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情感纪实
┊
校园文学
┊
散文随笔
┊
诗词歌赋
┊
文化读书
┊
杂文时评
┊
戏剧小品
┊
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图片文章
>> 正文
在路上
中国作协在京召开“走进红色岁月”座谈会
文/
中国作家网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5月20日,中国作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走进红色岁月”座谈会,邀请2010年参加中国作协“走进红色岁月”采风创作活动的部分作家到会,重温《讲话》精神,总结作家们在革命老区的采风创作成果,结合当前文学工作的实际,探讨文学创作问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主持了会议。
铁凝在讲话中指出,“走进红色岁月”活动对文学创作和作家思想的积极影响是多层面的、长久的。此次采风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生活”的一次创新探索、“核心价值”的一次精神洗礼、“红色资源”的一次文化传承、贯彻《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的文学实践。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今天,我们必须牢记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不能忘怀人民意识是文学创作的永恒动力,应更清醒地认识继承、创新是文学创作的内在需求。希望作家们在未来的文学创造中带着红色岁月给予我们的营养与收获,牢记人民重托,不负时代使命,勤奋耕耘,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迎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更加繁荣的未来。
李冰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文学事业正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我们肩负的推动文学发展繁荣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到生活中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学发展繁荣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进一步挖掘生活的富矿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经过“走进红色岁月”的一番洗礼,作家们深刻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前所作的这番论述,在今天仍然适用。关仁山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看一个作家是否有力量,要看他从人民大众身上吸收了多少营养,看他与这个时代、民族精神生活有无深刻的联系。关仁山在西柏坡采风时,萌发了创作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的灵感。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提炼表达出来,塑造了三代普通共产党员的形象。这部作品已被列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选题,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王松去年在江西瑞金采访时了解到,老区人民当年曾经为了新中国作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贡献。他将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红》的视点,放到了这些普通民众的身上。他说:“我应该将这些曾经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们书写出来。一个人民的文学工作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他所创作的作品,首先的标准就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
王久辛在发言中感慨地说,大凡真正优秀的作家与诗人,都会坚定“生活第一”的观念,不断走向生活、深入生活,并将生活的赐予当作写作或表达的内容,从而不断创作出经得住生活与时间检验的精品佳作。所谓深入生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应是指进入时代或人心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当作家真正走进人的灵魂,并表达出了对这个灵魂不同角度的关爱、救赎与超度,那么他的写作必定是成功的。
李鸣生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去年在井冈山采访的收获,并表达了“深入生活”在他心中的分量:“生活本身就是文学,它蕴藏着最丰富的故事、最深刻的思想、最生动的语言、最鲜活的细节。深入生活,不仅是为创作积累素材,更是作家的一种人生体验、一种精神补钙。倘若文学缺少了与生活的“短兵相接”,缺少了与现实的勇敢较量,缺少了与底层的深度接触,缺少了与大众的直接呼吸,最终只能成为无聊的游戏和私密的梦呓。”
继承红色精神履行时代使命
“缺乏信仰的时代,信仰是珍贵的。有信仰的人,才是幸福的。物欲丰盛的时代,精神是珍贵的。有精神依靠的人,才是幸福的。”乔叶用诗性的语言阐述了她对文学和作家使命的理解。她说,文学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应该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大有作为。作家应认真向杰出的文学前辈们学习,向所有先进的文化学习,坚守高质量的文学品格,尽其所能创作出越来越多的文学精品。
去年的采风中,王光明曾深入延安市和吴起、志丹、子长三县接受历史和现实的洗礼。在构思作品《子长样本》时,他一直在进行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他表示,民生问题应是报告文学作家高度关注和书写的对象。报告文学作家既要热情地礼赞各行各业涌现出的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典型,又要冷峻地披露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不公道的现象,以报告文学这一特殊的“进言表”,为国家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翔实的佐证和鲜活的个案。
“文学的高尚品格,我以为是一个千古不衰的传统。”峭岩谈到,高尚品格所涵盖的引领精神,包括启悟精神、真善美精神,以及正义、怜悯、博爱、施善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传统。我们不论身处何种时代,只要有人类生存,文学的这种营养就不可缺失。它让人们有尊严地生活,充满希望地生活,奋发地生活,表现这样的品格是文学的责任。
如何保持、继承红色资源中的红色精神,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作家如何在这种全民族思考和社会集体行动中,作出更有精神价值的行动?武歆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应该保持和继承蕴含着民族气节与民族风骨的红色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要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更加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作家应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来理解“红色精神”,找到与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沟通交流的心灵渠道,在创作中更加注重“红色精神”中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人文情怀,更多抒写革命者的内心情感和内心世界,关注“红色文化”中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的精神价值。
2010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引导作家重新认识、深入挖掘革命纪念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文学的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中国作协组织80余位作家分赴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开展了“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采访团作家至今已提交了34部长篇文学作品的创作计划。座谈会上展出了部分已经完成的作品。
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何建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杨承志、李敬泽,中国作协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以及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的全体学员参加了座谈会。
ipad accessorie
本文被阅读
次
文章录入:忽然花开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评论主题:中国作协在京召开“走进红色岁月”座谈会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
忽然花开
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