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生命的温度——圣人杜甫(2)

发布于:2013-08-17 21:25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一凡

4、

  选了杜甫一首地气十足的诗: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长久的颠沛终于在草堂落成后暂告结束。

  十年的长安困守,俩年的战争兵祸。

  成都江畔的杜甫终于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夏日的阳光了。

  夏日,总是嫌日头太长了,炎炎烈日之下,一切都懒散的很。

  树木的叶子必定是意兴阑珊的趴在枝头,绕过村子的浣花溪水,必定是折射着刺目的阳光散在每个角落。

  长夏的艳阳不识贫富。

  我想杜甫一定是在简单的午饭后靠坐在屋前阴凉下的一把藤椅里,眯着眼睛,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不错,这把藤椅可能破旧,还可能来自某个朋友或乡绅的捐赠

  但,已经很不错了,比起连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难得这安闲时光。

  老妻稚子虽然依旧破衣百结,但,依旧菜色的面上却泛起了容光,这一次妻子的心里大抵是有了家的感觉,哪怕他杜甫能给她的这个家是如此的简陋,你看她甚至想到在石桌或沙地上画一幅棋盘,唇枪舌战一番,消磨这停驻了一般的日头;

  尤其是孩子们,褪去了眼眸中的恐慌,他们很容易就回到了童年本来的模样,寻来一根锈迹斑驳的绣花针,放在石上敲成吊钩的形状,看样子是想在浣花溪水里吊出一条迷了路的鱼儿。

  草堂是简陋的,但草堂却在自然之中。

  从容的自然才生出来杜甫从容的心境。更何况蜀中的青山遮挡了山外的战乱。

  49岁到51岁,

  天命之年。

  如果他修炼成圣,我想应该是在草堂的这三年。

  经历了所有战乱,饥荒和诸种挫折之后,当一切艰难消融在“蜀江水碧蜀山清”的自然俊秀之中时,曾经忧郁的诗人,内心必是渐渐走向了宁静。因为内心宁静的人才欣赏的了自然的美景。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自南皆北,雨燕都喜在人家屋檐下安家落户。

  鸟雀之属都是极为敏感的动物,对外物防备心甚重,我总想燕子选择在一户人家落脚之先,必先是侦察了许久,它们一定感觉的出主人家的气息,能够让燕子在梁上从容的自来自去,而忘掉了梁下活动的一干儿女,必定是燕子嗅出了主人家呼吸吐纳之间的平和欢喜;

  坐着看水,就看得到夏日暑热中懒得游动的水鸟,就如同上一句的“自来自去”一样,这句诗妙处在于“相亲相近”四个字,这在外人看来也许简单,但对杜甫一家而言却是上苍的馈赠。

  远处亲近的水鸟,身畔卸下疲累的妻儿,看着这一切,杜甫心里该做何想?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之外更何求”。

  5、

  也许正是因为诗歌末尾两句的语调大异于平常我们熟识的杜诗吧,既不是如“迟日江山丽”那样,至少字面上都是写景;也不似“兵车”,“丽人”那样,摆明了就是处江湖之远而有庙堂之忧思的贫寒志士;

  “但有”“何求”的叙述,似乎有损于既定的杜甫形象,安于现状的杜甫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圣心理差距太远,远的难以用政治逻辑解释。

  所以,有些赏析作品将之拒之门外,有些赏析中则非要“拉郎配”似地的把这两句话涂抹上政治色彩,而不顾前述六句的心态。

  典型的一种解释说这两句诗满是苦情,“故人供禄米”是生活的压痛点,杜甫觉得未来没有任何保障,故而,甫能安居便吐悲酸,这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这话说的实在是言不由衷,姑且不说动辄就把阶级论调挂在嘴边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风尚,说话者恐怕缺乏基本的生活经历。

  大灾大难或大波折之后难得的人,有的绝对不是对过往的抱怨,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对当下的感念。

  我在04年时遭遇一次车祸,车载24人的大巴无故翻下路基,2死10伤,其余人也多少挂彩,唯独我很幸运的毫发未损,近视眼镜的丢失也让我错过了恐怖的车祸现场记忆;当你随着众人爬上公路之后,看看周遭一样灰头土脸,满眼恐惧的同伴,你心里唯一的感觉是庆幸!

  记得,被接到医院检查之后,接受完交警的例行问话,我拎着包悄然离开,事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等等,照例是都该有赔偿的,我说有什么比我完好无损更值得呢?

  那以后的生命里,就不自觉的多了成熟和平稳。

  所以,杜甫落居成都草堂,远离昔日梦魇,他内心里充满了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而不是抱怨!

  杜诗历来受全世界粉丝追捧,他为数众多的名诗,也多出自三年草堂时期,比如《江村》,《野老》,《绝句漫兴九首》,《落日》等。

  草堂三年,想必杜甫是品味和感悟了岁月的无奈和沧桑,灵魂也渐渐从容。呼吸间的自然节奏必然也流露在对诗歌的表达上。

  所以,微躯此外更何求,是杜子美这个时期,或至少这一刹那,内心里至真至性的流露,是对接纳帮助他的一干友人的由衷感谢;说“故人供禄米”,是生活压痛点的人,一定不知道有一种人,他即便输掉全世界但是却赢得一生的朋友。

  至于后来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不是因为生活的压痛,而是因为狂热的政治激情,用他自己的话“窃比稷与契”,

  怀揣梦想的人,是不能久居四川的,这个富饶的所在却看不到天边的色彩。

  他的梦在长安,

  为此,他选择飘零憔悴。

  不过,有草堂的三年,看过雨燕衔泥,春风花草,就算在湘江船上的最后时刻,杜甫心里一定是温热的。

  只有自然,才能给生命以温度。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