他慢腾腾地起身,挪到饭桌前,坐下来,端起饭碗就吃。
 
  父亲较胖,血糖略高,夏天更易长胖。所以,母亲每顿定量舀饭,控制他的体重。他常常埋头吃饭,不怎么夹菜,是以,母亲就经常给他布菜。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等着母亲夹菜他才吃。
 
  今天的老鸭汤炖得耙,父亲特意多吃了几块。新闻三十分刚过,他匆匆漱了口,带上茶杯出门而去。每天下午打麻将或长牌,就像他年轻时上班一样准时,中午十二点半出门,下午五点半回家。母亲说,让他打去,免得老年痴呆!
 
  自从父亲脑溢血之后,我们便不再劝他少打麻将了,而是鼓励他多去。活动活动手和脑,于他身体有好处。
 
  青春易逝,夕阳正好。年轻时的英俊、干练和果敢,已随岁月而逝。耄耋之年的父亲,老态龙钟,行动迟缓,但他的内心,恐怕仍是青春年少,壮心不已。
 
  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一生行来,万千风景,如过眼云烟,唯有淡泊,可以珉心,可以怡情,可以延年。愿父亲余生恬淡、健康、平安、喜乐!
责任编辑:胡玲玲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