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 汤以方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发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当初主要是宫廷为了点灯敬佛而设,后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盛大的文化活动,最终成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但是史书对于元宵节的记载也有多种版本,究竟何为真实,难以考证。
不过,正月十五“闹”元宵大概是从唐代开始,至明清发展到鼎盛。古人怎么闹元宵,我不知道。据说自明代开始,从初八便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但是,在我记忆中,如同古人一样真正闹元宵的场景并不多见,我所经历并能描述的闹元宵活动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未期,也就两三次而已,在沭城中心的人民路上,从东关到西关,十里长队,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数十种民间传统节目异彩纷呈,好一番欢腾景象。不过那时县里并不叫做闹元宵,而是称做民间文艺大会串。当时我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有些照片还在《经济新闻报》、《致富报》、《淮阴日报》等许多新闻媒体发表,我想,这也算是我对传承沭阳、宿迁乃至中华民间文化所做的一点贡献了。
年年岁岁,岁岁元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月十五,传统的闹元宵活动似乎已不再如当初那样隆重热烈或被人重视,除了少数地方仍然会表演一些传统节目,在公园里搞一些焰火、灯会,庙会、花展外,不经意间,好像更多地方的闹元宵活动已被一些声光电交织的大型现代歌舞晚会所代替。元宵之夜,如同除夕之夜一样,更多的人不是满街欢腾,而是与电视机为伍,沉醉在各地电视台举办的文艺晚会和电视节目的欢乐之中。当然在拥挤的街道,在繁华的闹市,在现代经济与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闹元宵活动也许不在有闹的舞台和闹的市场。
元宵节不闹,在日益拥挤、喧闹、纷繁的城市之中反而让人体验了一种清静,但对善于怀旧之人来说,却又多少会生出一种失落之感。没有更多的热闹可看,我们便只有坐在家中赏月消闲。在这个又一个元宵节之夜,我站在阳台之上,望着天边的一轮圆月,陡生一种感慨:天地轮回,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是一轮明月未变,2000多年来,这轮明月见证了多少个元宵之夜,目睹了多少世事变迁呢?
夜深了。远处,会有几声礼花和鞭炮之声划破夜空,仍然在打破着这个城市,这个世界的沉寂,天空,还有那轮浩浩明月在悄无声息地凝望着大地。
2009.2.9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