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育桑

发布于:2019-03-30 09:3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霞光


  从前有一户姓李的员外,夫妻四十出头仍无一男半女,夫妻悲叹命运不济,为此到处行善积德,烧香拜佛。说来也巧,就在员外四十五岁上时,其妻有喜,生出一子。晚年得子,邻里祝福,全家欢喜。自然是十二分的宠爱,十二分的娇惯。但凡有好吃好喝的,必先与其子;家中有客,必有子在陪;父亲走亲访友也必同行。但有索要,无有不满足的,倘有不满足或不遂意时,幼儿时或可倒地哭闹而已,渐大时却挥起棍棒指东砸西,且无人敢近前劝阻。到得十三岁上更是蛮横无比,家丁畏惧,父母心惊。就有快嘴的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将来必是败家的坯子忤逆的子。”只可怜了老员外一对夫妇。

  忽一日,王姓员外请李员外做客。不想这李员外之子,此时正在外与孩童玩耍。忙令家丁去找,回说:“正斗蟋蟀,再玩会儿。”再令其母去找,答曰:“叫老东西等我一会儿!”

  眼见已是晌午,李员外着急。既担心去得太迟了王员外见怪,又怕一个人去了过不了儿子的关,正左右为难。妻子见状大着胆子说:“要不,这次你就一个人去吧。等儿子回来我帮你说说,或许不碍事。”李员外想了想,也只好如此。临行再三关照妻子:“你须好好劝说,下次一定带他去的。”

  午后,母不见子归而心存余悸。忽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老东西,走了吗?”其母闻言战战兢兢:“你父……怕王伯见怪,先去了……要不……母亲现在陪你一起去?”其子大怒:“老东西,他敢不带我!该杀的家伙……我现在就去磨刀!”话毕,如风而走。其母越发胆战心惊,既不敢阻拦更不敢说“就这一次”,或“下次一定带你去”之类的话。

  话说李员外赴宴至王员外家,问之曰:“今日为何不见令侄?”答曰:“子渐大,正规劝攻书!”王员外曰:“善!”宴席间,王员外大赞李员外教子甚严,为众员外之楷模。然而王员外越是大加赞赏,李员外越是忐忑不安,惶惶然提前离席。

  家丁驾车回府,李员外不断探头张望,方下车,其妻猛然拉员外进偏房悄声说:“儿要杀你!”员外惊问:“为何?”其妻曰:“为你没带他一起去作客。”员外听得此言,叫苦不迭:“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妻曰:“当下儿子正在厨房磨刀,不如你先躲起。”员外曰:“如何躲得?”妻曰:“好歹先度过今晚,如今他正在气头上,先躲他一躲。待出了气,再慢慢说服也不迟。”员外无奈,再三说:“这如何是好?”妻曰:“你但先躲起来,其余由我。”员外回说:“随你便吧。”

  其妻随即进卧室,用衣物撑起棉被,如人睡状。再用一个冬瓜,做成员外头状,一端戴上员外戴的瓜皮帽,另一端塞入被中。打点完毕,匆匆离开,佯装无事……少倾,其子手持菜刀指其母曰:“老东西回来了吗?”母答曰:“你父喝醉了,正在卧室睡觉醒酒……”子旋即提刀直奔卧室,见床上卧一人正酣睡,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极是利索!子陡然警醒:此杀父之罪也!慌张夺门而出,母匆忙上前阻拦,而子越发惊慌,避母而走。母亦不敢强拦,子遂逃之夭夭。

  母见子出走,便慌了神,忙告知员外。员外立即召集家丁,四下寻找,了无音讯。自此,员外夫妇度日如年。员外自责:“早知如此,何必赴宴?”妻子抱怨:“四十多岁时,好不容易怀胎十月,方为你李家生得一子,不想却丢了。如今落得个晚年孤苦,我好命苦唉!”员外无奈,变卖所有家产,携妻外出寻子,风餐露宿。不曾想携金带银,易惹祸殃,或遭偷或遭抢,遂成乞丐,不提。

  再说其子杀父出逃。原本纨绔子弟,一不能文,二不能武,只靠沿途乞讨度日。乞讨一年余,却饱尝了人间的艰难困苦。回想起父母往日之宠爱,百感交加。于是,于某夜偷偷潜回家中,谁料却已物是人非。打听李员外去向,告曰:“员外夫妇已于年前,外出寻子至今未归。”其子闻罢,不禁跌足捶胸,痛不欲生。人问为何,却不答,嚎啕而走……

