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灵魂自有安放处——访本网作者良子

发布于:2016-01-03 18:37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朱耀军

编辑按语:良子是省作协会员,发表了很多文章,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作家了,她来到忽然花开,支持忽然花开,为此我们安排编辑对她进行了专访。



  

  本期专访作者:良子,原名屈荣芳,女,汉族。1966年11月出生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现供职于天水市教育局。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和传统文化研究,对文学有着持久的忠诚和理解。现为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及专业论文1000多篇。著有作品集《岁月流芳》、《深情回眸》、《缘定今生》、《潮起潮落》、《源归自性》,并编著有《三阳文选》。

  作品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其中长篇小说《无力回忆》入围北京市文联举办的第二届剧本推介会,散文《感动苏州》荣获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一等奖;《他从茶乡来》荣获全国首届鄱阳湖文学陶渊明散文大赛入围奖;作品《父亲》荣获2012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同时荣获同年度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一等奖,首届“崇孝杯”全国文学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两斤煳辣椒》荣获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等。

  本期专访采访人:朱耀军(忽然花开文学网小说故事栏目编辑)

  作为忽然花开网的一名作者和编辑,我一直关注着网站的动态,所以,当良子的作品一出现,便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文章很有深度和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我就一直在想,在哪个懒散的午后,能和她坐下来,好好地聊聊,聊一聊关于她和文学的那些事儿。没想到,在这个岁末,我和她竟有了一次彻心的交流的机会。

  她来自于历名文化名城甘肃天水。虽然我从未去过那里,但是我知道那里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并创画八卦的地方,文脉源远,文化底蕴深厚。我想,对于打小就生长在那里的她一定有了深远的影响。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更多的钱买书,于是,缠着大人们讲‘古经’成了我的一大乐趣,我也是在听着大人们讲古经声中渐渐地长大。”一开始,我就发现她是一个很爽朗的人。

  “后来上学了,我便把晚上听来的古经讲给同伴们听,于是,我成为小伙伴们众星捧月的对象,顺理成章地有了一个‘故事大王’的外号。”

  良子说,“上中学后,我更是视书如命,通过各种方式搜罗阅读了大量的课外图书及名著。也许是我在语言文字方面秉赋天成,也许是有更多阅读和故事的积累,我的作文几乎都成为语文老师在全班点评的范文,用同学们的话说我是把红旗扛到底了。”

  聊起她那贫困且有趣的童年,她的脸上始终堆满了笑。

  良子告诉我们,上大学后她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或留在文化单位工作,虽然后来事与愿违。大学图书馆成为她每天必去的地方,专业老师开列的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都不计一切的全部拿下,每学年总能攻读下三四百本书的目标。另外还选择了更多中外名著海绵汲水般地吸纳,川端康成、卡夫卡、卢梭、黑格尔、托斯托耶夫斯基、海伦、凯勒、庐隐、丰子凯、冰心、周作人这些知名作家的书籍像排队一样挤进了良子的生活。

  列宁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对于良子目前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可喜的成绩,我释然了。其实,写作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良子告诉我们,大学几年,她最为开心快乐充实的时光是在图书馆的长椅上度过的,因为有那么多的精神食粮伴随着自己左右,滋养着她的心田,丰盈着她的思想。“要说给我的写作和思想后来影响最大的书要数外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国作品除四大名著外要数早逝的柔石的作品,还有上海作家张爱玲的文集。”当代作家中,良子尤喜毕淑敏的华美与严歌苓的温婉细腻,还有贾平凹像大山一样的厚重,余华的睿智与调侃。

  谈到写作,她显得异常兴奋。

  “我正式开始写作是在1993年。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那一年,我在《天水报》发表处女作《展现真实的自我》,当时我特别高兴,一方面是自己的作品终于变成了铅印的文字,另一方面,这篇作品发表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那是麦积区委党校的一位老师写给我的,是通过报社转交来的。正是这封读者来信,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把我彻底推上了不折不扣地写作道路上,让我从此认识到了,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关呼大众的事,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我,有无数颗心灵与我同悲同喜,同感应同共鸣。”良子继续说,“正因如此,多年来我把写作作为一种毕生追求的,一种事业,一种信仰来对待!当然,有时我也会把写作作为敲门砖或升官发财的工具。”她坦言,“因为我也是一个俗人,难免会有些世俗成份在里面。”听了良子的叙述,我不禁佩服也惊喜我们有着一样豪爽率直的性格。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几十年来,文学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这也是几十年来我写作最大的动力,也是促使我坚持下来并持之以恒地以致取得今天些许成绩的原动力。”她说。

  其实,无论对待任何事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良子这样一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人,她最终会喜欢上哪位作家和哪些作品呢?

