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沭阳县湖东镇孙于村村民孙良洲(曾用名:孙良生)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60年前他支前荣获的两张荣誉证书,一张是淮阴行政区司令部奖状:兹有孙良生同志在支前服务中,创立功勋,业经评定为二等功臣,特给此状。右给孙良生。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司令:陈亚昌。政委:李广仁。副政委:黄以干。另一张是渡江战役支前光荣证:孙良生同志系江苏省沭阳县湖东区人,参加京沪杭战役,配合本军渡江,完成战勤任务,本军除致谢意外,特发给渡江光荣证,以资表扬。此证。落款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仲其光。一九四九年四月廿十七日给。看着这两张破旧不堪的荣誉证书,孙老给我讲述了当年他支前的那段难忘岁月。
孙老小时候父母给他起的乳名叫“良生”,因而,在他结婚前,一直叫“孙良生”这个小名。1949年农历正月十一,18岁的孙良生参加了支前民工队伍,随当时湖东区后勤队指导员王家尚一起支援前线,他们先在宿迁集训一个月,后随二野野战医院转战南北,救护伤员。1949年4月20日,著名的渡江战役打响后,孙老所在的后勤队担负野战医院的伤员接收、运送和护卫工作。孙老回忆,由于当时伤员多,担架紧张,因而,伤员大都是从前线上背下来的。孙老凭借自己年轻力壮,不仅接送的伤员多,而且走路比别人快,一天下来,要比别人多背几十个伤员,被誉为当年支前民工中的“大力士”、“飞毛腿”。同时,他对伤员相处融洽,经常为伤员洗衣、打饭、护理,架扶伤员锻炼身体,成为了伤病员的知心朋友。对于医院的卫生等勤杂事务,他都抢着干,整天忙不停。特别是他能经常担当医院的编外保卫人员,白天救护伤员,晚上为医院站岗放哨,多次受到后勤队领导的表彰。由于孙良生表现突出,当时的淮阴行政区司令部决定授予孙良生“二等功臣”。孙良生跟随野战医院支前9个月时间,先后转战杭州、上海等地,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一定的奉献。孙良生回乡结婚后,因他的辈份是“洲”字,又改名为“孙良洲”。
60多年来,孙老一直把他的这个荣誉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对这两张荣誉证书也一直视为家珍妥善保存着,从未拿出来向人炫耀过,也未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待遇要求。孙老为人忠厚老实,踏实苦干,他一生育有7个子女,过着比较清贫的日子。孙老今年虽然到了81岁的高龄,但他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还时常骑自行车到离家七、八里路的湖东街上去赶集,仍然种了2亩多地,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和老伴,减轻子女和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