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孝源于教

发布于:2022-03-06 12:3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南来北往
 
 
  老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查找原文原义,方知不孝的含义。
 
  第一不孝是说:明知父母做错事,还曲意顺从、迎合他们,结果陷亲人于不义,是不孝顺的表现。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将叫匡章,他的父母失和,父亲杀死了母亲,埋在马厩下面。父母失和,大打出手的时候你不阻止,母亲被父亲杀死,那么,父亲死后,还让母亲埋在马厩下面,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纵容父亲为恶,让父亲得到一个不义的名声,就是不孝。
 
  第二不孝是说:一个人生在贫家,还留恋家庭的温暖,不肯到社会上去奋斗。按古人的话说,叫做“不谋求一官半职”,这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因为女子要体现“孝”,就应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亲老”恋家,可以理解为待在家里“啃老”。
 
  第三不孝就是民间认为最严重的一条——无后。无后,是指没有儿子。中国人最讲究宗祧继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没有儿子,就会“断了香火”。就等于是断子绝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义是:不孝有很多种,无后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而不是说不孝的情况只有“三种”,其中最为不孝的是无后。
 
  自从东汉的赵歧注释《孟子》之后,“不孝有三”正确的理解就变成了:明知父母亲做了不正确的事,而不阻止;明知家中贫困,还不思上进,不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不结婚生子,导致家中祭祀无人主持。家族后继无人。
 
  看来,孝是民间传统文化,是普通百姓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
 
  从字面上理解,孝是教的一部分,且属于主要部分。三字经中明确说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民间传说,三岁看到老。人生的3岁时间,正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父母亲的养育与教育的阶段。这个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助于人一生的行为,有助于人格的培养。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生活的贫穷,促使人们有一种改变生活现状的心态,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既定目标,实现生活富足。也有一些人家,虽经努力,终因各种原因而一直贫穷,这另当别论。
 
  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多注意子女的培养教育,子女长大后也多有成就。
 
  有一些家庭,看似经济条件不错,却有一种贪图享受的思想意识,凡事不愿意进取。遇到重大事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得失,而不关注父母、亲友、子女,对社会的关注更是少之甚少。这样的人,大多是不孝之子、不孝之女。
 
  举例说明。
 
  作为共产党员,首先是无神论者。而有些共产党员信佛,子女不管也不反对,是不是不孝的第一种情况?
 
  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某个阶段不是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工作中不愿意吃苦,甚至有的人选择工作岗位时挑挑捡捡,故意推迟上班时间。虽说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是养得起的,但这种“啃老”、“啃自己”的心态与实际做法,是不是不孝的二种表现?
 
  对于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时期,家中有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都是正常的。对于可以生二胎或三胎的阶段,有人并没有生男孩,事后也不想生了。更有甚者,有的人不愿意结婚,把生儿育女当作别人的事情。
 
  网络报道说,有的明星56岁了,还是单身。这个年龄及对应的经济条件,不是没婚可结,而是心态、对情侣的要求、对自己的严苛等多种情况造成的。虽说有的女性60岁还能生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失独)。想一想,孩子大学毕业时,您老都80岁了,这种年龄结构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是有利还是有害?该养老了,孩子还需要工作。怎么能有晚年幸福一说?若您提前走了,孩子由谁来培养教育?指望家里的存款?对于孙子与儿子一般大的两个孩子,他们的辈份关系又让他们如何坦诚相对?
 
  古人讲究宗祧继承,放在独生女的家庭,这样的祭祀可能就会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过于强势,就是在夫家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仍然一副公主做派,造成夫妻失和。这不是新形势下的不孝吗?
 
  虽说不孝有三,是指成年男子说的,但现阶段的女性,不存在三从四德吗?没有了道德良心的约束,除了金钱,谁还能够尊重你呢?
 
  双减之后,某些家庭的教育似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人愿意贪黑起早玩手机、玩游戏,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置自己的责任义务于不顾。甚至有的人因此而染疾早逝,而另一些人仍然置若罔闻、执迷不悟。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教训是留给不听劝的人。此话不假。
 
  我们自己看见的某些事情,看似独特,放在全社会比较,就不足为奇了。
 
  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要说我自己的事情,在你身上就没有。我们家的事情,在你们家就没有。许多家庭的故事具有共性,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若每个家庭都是特例,整个社会就没有共性可言了。
 
  用伟人的话说,社会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用科学家的话说,世界上哪来的这么多巧合?用佛家的话说,凡是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教育是因,不孝是果。教育到位了,是一种良好的结果。教育不到位,就会产生许许多多、千变万化的结果。
 
  教育的主体,是社会的公民,每一个家庭的男女主人公。教育的对象,是包括自己的内的亲友,最直接的受教育者是子女。
 
  良好的教育及结果,在社会上有广泛传播的能力。差一些的教育及结果,在社会上也有相应的影响,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