  良子告诉我们,她最的喜欢的作家莫过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莫言先生,凡是他的作品,良子一定要找来看。良子说,“以前,我忽视了这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好好地看过。张艺谋先生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后,我也不知道这部作品是根据莫言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还是在他“获诺”奖后我到书店买了一本他的文集来看,这一看让我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他获“诺奖”当之无愧。”

  良子说,莫言每一部作品都以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亦真亦假亦虚亦实的手法,对社会人性丑陋,内心世界的刻画与描写可谓入木三分。特别是他对每一个历史阶段大的历史背景下风云际会的刻画描述更是手起刀落,风驰电掣,驾驭能力超强。大家就是大家,他的作品像大山一样厚重,像海一样深广,堆在那里,不容我们置疑。

  另外,良子还比较喜欢毕淑敏女士。喜欢她的每一部作品,不论是小说《昆仑殇》、《红处方》、《拯救乳房》,还是她的每一部散文集,书店有货良子一定要买来看。毕淑敏曾经是一位在青藏高原上呆了十一年的女兵,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作家。良子说,毕淑敏的语言华美且经典,感情细腻到可以捏出水来。

  “写作之外,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问。

  “邀上三五个朋友喝茶。”她说。

  没有想到,对于茶,良子竟也有如此深的研究。她说,中国的茶艺,或者茶道,起源比较早。萌芽于唐,发迹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自成一统。这很像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一般的百姓将饮茶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形式,没有宗教色彩,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爱怎么喝,就怎么喝,一切顺其自然。当然,饮茶也有讲究情趣的,“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含着一种高雅情致。最主要的是饮茶可以去除浮躁与虚华,淡泊明志,让自己的心清凉下来。

  关于茶,我们也有些共识之处,只是我在南方,多饮铁观音,而她更喜绿茶中的碧螺春。

  “成品碧螺春外形就像水中的田螺,深入水中,片叶开始慢慢舒展,成为茶叶的原形,碧绿轻盈,鲜艳欲滴。轻轻地啜上一口,淡淡的幽香沁入肺腑,清热解毒,明目养肝。有些人因碧螺春的味淡、性凉而不愿饮之。而我以为,正是这淡味,才让人品出生活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也正是这淡味,才让人感到友谊的可贵,安宁和谐环境的幸福。”她的此番话让我想起陋室曾挂起的一幅字“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算是引起了共鸣。

  说起她与忽然花开网的结缘,良子说有偶然性,但也很难忘。

  良子告诉我们,2012年的某一天,她在寻求一些网上征文的信息,就那么鼠标轻轻一点,看到了忽然花开网的情感征文,良子就写了几篇情感纪实散文投了过去。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远在贵州关岭的一位作者卢林给良子发来了信息。说他在忽然花开网上看到了良子写的几篇文章与个人简介,卢林对良子很感兴趣,原因是他俩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在教育系统工作,卢林是小学教师,良子在教育局工作,都学佛,都同样喜欢文学。

  在来信中,卢林希望良子能与他结成异姓姐弟,从网络走向现实,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互相鼓励与学习,共同进步。心田花儿开,芳草也萋萋,良子说,“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温暖与感动,我便答应了他。”

  此后,良子知道卢林是贵州关岭布依族,一个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抵相同,只是服饰上有所不同,爱吃狗肉。后来卢林给良子寄来了两斤他们那儿的土特产煳辣椒。那是一种用手搓加工的辣椒粉,良子很珍视这份珍贵的礼品。按卢林叮嘱的方法,良子把煳辣椒做成油辣椒,吃起来更是香辣爽口,余味绵绵。礼尚往来,良子也给卢林寄去了几本自己新近出版的作品集。良子说,“后来,我们真的成了姐弟与知己、朋友,我每写一篇作品都发给他让他帮着修改校对,几年来他真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无怨无悔。现在回想起来,心生感激。”

  良子说,感恩忽然花开网这位“红娘”的牵线,让自己有了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生性纯良的异姓弟弟。再后来,良子把自己和卢林的结识过程写成一篇小散文《两斤煳辣椒》,发表在河北《家庭百科报》上,后又在天津的《散文福地》2015第三期上发表,前不久,这篇作品还荣获了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良子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只有不断地发现,体会和感悟,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也才能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来。

  对于忽然花开文学网,良子的感受是“忽然花开是一个很明丽,很干净,如清晨露滴一样清新的纯文学网站了。”“现在,像这样的网站不多了。”她说。良子最后希望,忽然花开文学网的文学之花开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灵魂的安放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