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情总是那样浓(情感征文)

发布于:2013-07-07 22:1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王友明

  那天下午,正在河北老家探亲的我,突然听到一声鸟鸣,打开手机一看,是工作在北京的高级编辑、人民公路报首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记协机关报高级记者籍俊杰仁兄发来的短信,说是有一事相烦。当了解到情况后,我二话没说,迅即打长话、求朋友,很快便完成了仁兄托咐的事情,并发短信告知。晚上十时许,仁兄便回复了一条很长的短信:“贤弟:信息收到。谢谢!敬重的好贤弟!你真让愚兄感动啊!我深刻的领悟到:一、你高尚的品格修养,和白壁无瑕的人格魅力,使得你真正的朋友(知心友、真诚友)广布各地。大家以帮你为荣。如同每一个领导班子,都怀有‘有你为优,无你为憾’,是一个道理。你人脉资源堪为可贵!二、你一惯是‘竭尽自己的一切’,献于愚兄的,接办委托,从来不问为什么。如:昔日‘身在军中伴记行’、‘不问原因送急信’等等。彼情此景,件件感人动容!三、你为愚兄办事情,只想着全力去完成,从不算计投入和成本。就说今日事吧,接办后,你立马打长话,找朋友,花费时间和精力全不说,你也许从不想,今晚为了哥哥我,你欠下被你动用的朋友们,多少人情债啊?弟之心,吾心明;弟之情,似海深!我会永生感念你我兄弟生死情。紧握!”

  读着短信,我激动得心情如滚滚春潮,动荡不息,总觉得仁兄太见外了。我赶紧回复:“大哥:您真是见外了,为您办事,我向来是不问为什么的,维护大哥的利益是小弟的神圣职责!”仁兄又即刻回复:“好兄弟,感谢你!今生有贤弟你一人足矣。《愚兄叩拜》又:彻夜澎湃难成眠,昨日事小重千钧。——献给关羽型重义者友明贤弟。”躺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咀嚼着“叩拜”二字,真是感到太沉重了,我为仁兄做事,不过是举手之劳,仁兄回馈我的却是如此大礼,怎能不令我诚惶诚恐。夜深了,我依然辗转难眠,几乎是一个不眠之夜。与仁兄相识相知之后的每一个细节,与仁兄通电话时的每一句话语,一点不漏地一股脑儿涌现脑际。那份浓郁的情感,就好似大海汹涌的波涛,撞击得我心潮难平。我久久地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

  那是1989年的春天,时任《公路通讯报》社长兼总编的仁兄,想在驻临部队聘一名特约记者。经人推荐,仁兄选择了我。一个星期天,仁兄骑着自行车,专程来到部队找我谈了一次话。我们一见如故,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近。仁兄情致所至,当即拍板,把我聘为《公路通讯报》记者。打那以后,我与仁兄的交往逐渐多起来,感情也日益深厚。受仁兄敬业精神的感染,我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就在这年底,仁兄推荐我参加了全国公路系统“优秀记者”评比,并获得了殊荣。后来,《公路通讯报》变更为《人民公路报》,遂从临汾搬到了湖南省长沙市,我仍被聘为记者。尽管彼此之间的距离拉长了,但我与仁兄一直保持着联系,相互关心着、鼓励着,从未因为距离而淡化彼此之间的情感。1990年初,去四川省荣县执行接兵任务的我,一下火车就专程跑到地处偏僻山区的荣县公路段,以记者的身份进行了采访。这个公路段是个连续30多年荣获40多项荣誉称号的老典型,因地处偏僻,从未有记者涉足,我是第一个来这里采访的新闻记者。我的到来,令公路段上下异常兴奋,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提供素材。晚上,我伴着孤灯一直到天亮,写出了《荣县公路段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威力》的消息,第二天便送到了《自贡日报》社,很快就发表了。随后,我将稿子寄给时任《人民公路报》社长兼总编的仁兄,又全文予以转载,公路系统迅速在全国推广了荣县公路段的经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仁兄的举荐下,1991年7月,我荣获了《人民公路报》1990年度“耕耘奖”二等奖;1994年11月,我在国内多省市专报记者服务研讨网组织的“10省市专业报刊评优活动”中,荣获“优秀记者”;1995年6月,我被评为记者职称,成为全军在职团级领导干部评定新闻专业技术职称的第一人,也是我国职称改革,把评审任职资格与聘任录用相脱钩之后的一条新闻,并先后被《中华新闻报》《经济消息报》《人民公路报》《健康人报》《生活晨报》《市场消费报》等7家新闻媒体聘为记者和特约记者;1996年6月,在由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国内多省市专报记者服务研讨网组织的“创精评优活动”中,我被评为“优秀记者”,参评作品《点燃生命之火》,荣获“好新闻”一等奖。在仁兄的陪伴下,我曾经脱下军装,换上便服,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前往河南郑州、商丘,山西太原、长治、晋城等都市,进行新闻调查,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受到了绝好的人生历练,有效提升了认识问题、调查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日历在一天天减少,刊稿剪贴本在一天天加厚,获奖证书在一天天增多。看到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仁兄由衷地感到欣慰,立即撰写了《上校政委是记者》《用心血写用毅力写》两篇文章,在《中华新闻报》图文并茂地进行报道,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很快,仁兄的文章《用心血写用毅力写》,以及我的名字传略和新闻文学创作业绩,便被载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时代名流》第一卷《东方之子》。我深知,这些成绩里面,无不凝聚着仁兄的心血和汗水啊!

