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且思且说》序

发布于:2022-07-21 21:3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王向东

 

  

  2015年秋天,连云港杂文学会换届,到会代表推举正冬兄担任学会会长。我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很为他高兴,更为连云港市乃至全省的杂文事业高兴。他准备出版第二本杂文集,要我写篇序,我答应了。书稿整理好之后,他就带给我。我连续看了两遍,觉得他这本杂文集,比第一本有较大进步。这种进步的具体表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多了不少精气神。精气神这个词,本是道教名词。《辞海》解释说,是指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与交感之精、呼吸之气和思虑之神有别。道家认为,“神”是人的生命的主宰,依靠“精”生成和充养,“气”则依靠“精”而化生。因此,《太平经》主张,一个人修炼,要“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才能重返本原,常住永生。我这里借用“精气神”三个字,说的是我自己一些想法,似乎和杂文写作很贴近,说出来和大家讨论。
 
  先说“精”,精神满腹谓之精。《晋书·温峤传》说“钱世仪精神满腹”;《金史·李献甫传》称李献甫“博通书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故时人称其精神满腹”。杂文要有作者自己的思想,要有作者的独立思考。杂文要表述的,是作者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经过审慎的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见解。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论辩性,主要表现在这里。一篇杂文,只要能表述出一点点新思想,只要能表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点点新思考,就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这样的文章只可能是平庸之作。一哄而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跟在后面刮风,那就不能叫杂文作品。因此,要写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好杂文,作者首先就得做到精神满腹。既要认真读书,像书中《读书莫唯虚》那篇所说,扎扎实实下功夫;更要热情关注社会生活这本大书、活书,像《站在“高处”》那篇所说,力求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写得活一点。正冬兄文章里提倡弘毅精神,我看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再说“气”,浩然正气谓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没有满腔浩然正气,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不了一个杂文家,也写不出什么好杂文。正冬兄当年在杂文界起步,靠的就是这股浩然正气。时至今日,他坚持不懈,而且比当年更加坚定。他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关注官场风气,有所闻有所感,即如骨鲠在喉,总要写成文章。比如那篇《不把百姓当对手》,批评某些官员谋人不谋事,把老百姓“人为对手化”;那篇《“零障碍”暖人心》,提倡“打通行政梗阻,诚信为民办事”;那篇《关于“问责”的问责》,提倡实事求是,加强责任管理。在我看来,都是有的放矢的好杂文。再比如反腐败话题,《扶上马,送去哪》批评“跑官”、“买官”;《“最强大脑”之妙用》批评某些官员擅长发挥“最强大脑”中的“灰色元素”,堪称“龌龊风景”;《哪来的“霸道”》和《“装傻”也白搭》分析贪官面具,解剖贪官心理;《从反腐小品上春晚说起》说明腐败不得人心,反腐乃民心所向,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比如干部作风,《“称呼”问题》提倡干部改变作风;《也说“圈子”》批评某些官员“巧用公权,资源共享”;《关于“脸面”》反对弄虚作假;《莫打“哈气”》反对形式主义;《请回到“桌面”》提倡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对轻率“拍板”,等等。这些文章,没有正气和骨气写不出来,即使勉强敷衍成文,也很难写到点子上。
 
  三说“神”,神采飞扬谓之神。杂文要讲究作者自己的风格,要讲究作者自己的创作特色。杂文是文学作品,所以要讲究艺术性,讲究表现形式。杂文理所当然要“杂”,但是杂文更理所当然要“文”。杂文之所以成为杂文,除了思想性、战斗性而外,就是因为还有艺术性。这样的杂文才有“神”。在这本集子里,有“神”的文章多了。比如《局长外孙说话很冒昧》,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品。一个年幼无知的“官三代”,自吹“家中有黄金”,害得做官的长辈浑身直冒冷汗。看这样的杂文,就觉得有“神”。再比如,他关注文化建设。《且说“大师”》提倡诚信,不务虚名;《从“茅奖”评奖说开去》提倡建设文学创作的好环境;《“平凡”的力量》提倡文学贴近生活;《聆听民间“好声音”》提倡新闻传播深入实际,多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向往纯真文化》反对哗众取宠、粗制滥造;《话说“搞笑”》批评媚俗之举、庸俗之风;《劝酒者说》提倡建设新的“酒文化”;《何必都去争“属地”》批评旅游开发中争抢名人归属地现象,等等。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比较耐看,也让人觉得有“神”。他坚持与时俱进,一直关注互联网,关注自媒体时代的新生活。《让“最美”闪光》提倡建设新型人际关系;《如今盛行拼“颜值”》批评唯“美”、追“美”的错位;《其实,“你懂的”》提倡“心际的沟通和尺度的把握”;《你微信了吗》提倡分辨是非,谨言慎行;《我们需要订制什么》提倡自律;《拯救“朋友”》提倡“聚正气,树新风,志不同道不合不相谋,行不端路不正不为友”;《不可“任性”》反对“自以为是,不计后果”;《“迷惘”醒来正当时》提倡冷静思考,“三思而后行”;《良知的温度》提倡珍惜生命,等等。这些文章多借网络热词展开议论,深入浅出,诊的常见病,说的知心话。这样的杂文,当然能够受到读者好评。
 
  杂文需要精气神,杂文家更要精神满腹,一身浩然正气,下笔神采飞扬。鲁迅开创的现代杂文,坚持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方向,被称为“投枪匕首”。杂文的实质,即鲁迅《华盖集·题记》所说“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不管是《准风月谈·后记》说的“批评些社会的现象”,还是《南腔北调集·题记》说的“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实质皆如他在《坟·题记》所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如果精气神不足,杂文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我还认为,对于杂文写作而言,器识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视野决定广度,积累决定厚度。这是我自己的写作体会。看正冬兄《不可“臆断”》写反对“想当然”,很有触动。他讲了一件往事。当年他下放在农场,冬季雨少,麦田干旱,上级决定人工灌溉。连队负责此事者雷厉风行,亲自带人挖掉沟渠两头堵塞的泥土,立刻命令电灌站开机打水。那负责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引水灌溉了,却不知道渠道一冬天没有使用,泥土稀松,根本不可能把水送到地里。结果,电灌站打了一夜水,地里却没有灌到一滴水。这就是他的“储备”,这就是他的“细节”。用这样的故事来说明主观臆断的危害性,比讲一万句道理还顶用。这样的文章,当然显得厚实。
 
  谨以此文祝贺《且思且说》出版,并向正冬兄和读者朋友请教。
 
  2015年12月8日写于南京
 
  【作者简介】
  王向东,笔名金陵客,江苏省泰县人。1949年2月生。曾任《新华日报》编辑,现任江苏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有杂文集《巴子自白》、《直道铸史》、《红楼絮雨》、《水浒国风》,诗词集《雨花词》等。全国29所高校联合编写的中文系通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姚春树、袁勇麟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分别有专门评介。

责任编辑:单璐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