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善待老人

发布于:2017-01-18 13:03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天空有朵云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些年,有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红遍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与大家产生了共鸣。老年人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现在他们老了,晚辈常去看看他们,把温暖送进他们心中。不仅从生活上照料好老人,更要从精神上多去关心他们,大家一起把养老这块大骨头化整为零,不要光等政策,我们要为国家分忧,为家庭解愁。

  据统计,北京市到2015年底,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数315万人且以平均每天净增500多名,况且这部分人大多数是健康老年人。到了203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500万,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预计北京到2030年将达到重度老龄化。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未来的北京老年人会以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形式并存,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6.2%,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5%,空巢老年人比例接近一半,失独家庭老年人还有0.7万人。

  目前,我国的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全依靠家庭,家庭负担不起;全依靠政府,政府包不起。中国式的养老任重道远,要打持久战,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这样。

  进入老年以后,家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空间,我们不妨走进老年人的世界,看看作为晚辈的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生活要素:吃、住、行

  (一)是吃,老年人一日三餐,少而精。

  饭菜不可太硬、要清淡、荤素搭配,要考虑老人的牙口及消化系统不太好等因素。必要的时候建立一套一条龙配餐体系,送餐到家。相信只要有需求,这就是商机,而谁抓住了商机,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二)是住,住得要人性化,简便实用。

  人老了,起居习惯有差别,可以考虑让两位老人同居一室,分床而住。这样既不互相打扰,又能相互照顾。

  老年人的卧室能不能这样:

  (1)室内有两张单人床,老俩口可同住一室分居两床,一张是普通式样;另一张床为多功能床,满足卧床患者的所有需求,比如:电动、手动摇床,能左、右翻身,能在床上大、小便,当床的中间部分可与整体分离,独立成一张带刹车的轮椅等等。其价格在3000元左右,一般能接受。

  (2)居室内简单的橱柜是必须的,放一些老人日常替换的内衣、内裤、袜子等。可不可以生产一些类似婴儿那类穿脱方便款式的成人内衣服,以便穿脱方便。其实,生病的老人也有尊严、有隐私,他们不希望躺在床上,成为边缘人群…….

  客厅的落地窗、阳光照进来,暖暖的、痒痒的,让出行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与我们同样的温暖。客厅的椅子对老年人而言,他们可能对春秋椅的实用、好清理更感兴趣些。

  老年人居室的照明问题不容忽视,起夜通常是老年人的习惯,有人笑称老年人是“企业家”(起夜家),可见大家还是关心老年人的。再有灯的设置要连续且与扶手互补,在卧室设低照度长日月灯,夜灯的位置应避免光线直射睡觉的老人眼部。

  另外,建议老人的卫浴间取消浴缸,原因如下:

  1.老人大多行动不便,容易滑倒

  2.用水太多太浪费且浴缸的卫生很难保证

  3.淋浴+浴凳取代浴缸,既省水、省电又安全

  在卫浴间加装无障碍扶手,并考虑坐便器、小便池、洗脸盆旁等地方加装相应扶手,干湿分区一定界线分明,能否考虑一下自动感应冲水器,以便为老年人及残疾人使用提供便利。

  最后,多留些空白空间,比如老人厨房的柜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即可,还比如洗菜盆下不要有柜子,灶台面不要有柜子,其原因是:

  (1)方便残疾人和坐轮椅的老人留空白空间

  (2)方便以后的管道维修

  (3)装修老年人的房子从实用角度出发,比如:读水表、电表、煤气表时,做到实用、方便、美观。

  (4)设置柜子时,考虑它的高度与房主的身高相匹配,家具不要太高,避免攀高取物时造成老年人不必要的意外。

  其实,养老问题是历史遗留下的,光等着国家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养老的问题,这不太现实。

  我们的国情是:大多数老人固有的传统观念,不太愿离开熟悉的环境,特别是身边有子女的,且自己身体能自理的,使得居家养老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

  (三)是行,考虑到现在的老年人可能还有一些居住在没有电梯的六、七层旧楼房里,这些房子大多是八十年代左右建的,房子面临老化且功能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能不能对那些行动不便且没有电梯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比如一个月接老人下一次楼,晒晒太阳等。(可由社区组建的爱心义工提供此类服务)

  如果这些旧楼在短期内没有拆除的可能,可不可以考虑给旧楼房装电梯,其费用支出由政府、使用部门、受益者按比例分担。(仅作参考)

  上面讲的吃、住、行三点,看起来有些繁琐,没什么难的,但做到一、两天容易,一年又一年做下来,就不容易。让我们的言行为后人树起榜样。“以身作则”留给后人。现在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真心实意为老年人着想,踏踏实实去做,相信他们会理解、会支持的,有些问题也会逐步解决的。

  二、精神要素

  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主流,让他们发挥余热,定期组织年轻人去慰问老年人,不论职位高低,标准只有一个:只要达到老年人的年龄界线就享有。说实在的,东西不在多少,老年人在乎的是家人、单位和国家还记得他们。记得这些老同志是为家庭尽了心、为单位出了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努力工作,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目前,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不足,且大多是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她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也缺少基本的护理知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也将提升我们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现在农村的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文化程度不低,他们更渴求的是学以致用,一步一步进入管理层工作,而不仅仅是进城当护工。

  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致使“空巢老人”急剧增加,农村自身老龄化问题不容乐观。

  随着独居老人数量增多,生活难以自理。其儿女成家各奔东西,赡养老人难以保证。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老年人从精神、生活双层负担加重。

  未来农村发展越来越好,那时的农村条件变好了,再加上故土难离,因为农村才是他们的家,在农村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这一代人也是独生子女,他们结婚后同样要赡养双方的老人和自己的一双儿女,负担也不轻呀!

  显然单单依靠农村人进城做护工,前景可想而知,农村老龄化程度也在加快!农村自身也存在减负问题,怎么办?

  目前我们国家提得最多的,解决养老的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以房养老等。

  我国的养老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想“一步到位”使每个人都满意,不太现实,需分阶段、一步一步完成。

  如何让我们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得有质量,这是需要共同完成的,人老了身体避免不了要出现身体不适,如何医、养结合,踏实地为老人服务,让老人摆脱病的痛苦,或减轻痛苦,是我们要努力完成且争取做好的。

  求人不如靠自己,集思广益,相信总会有解决的办法。都说“老来相伴,搀扶一生!”两个人一起对付病痛,行不行呢?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或许会把十分的痛苦,减轻三分。

  学习借鉴国外养老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按一定比例合理分担,边摸索边给老年人落实,真真切切为老年人办实事,给一些时间,让我们群策群力,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等也不靠,共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

  

责任编辑:池墨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