  其子再行乞讨,一路乞讨一路寻找父母。可怜天下之大,路广人稀,那里凑巧。又过一年,却到得湖广境地,遇着荒年,听说有李员外家放粮,以为是自己失散之父母,欣然前往。近前讨问却不是,忽然嚎啕大哭。给饭、给粮,却都不要,只是嚎啕。众问为何,却不答,倒吓坏了众放粮的。就惊动了李员外,李员外再三询问,仍不答。又惊动了李员外之妻,其妻一见喜出望外,忙令家人安排为乞丐沐浴更衣。而李员外夫妇却端坐于大堂,专待乞丐。转而家人领乞丐上堂,但见其乞丐,虽面黄肌瘦,却也眉清目秀,活脱脱一大家公子,李员外夫妇大喜。忙令家人安排用膳,安排住所……自此,小乞丐便成了未来的李员外。

  话说这李员外,虽家有万贯,但至今六十有余,仍无子嗣,却有一女。当日夫妻商量,意欲收那小乞丐为义子。只是,一来怕这小乞丐来路不明,二来也怕小乞丐不愿意。所以,并不着急告之,只问:“可愿意留在家里,做个帮工?”乞丐听得“留在家里”的话,忽觉感恩流涕,答曰:“愿意。”自此,小乞丐只在这李员外家安生立命。

  或许,这李员外夫妇很谙教子方略。平常并不把心中的义子当儿子看待,只让脏活累活令其如普通长工一般,凡有做得不到或不对之处,或训或斥。偏比其他长工多些说教,多教些待人接物的原则,做人的道理。于是,这小乞丐也渐渐变得勤快利索,聪明通达起来。一晃又是二年,李员外便也带其外出收收租子,做做客,俨然李公子矣。

  忽一日,李员外问及其可愿为义子?其悄然泪下,告之曰:“我本有父母,因荒年乞讨失散,今已有五年矣。不知死活,只怕父母知晓不允。”李员外怜悯。曰:“想必你父母也在找你,不如加大放粮,或许可再见你父母,今后两家也可一起居住。以后放粮的事就交由你来照应了。”当时无话,至此李员外却对其格外用功,格外关照,家里粮仓、帐目也渐渐交由其掌管。李员外一家上下,只把小乞丐当李公子看待了。于是,这李公子大开粮仓,广施善举。其德行渐渐在周围州县形成影响,李员外夫妇越发喜欢,尤其夫人对其格外体贴,有如亲子一般。李员外再仪义子事,李公子想自己父母已不知死活,又感这李员外一家之恩,遂应允。

  孰料,老夫人旧病复发,也是年纪大了,求医问药终是无效。却在临终前将义子叫到床前,动情曰:“吾儿,你虽非吾亲生,可自你进吾家门,即将你视为己出。今吾将不久于人世,却一直有块心病于心。”深叹一声又道:“吾一生只生一女,算来比你仅小两岁也算般配。虽面目平常,但心地却极其善良贤惠。吾欲将其嫁于你,吾也好放心离去,不知你意下如何?”李公子闻声跪地流涕曰:“夫人实乃我再生亲母,积善洪福之人绝不会有事,所提之事让孩儿羞愧。母亲但请放心,小妹吾必当亲妹一般侍奉,绝不敢怠慢。还请母亲收回成命。”夫人曰:“莫非贱女长得丑,不中汝意?”李公子急切否认。夫人又曰:“既如此,但得在吾西去之前,能看到你们成亲,吾方死得瞑目。”于是就叫李员外至床前,令员外择日为女儿完婚。员外欣喜,择吉日为儿女举行婚礼。李员外一家上下,欢腾热闹非常……不久,李夫人含笑九泉。又不到一年,李员外亦相继去世。

  李公子因二老去世,自己父母亦杳无音讯,一直闷闷不乐,幸得其妻在旁早晚安慰。时光荏苒,又一年李公子喜得一子,夫妻倍加恩爱。却是这一年湖广又是一次大旱,民不聊生。小李员外再度开仓放粮,方圆数百里穷苦百姓,趋之若骛。忽某一日,有一对白发夫妇乞讨至此,却正值收仓。放粮者呼之曰:“明日再来!”小员外看得真切,不禁落泪。忙叫家人唤二老进屋,用膳安住。

  话说这对白发夫妇,自进小李员外家,一日三餐山珍海味,皆由少夫人亲自掌厨。过半年,老夫妇过意不去。就问小员外可否有点事做,免得心里不安。答曰:“无事可做。”如此又半年,老夫妇再问小员外:“可有事做?”小员外良久曰:“我家后池塘边上有棵桑树,自小长得弯了。您二老若是有空,就请帮我把它育直了。”夫妇甚喜。直至池塘,果然有碗口粗细的一棵桑树,却弯如犁辕。老人围着桑树,左三圈右三圈,转悠了半天,却无法下手。只好回禀小员外:“育不成。世人都知道‘桑树条子,从小育。’员外你那棵桑树有碗口粗细,叫我如何育得?”小员外闻声跪地:“二老自然知道这等道理,为何当年不好好管束孩儿?”老夫妇惊醒,原来这小员外,正是失散多年的儿子。一家人团聚,抱头痛哭。老李员外喃喃自语:“养儿不教,父之过也。”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