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散文·随笔 >> 正文    
     




 
小母亲 文/金矿
 

 

 

“母亲”这个形象向来是最受世界上任何人的人格所尊重的,“母亲”在好多浪漫的著名诗人笔下也都是非常伟大的,至于“圣母”、“女神”、“人类最闪亮的光彩”都有人形容过。连再无人性的战争狂人都得崇拜他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到我的笔下,竟然还有“小母亲”一说,可能有好多人就不可理解了。

其实,我这个“小母亲”一说也是原发一个偶然事情的联想,是在我这次从无锡归来的客车上,前面座位上有一位较为特殊的旅客。如果一个大女孩手里抱着一个接近周岁的小宝宝,我分析这应该是一种姐弟关系。或者是一种还不知道母爱亲情的小保姆。纯粹是一种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路孩子不听话,经常调皮地哭起来,大孩子显得很无奈,有时候就用手把小屁股打两下,孩子哭得更响,根本不予理解睬她,急得这个大孩子也有点哭了,她真不知道用什么高超的技巧让孩子走进微笑的世界。她的身边是一位高龄的老妇人,她的出场立即让我们理解到她是一位很社会很光明很善良的老人。她很慈祥地教化那位小姑娘:“哄着一点,哄着一点,没有耐心不行啊。”说着就把孩子抱过去,就这样咿咿呀呀地没几句,也神奇得很,我不知道老人家是不是变的戏法,小孩子竟很快就不哭了,不一会儿小孩就在老人的背弯里甜甜地睡熟了,这个大孩子也很快破啼为笑。车厢里又恢复了平静。

还是这位邻座的老妇人多嘴,抱怨起这位小姑娘:“你怎么能随便把这么小的宝宝带出远门呢,他是里不开大人的,真是少不跟世,这个斤两你担得起吗?”那之这个小姑娘很干脆地回答:“他就是俺生的宝宝呀”,一口中原内地的乡土话。这时满车人都感到惊讶。老妇人问小姑娘:“你多大了?”小姑娘很满不在乎地说:“俺已经十六岁了。”老妇人说:“在我们那辈人当中也没有象你这么小就结婚的。”那个小姑娘还振振有辞:“俺还没有结婚,只是俺俩好不小心生下了他,再说政府也不发结婚证给俺。”这句话说的有点离谱,即使再从西方那种性开放,那有对婚姻这么随便的,车上有好几位旅客都笑出了声,这么小就当上了名不正言不顺的母亲,还这样茫然,真是一种无知的悲哀。老妇人问她孩子的爸爸多大了,现在在干什么?她也说得很轻巧:“二十了,打工,已有几个月没有钱给俺了,俺也没能光依赖父母来养我的孩子,俺就是来找他算帐的。”这话说得多天真多浪漫,那象一个成熟的母亲。

听了这位“小母亲”的话,我不禁为她惋惜,她的事实可说是今天社会畸形现象。我的外甥女已经三十了,大学毕业后考硕考博,生活得很匆忙,为了事业的成功迄今还没有建立家庭。现在事业型女性晚婚现象很是普遍,为什么这位小女孩还很小,应该是正在发育中的未成年人,象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应该还在接受国家优惠的普九教育,有一点亲情的家长正在对她们给于温暖的母爱父爱的接力呵护和关爱,我们说个很原则的话那些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娱乐场所她们还没有资格进出。还是一个很无知的孩子。为什么她竟然会私恋非婚生下了孩子,应该说是犯了极大的错误。偏偏她又把这个错误认识得极端轻描淡写,这么一个还是孩子的小母亲她能有什么博学的母性知识向孩子倾注和灌输母爱呢?她的家长对它难道冷漠不问吗?,她带着怀里的幼苗能在气象万千而又五光十色的社会一路走好吗?再说这非婚生育能完美地受到法律保护吗?说不定她和那个男孩见面会很不愉快,甚至会出现矛盾交锋,为什么因为男孩子也在波动不定的未成熟期。如此等等问题也许不是我所要考虑的,也许是为她杞人忧天。

我不禁想到自己的早婚史,当时十八岁的我,还在读高中一年级,家庭缺少劳力,森严的两代年迈家长硬做主把比我大两岁的表姐娶到家,结婚前我们还没有说过一句话。婚后没几年就在两个孩子很小时,老人相继谢世。妻子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患了严重精神分裂症,又哭又唱又闹。我只好请长假,一边受病妻折磨替她看病,一边做保姆照看两个孩子。生活极度贫困,两个小孩就象养小猪似的,早一顿晚一顿,六七岁就自己做饭,冷暖无人问,读书没人辅导,破屋倒墙。还算幸运,我吃苦没什么,病妻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总算瓦全了家,但伤痕太重,一直摆脱不了羁绊。恢复高考同学们认真复习,我还是家庭罪犯。岁月风雨让我变得木纳呆滞,在没有学历、没有能力、没有主张中走到萧索的秋天,太疲惫了。更使我愧疚的是两个孩子在有书读的年代很早辍学,打工苦活,给他们带来延续的艰难。真是我人生极大的悲哀。

我想我要是坚持晚婚,凭智力兴许会赶上末班的高考混个铁饭碗。不会连累目不识丁的农民老大姐,也不会连累无辜的孩子。更不会懈怠自己心爱的事业。哎,“早岁哪知世事艰”?

有人说一般人多为事后诸葛,“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在不理解,和我邂逅同旅的“小母亲”怎么重覆我辈的蹈辙呢,汽车仍然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前行,车上有那位还在乐以忘彼的“小母亲”还有我这位蹒跚熏醉的秋翁,这茫然而又怅然的忘年两代人可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下站后会找到自己的“家”吗?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金矿    责任编辑:胡玲玲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小母亲(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