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购“年货”

发布于:2009-01-22 17:14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王玉卫

 

 2009121  星期三    

   

今天是腊月廿六,年味越来越浓了,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还是童心依旧,这几天一直在为购年货而忙碌着,不过今天购的不是物质年货,而是精神年货……  

中午的逢集日使我无心加入年集的“清明上河图”,而是去拜访部分退休老教师,到我的昔日老师家购“年货”去了,在蔡祖铎老师的家里,热情开朗的蔡老师依然还是当年的模样,显得鹤发童颜。老公俩为我的到来端茶了水,忙得不亦乐乎。蔡老师家距镇政府不足五百米,不仅是我镇的书画“名流”,而且还是作春联、书写春联的高手,如今的春联虽被“电脑化”,但每年来找他写春联的人仍是络绎不绝,人称镇政府的“情雨表”,他的对联都是“自编自导”,都是讴歌基层政府在执行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及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不仅如此,他还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政府、机关写写画画,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土地政策、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宣传更是功不可没。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拜访,蔡老师又为我传授了不少相关写对联、写诗词的经验。  

在退休教师、原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王安成的家,王校长正在“爬格子”呢,王校长是 “泥腿子”出身,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是感受颇深。从三年前他就开始搞小说创作,现在,他写的这部长篇小说《姚家庄的变迁》,就是反映姚家庄的妇女们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如何利用富民政策、怎样发家致富为原型的创作。目前已经写到了第二十七回,即将脱稿。用他的话说,我退休在家闲着没事写写,不求出版、发表,更重要的是对我晚年煅练身心健康很有好处,既陶冶了情操,又活络脑筋,不然一生过去了,也就碌碌无为了。  

来到槽坊村李先凤老师家,李老师刚巧从宿迁老年大学才回来,李老师听说我来取经,更是喜不自禁,满腹古诗词的经论便如泉涌……使我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无穷的梦幻之中……心里不禁赞叹,李老师不愧是江南诗词协会会员啊!他曾有数百篇古诗词在《江南诗词》、《扬子晚报》《宿迁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现在仍笔耕不缀,并且任宿迁老年大学诗词班老师,每周都要骑自行车去市区授课。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家住侍岭村的侍广宇老师,他的老伴前年去逝,自己又多病缠身,现在是肺癌晚期,但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对文字的追求更是痴心不改。他为了写作,专门购置了一台电脑,并装上了宽带,从事地方志、家谱、民间传说的探访、考究、创作。我问他:“侍老师,您也会电脑了,我在宿迁新闻网上为您注册一个博客吧!侍老师虽受病魔洗礼,但仍是风趣幽默:“那好啊,我正愁着这些东西“嫁”不出去呢,我不会打电脑,但我有只“导盲犬”帮了我大忙呢!”“什么导盲犬啊?”我不解地问,侍老师边说边指着打球归来、满头大汗的孙子说:“就是他,多亏了俺这大头孙子,我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都是这孩子平时在课外时替我代劳的……小孙子极不情愿扭着头,“还说我是狗呢,我都要给累死了……”  

     一天的拜访让我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非浅,也使我购到了更多的精神“年货”。收获多多,感悟颇深,夕阳红斜下时,我忽然从夕阳红的晚霞中看到了一抹炫丽,在人生的余辉中读懂了生存的真正价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诚然但“夕阳红”笑对人生,热爱生活、痴心文字的精神更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感动,为之奋进。还是刘家魁老师说的好:抓不好经济没有地位,搞不好文化没有品位。各位朋友,我们在正处人生的大好时节,在自己人生的舞台里,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姚塘村八组      王玉卫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