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黄土地上的母亲(彦文杯)

发布于:2007-07-22 20:58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袁海

 

    在大西北苍凉而贫瘠的黄土地上,有生我养我的家园,那些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那些用黄泥坯垒起来的寒伧的瓦屋,装满了贫穷而又温馨的日子;那一块块洒满了汗水的土地,也撒满了种子,玉米、小麦、大豆、荞麦、土豆……它们吮吸着雨露,面向纯净的阳光,幸福地成长,虽然很难遇上风调雨顺,罕有五谷丰登,但却种下了希望。村子后面的山岗上有一丛茂盛的柏树,那儿埋着祖先的骨殖,他们长眠于黄土地下,永久守望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和一大群子孙。

    在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生活着我的父老乡亲,他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埋头耕耘,广种薄收。在那些忙忙碌碌的背影里,我一眼瞅见了母亲,她挺着孱弱的身子,咬紧牙关,承受着繁重的农活,汗水濡湿了她的衣服。她的负重的背影,被我默默地注视了数十年,从我童年时看见的满头青丝,到如今两鬓斑白,她仍旧在黄土地上劳碌,不愿停歇。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间土坯房子,顶上盖着石板。屋里陈设简陋,两张老旧而又结实的木床,一张油漆剥落的八仙桌,几条矮脚板凳,这就是全部家当了。解放前我的祖父在外地求学,师范毕业后荣归故里,曾在国民党县政府任职,因而我们家的成份不好。父亲高中毕业后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回到生产队务农。从我记事起,父亲和母亲就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因为成份不好,不像贫下中农那样根正苗红,他们受尽了羞辱和磨难。他们总是做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还要随时随地地接受贫下中农的批斗和教育,工分却挣得最少,只能分最少最差的粮食。父亲常常念叨母亲的好处,他说我们家在困难时期之所以能够咬紧牙关挺过来,是因为你们有一个好母亲!那时我们家常常有断炊之虞,勤劳的母亲在劳作之余,趁着别人歇息的时候,漫山遍野地去挖些野菜,掺杂着粮食煮来吃。她从不让我们吃野菜,说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吃好吃饱。由于吃多了野菜,母亲和父亲的牙齿一度曾变得无比乌黑,引起左邻右舍的讥笑。

    母亲书读得少,只上过高小,但她却明白事理,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在生活上对我们疼爱有加,但在教育上却对我们兄妹仨极其严格,一丝一毫都不马虎。村里人评价母亲,说她人长得好,心眼儿也好!母亲端庄秀丽,皮肤白皙,性情温婉。在寒冷的冬季,屋外大雪纷飞,我们围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那些凄美动听的民间传说,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母亲出生在深山里的贫苦农家,小时候受尽苦难,她还不满一岁的时候,我的外公被国民党抓了兵,外婆一家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当时母亲上面已经有了哥哥和姐姐,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外婆便决定将他们兄妹中的一个送给没有生养的殷实人家。最后那家来了人,他们相中了母亲,说她长得可爱。外婆亲自把幼小的母亲送到那户人家,走的时候,也许是家中困窘吧,她竟然把母亲身上唯一的一件衣服脱下来带走,把一丝不挂的母亲留下。母亲每每念及此事,便心酸不已,泪水涟涟。母亲在养父家里的头两年,生活得还可以,他们把她视同己出。后来母亲的养母生了两个儿子,母亲的生活便从此改变,他们把她当一个丫环使用,受尽折磨,母亲的童年是用辛酸的泪水泡大的。由于种种原因,母亲的两个兄弟一个早夭,一个脑子有点傻,母亲的养父年老多病,双目失明,母亲不计前嫌,常年资助养父一家,2005年母亲的养父去世,母亲出资安葬,邻里有口皆碑。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省吃俭用为我们修了几间大瓦房,但我和妹妹都去了离她很远的城市,只有小弟在家陪着她。也许她长年辛劳累垮了身子,以致晕车极其厉害,享受不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她想孙子想得心切,那年在电话里我的儿子喊了一声奶奶,她在电话里当即泣不成声。2003年春节我让妻子带着儿子回了一趟老家,那恐怕是她一辈子最高兴的时候,年近古稀的母亲为了让六岁的孙子开心,竟然陪着孙子玩“抽陀螺”的游戏,以致她的胳膊又肿又疼都抬不起来了。春节后她们母子要走了,临行的前一天,我那双鬓斑白的老母亲背着她六岁的孙子在家里不停地走,一刻也舍不得放下来……想起母亲,我便热泪盈眶,可怜天下慈母心!面对博大而无私的母爱,我无以为报!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