  记得1994年严冬的一天夜晚,我的心情好像窗外的黑夜一般暗淡。工作中的压力、烦恼和苦闷的情绪,一股脑儿钻进大脑当中,心灵深处的压仰,更是难以排遗。这时,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是仁兄,从遥远的首都北京打来的。我与仁兄在同一时刻,于电话线的两端,倾诉着离情别苦,互报着生活近况。我与仁兄就这么遥远而又贴近地交谈着,从言谈话语中,仁兄听出了我的烦恼和苦闷,万分焦急地劝导我:“坚强些,往远看,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仁兄还深情地嘱咐我,每天都要有一份好心情!通话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仁兄那情真意切的话语,浓缩着温馨,如一杯馥郁馨香的酒,暖在我的心头,醉在我的心窝,我的心释然了。放下电话,内心涌动起一种愉快的情绪,睡意全无,我索性披衣走出屋外,遥望夜空,憧憬着灿烂的未来。时隔不久,仁兄又打来电话,了解情况。那份温馨,让我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就这样,我经常可以享受仁兄送来的温馨,每次都让我欣喜不已,每次都使我的心情更加明朗,心境更加平静。我始终铭记着仁兄深情的嘱咐,温馨的祝福,尽力保持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战友们见我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工作,笑口常开地生活,都说我心胸宽广。可我心里明白,这全是仁兄的功劳,是仁兄在我的心灵世界撒下了一片温馨,在我的人生之途注入了阔步前行的不竭力量。

  仁兄不仅在写作和工作上给予我许多无私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中也给予我许多真诚的关爱。一日,我身患小疾,不知仁兄从何处得知消息,一天打了几次电话,询问我的病情。我告诉仁兄是小病,勿挂心头。可仁兄就是放心不下,还教训我说:“小病也不可小视,一定要抓紧诊治!”事隔两天,仁兄放下手头繁多的工作,专程从北京前来看我。接站的那天晚上,看到仁兄的身影,我激动地奔跑过去。结果,一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踝。仁兄边心疼地就地帮我揉搓着受伤部位,边柔情地埋怨我怎么这样不小心。那责怪的话语之中,透着牵挂,透着关爱,透着温馨。见我身体没有大碍,仁兄小住一日,便放心地返回北京。以后的日子里,仁兄一如既往地或电话或短信,送上一声声祝福、一句句问候。那温情,像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沿着银线,从北京流进我的心田。我感到自己的生命里充满着太多太多的幸福,几乎要流溢出来了。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今年我的生日。仁兄一大早就发来短信,祝福我生日快乐。当天下午三时许,又让年已85岁高龄的至交关书桂,将两幅嵌有我和老伴名字的贺联送到我的家里。贺联一:“友朋广众情笃心明,著作等身笔追青莲。”贺联二:“为人友善德厚叹赏岁寒图,著书明志品高追慕爱莲说。”捧着贺联,我仿佛捧着仁兄那颗真诚的心,胸中溢满了温馨,双眼噙满了泪水。

  闲暇时分,我经常在想,在当今充满浮躁与虚伪的社会,好多人间真情被冲淡,亲情,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文,更何况友情乎?这是社会的一大悲哀。因而,我更觉得,像仁兄与我所具有的这种纯真友谊,是难能可贵的,是应该铭刻终生的。我觉得,在人生之旅中,今天如果不倍加珍惜这种情感和友谊,轻易地让它错过,那就错过了一段岁月,后悔晚矣。真情缘于真情,真情要靠真情去播种、去培育,更要用心去呵护。只要具有一颗善于感知的心,就会将真情捕捉和体验。

  曾有至交对我说,不要被友情所累。可我却对此观点未敢苟同,总是认为,遇上了知音,那可是千载难逢的事啊!即使劳累和疲惫,我心里也是舒畅的。这大概就叫做“累并快乐着”吧!仁兄与我都是重情厚谊之人。每逢重大节日,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牵挂;每当得知彼此身体不适,心里总会涌动着深切的惦念;每次见面聊天,总会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这种纯真的友谊,非知音莫属。仁兄经常说,不论天多长日多久,只能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厚重彼此的情感。这话,我信。因为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融洽的、贴近的。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征途中,我们会在不同的都市里,同励共勉,奋发向上,无愧于今生!

  仁兄啊,我已将咱们这份真挚的情感,精心地珍藏起来了。我要珍藏起这串感人的故事,珍藏起这个美好的回忆。不论咱们是相聚也好,别离也罢,我们的情总会是那样浓!

  姓名:王友明,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邮编:041000,电话:13753712345,邮箱:lfwym@126.com

  

责任编辑:祁桂平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