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以《假药上网成“神药”》为题,在《焦点访谈》中披露了一些不法商贩竟在互联网上公开销售假药事件,看后笔者不禁为之汗颜。
曾几何时,轰动全国的“假药事件” 、“问题奶粉”的尘埃尚未完全散尽,“假药上网”又步起后尘,在国人看来,这如同过街老鼠,深恶痛绝。假药谋财又害命,它如一头肆虐的猛兽,一发而不可收,残害着人们的心灵,践踏着人们的生命。那些为买药治病而生活维艰的老百姓,本以为吃下这些“定心丸”后,就会根治他们身上的病痛,可惜“神药”不仅没有“神效”,相反却被这些“神药”早早地夺去了性命。这不,眼下又冒出了“假药上网成神药”,无形中又给人们心中增添了阴霾,这些“披着羊皮的狼”,如同跳梁小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悉,有个别“搜索公司”,竟把网民的这种需求,当作了新的生财之道,推出了一种竞价排名的搜索方式,即谁交的钱多,就可以在关键词搜索中排名靠前。于是一些卖假药的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绿色通道”,把假药店开到了互联网上了,甚至通过竞价在关键词搜索中排在前列位置。
互联网上的虚假医疗广告出现至今已有一年时间,现已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从销售假药、虚假医疗,到制作网站、广告推广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他们大多都是单线联系,实行一对一的虚拟销售,这些不法商贬利用互联网相对虚拟、无国界等特点实施行骗,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公安部门根据网上提供的地址、联系电话等线索,试图寻找证据线索还真的不容易,若把网站关掉,短时间后又犹如电脑病毒一样滋生了……
回想过去的“假药事件”、“问题奶粉”……我们的政府审时度势,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结果是该查处的已经查处,该关闭的已经叫停,该问罪的已经法办,我们的政府在处理这类问题上果断重拳出击,敢于向这些不法分子“亮剑”,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笔者建议,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制定打击假药的具体协同工作程序,加大打击假药工作的力度。同时,各地要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和完善对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药品广告,通过邮政信箱、快递服务等渠道销售假药等各种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打击的有效模式和方式,从源头抓起,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