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老家的白果树

发布于:2012-11-06 11:3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闻明刚

  母亲多天前就叮嘱我,让我回老家收白果。

  白果树现在成了母亲的心病,因为二老年龄都大了,再无力去打理让人也爱也恨的白果树。因为白果树不只一棵,是一片百果园。

  说是爱,母亲和父亲十几年前种植了这片百果园,果园承载了他们的无限希望(当初白果市价20多元)。说是恨,现在白果不但贱如白菜(批发价不足1元钱),每年的白果采摘成了一件头疼事。巨大的采摘工程绝非两位老人所能完成的。据母亲说,前几年因为人工授粉,白果结的多,产量在三千斤左右,都是请亲朋帮忙,费时4-5天才完成采摘的。采摘下来的果子仍然是半成品,带着外皮,须放在水中泡上数日才能去除外皮。去除外皮后,还要进行几个太阳的晾晒才算完事。

  现在白果不值钱了,母亲也懒得再找人授粉了。果实是明显少了很多,但每年仍有五六百斤的收获。摘与不摘,这让母亲很犯惆怅:摘吧,值不了几个钱,找人帮忙还落一大堆人情。不摘吧,白白胖胖的果子烂在地上,确实可惜。为这事,母亲经常唠叨。被唠叨烦了,父亲就埋怨母亲不该当初把果树都嫁接成母苗(经嫁接后的母苗梃子长不高,只能结果子,没有景观价值。未经嫁接的果树树干可长高,成树目前市场售价很高)。母亲也心有怨气,说谁能有前后眼?母亲和父亲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好看了,一场主题鲜明的“辩论会”很快拉开序幕。当然,这种经常性的“辩论会”来得快散得也快,一般持续2-3分钟就会无果而终。有次,我打趣道,你们两人也不用再吵了,我花钱请人给果树打药让不结果子不就好了吗!

  唠叨归唠叨,果子即将收获时母亲又犯愁了。

  国庆刚过,我就对母亲说,你不用烦了,今年我回老家收白果(往年我一直在外,无力顾及)。

  “哇!”近百棵粗细不等的白果树枝头枝尾压满了黄灿灿的果实,煞是喜人。尤其是园中靠近两间小屋前后那几棵,几欲压折树枝。

  咋一进果园,目睹累累硕果,让人心奋不已。媳妇也从未见过这么多白果,拿着手机跑来跑去“啪、啪、啪”拍个不停。早听母亲说白果结得多时,会压断树枝,我起初不信,这才惊叹“一切皆有可能”。父亲说,今年少多了,前几年授粉结得还多。望着一整片摇晃在树枝上小铃铛一样的白果,我既喜又忧:这么多果子,我真的无法想象年迈的父母前几年是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的。

  园内的那两间20平米的小屋,是前几年为护园特地修建的,砖墙瓦面,还像回事,只是早已无人居住(父母现在随我在县城居住)。屋子虽小,屋内床、桌、凳子、灶具等日常用品却一应俱全,只是功能已无处发挥。

  这次一起来的还有我大姐、大姐夫、我媳妇、父亲,一共五人突击小组。来前备了干粮,原计划一天干完,实地一看我就软了腿。父亲心里有数,说打(采摘)多少就多少吧!

  按父亲的要求,我负责打(用竹干敲打树上的果子),其他人负责在地上拣。

  竹干是早已备好了的,长长的足以伸过树顶(嫁接过的果树一般比较矮小)。我拿着竹干伸长了脖子一下下敲打着树枝,果子一会就落了满地。一棵树是敲完了,但我的脖子却出了问题,酸疼得不行。无奈,我只得爬到树上一个个用手采摘。没想到,这一爬,问题无意中解决了:攀爬的过程中,果树一经摇晃,果子啪啪落了一地,比竹干敲还落得多。我高兴地大叫,“快找梯子,就爬到树上晃,一天干完没问题!”

  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果子已经熟透,抱着树干几下摇晃已所剩无几了。有些果树矮小,根本用不着梯子,凭我孩童时经常爬树练就的“功底”,一蹦就抱着树枝了。好玩了,我边劳动边玩“吊小猴”。这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如同《诗经》《周南·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描绘的快乐劳动场景。我晃得快,大姐他们拣的速度却又跟不上趟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近百棵果树在我快乐地“吊小猴”中很快完成了采摘工作。为赶时间,父亲又请来了老家一堂哥的媳妇和几个邻居一起参加了劳动。采摘结束,果子整整装了10口袋。最后,除送了几口袋给亲朋好友,还有五六百斤,把小车屁股压的唧唧叫。

  回来的路上,父亲说,要不是找人帮忙,最快也要两天才能干完。我算了一下,这次包括中途临时请了三个人,一共八个人,如开100元一个人工资的话,不连中餐和来回30公里车子烧油的费用,至少需要投入800元,而收获的果子价值最多500元,还要倒贴300元。看来,母亲犯惆怅的理由还是十分客观的。

  我当然知道,母亲犯惆怅的缘由绝非如此简单,原因是曾经承载了她无限希望的百果园,由于果子贬值,现在已经无法完成实有价值的“有效”传承。事实上,我要深沉地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因为除了这片让他们付出多年辛劳已经开花结果的百果园,他们的子孙已经获得了很多很多。

  待到把车停在小区下车的一刹那,我忽然发觉,坏了,手腕酸疼得要命,几乎不能拿弯了。两条胳膊似乎抬不起来了。腰也疼得不行。还有腹肌,好像岔了气,一喘气就钻心地疼。我这才意识到,四十多岁的人了,吊了一天“小猴子”,哪还有孩童时的滑顺!

  这时,三岁的儿子从楼梯口跑过来,爸爸爸爸地叫着。我如获至宝,几乎用尽全力骂道:狗日的,快扶老爸一把,明年再不去“吊小猴”了,要去你去吧!

  作者后语: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母大人,祝愿二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责任编辑:胡俊月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