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散文·随笔 >> 正文    
     




 
家风 文/金矿
 

                                         

    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家乡举行了“我学楷模周恩来”的征文活动。我想作为家乡伟人的后代,家乡曾是他思想基础的港湾,我的感触是什么呢?还是离不开家的观念吧,“家乡、家园、家长、家庭”都离不开家。从风格讲,那还是家风的风格,命题就叫“家风”吧。

    对于“家”难怪有人很看不起它,它只能是朗朗乾坤的小小粒子,一点也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些最小单位的成员,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日子里,形成了或者组合成了强大的哀思的大潮不可阻挡,几乎是社会和历史空前的,老百姓也没有见过一个国家的总理,他们为什么要发出巨大的悲痛呢,这就是这位伟人把自己的品质在每个最小单位的家中形成了巨大的动力,化成了浩大的东风。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学习周恩来,我们故乡人或者是家乡人来说,还是应该从他的优美的家风学起。我这里所谈的家风也可能是小圈子的小家风,周恩来是国家的总理,他为全中国人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所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大家风范。

是的,正如一位游子作家所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每一个人都享受过家的温暖,得到过家的温馨,都是通过家的基础培养才走向社会风雨的大天地。”一个家的小天地里,主要为我们树起风范的长者是父母,他们会把在一生中学得的社会知识全部无私地灌输给他们的儿女,灌输给或影响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都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前进。

开国总理周恩来出生地就是我们家乡淮安,他和邓颖超结婚后一辈子没有亲生子女,但他一直是一夫一妻地白头偕老。这是在中国所有历朝历代的君王大臣都做不到的,包括近世纪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等等。中国有一人做官鸡犬升天的说法在周恩来的身上就无法得到印证,不是吗,我所了解而又很熟悉的周尔辉、孙桂云夫妇是周嫡亲的侄儿侄媳。等于就是周恩来的亲生子女,而周总理却对他们相当严格,不允许他们搞特殊,坚持做一个心态平和,勤勤恳恳的普通劳动者。

这两位普通劳动者,在我年轻刚出道时对我都非常亲热,我是下面乡镇的文化站长,孙桂云老师是县文化馆图书管理员,那个时候每个月文化站长到县里集中开一次例会,局里没有专门的会议室,就利用文化馆的图书阅览室。所以我经常见到这位和蔼可亲的孙桂云老师,我们每回都喜欢提前半个小时到会场,她总是把桌椅揩得干干净净,为我们开会的人每人倒上一杯热茶。然后递上一本文学杂志先给我们看看。或者和我们闲聊一些乡下的收成,民俗趣事,家常理短,显得特别亲和。一开始我们真不知道她真正的家庭背景,因为她和我学生时代的吴老师同事,就同她称孙老师。后来听吴老师说她是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媳妇时,倒使我们特别惊讶,一位伟人家庭成员怎么这么普通,这么平易近人。还有一次我到文化馆交汇报材料,其他人都不在,我就请她转交,她看天近中午,非得留我到他们家吃午饭。说在外面饭店花钱多,也就是那天我又认识了热情好客的周尔辉老师。那天中午本来就有两样家常菜,周尔辉老师看到孙老师带来客人,又特地骑自行车上街买来鱼肉,很是盛情。餐桌上,他们夫妻俩还不时地往我碗里夹菜,叫我就象在家里一样不要作生,一定要吃饱。这种萍水的盛情款待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也体会到母辈的亲情和温暖。

我印象中他们家中的陈设极为简单,除了在正面柜台上有一尊搪瓷周总理半身塑像外,叫你一点看不出伟人的亲属家庭。当时我知道周尔辉老师在淮安中学已参与行政管理工作,但他还坚持每天代一门主课,一个班的化学。孙桂云老师在家里更象一位家庭主妇,围裙一围下橱。在那年把,我还占了不少老师的光,每次进城临走,都从老师处开小灶搞特殊借上几本好书,等下次进城归还再换几本。为我解决了书渴之难。大概是在一九七八年,周尔辉老师被调到江苏省高教局任要职,据说临走时也是被硬拉硬拽,他还感到有愧于叔父生前对他不搞特殊永远做一个平民百姓的谆谆教诲。

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再见到周、孙这两位慈祥的伉俪老师,后来听说孙老师先患了癌症在南京不幸逝世,不几年周尔辉老师也相继谢世,走完了他们平平淡淡的平民生命旅程。这些消息我都是通过报载得知,不觉深深地思念,二位音容笑貌已永久留入我的脑海。后来我才知道总理故居的好几件文物都是他们伉俪捐赠的,特别是一条经过百纳的浴巾,他们珍藏了好多年。

是啊,正是因为周恩来总理的严谨家风才造就了两位老师甘当平民的美德。一位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君子坦荡荡,无私的情怀曾激励了几代国人,其朴实无华、自觉廉政的家风更是家乡人民的楷模风范的口碑,他叮嘱祖坟深埋、故居给老百姓住不得对外开放、亲属就在地方工作、骨灰洒向江河湖海等言行,有哪一位伟人能够做到。啊,这就是永远留在故乡土地上明媚和畅的家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坦荡胸怀世世代代继承呢?周恩来十二岁离开家乡,一直未回来过,他没有象毛泽东那样“别梦依稀咒逝川。”难道他不热爱家乡吗?难道他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吗?都不是,还不是心忧天下,还不是胸怀着全中国人民。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周恩来总理的家风正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者无私的家风典型。周尔辉、孙桂云二位老师就是忠实执行周氏家风的代表人。

啊,我曾得到过他们伉俪的知遇之教诲,几十年来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不是我曾扎实地接受过这优美家风的熏陶吗?我要把这些故事传给子孙,让子孙后代永铭。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金矿    责任编辑:池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家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