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乡党委书记张德迎,自七十年代未,就举家搬迁到本乡任职,在该地连续担任了二十多年的“一把手”,使一个贫瘠落后的乡镇,一跃发展成为当时淮阴的“排头兵”,其各项工农业总产值,均多年蝉联宿迁(县级)之首,使“一穷二白”的乡镇,出现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繁荣景象。目前,在农村像他这样不当“走读生”,真当“寄宿生”的干部还为数不多。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了近日市委明确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许“走读”的做法,并为之叫好。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许“走读”,其目的就是,让乡镇干部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宿迁跨越式发展,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可是却遭到褒贬不一的议论,我认为:要想使其真正不当“走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干部能够像张德迎书记那样,真正地俯下身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想实事、谋事实、干实事,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君不见,有些少数领导干部总是抱着“走读”、“镀金”的心态和想法,到异地工作不会时间太久,于是急功近利,为出政绩,获战果。不惜“大刀阔斧”规化蓝图美景,结果任期尚未期满,就调离他乡或“连升三级”,虽然自己名利双收,但昔日规划的“蓝图”远景,却适应不了下一届领导施政“口味”,因为下一届领导也要重新“创新”、出政绩呀,于是便夭折了。如此折腾,不仅劳民伤财,还脱离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长此以往,还会更严重地滋生干部腐败思想。
因此,市委明确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当“走读”的做法,是及时的,正确的,旗帜鲜明的。但要想干部真正不当“走读”,用心工作,使之长效管理,还须从机制上、制度上动脑筋,想办法。总之,仅靠临时性的规定、文件,无疑还会是走过场、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