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情感纪实校园文学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文化读书杂文时评戏剧小品哲理日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忽然花开文学网 >> 散文·随笔 >> 正文    
     




 
初感“墩”文化 文/谭洪武
 

 

    离古镇沭城西南方十七公里的陇集镇境内,有七十二面古井和九里十八墩之说。

    初夏的一天上午,四名文学及古文化爱好者驱车前往陇集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我们一起看完古井,一行人便来到离古井约四公里,被附近人称之为目前陇集最大的“墩”上去一睹“墩”的风采。所谓墩,也就是一个以土垒起的高坡,远远地看上去并不是高大挺拔。

    车驶至墩下坡上时,我们没有急于往墩上去,而是在路边的一块坡地上先攀谈起来。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任陇集中学的孙校长,一开口,就让我们觉得他很了解陇集的人文历史,什么当年大唐三十六弟之一的谢映登驻扎谢墩,元帅薛仁贵战袍兜土垒后墩……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话间,从东边的村子里走来二位老人,我们立即跃身迎上前去,请老人家给我们讲“墩”的传说。一位约80高龄的老爷爷立即打开话匣,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记忆中墩的形象及他的前辈留下的神奇传说。老人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墩,不过那时比现在大得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墩只有以前的一半大。以前的墩上有稠密的苍松翠柏,还有蔓草荆棘顺着墩势蔓衍,墩顶上散落着一些残砖碎瓦,老人说小时候他们经常到墩上玩耍。这些墩的历史很久远,老人还说了很多关于墩的故事。老人的讲解更激起了我们对墩的浓厚兴趣。

    辞别二位老人后,几个人一起往墩上走去。因为墩并不高,沿坡走去也不过数丈,所以只需十来分钟的时间就蹬上了墩的峰顶。哇!还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举目远眺,除了一片金黄色的麦浪包围着村庄,就是数不清的一排排白杨树。想当年薛仁贵就是站在这里操练千军万马的吗?我们仿佛看到眼前那威严整齐的阵容,英勇的三军儿郎,也仿佛听到隆隆擂动的战鼓声和将士们的欢呼雀跃声。这时有人在墩顶的一侧发现了一些破碎的土制窑砖,近前一看,确实不是近代烧制的,到底是哪一年的?当然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墩的正顶部镶嵌有20062月被国家定点为测量标志,宿迁国土资源局定点为GPS全球定位系统机站。

返回的途中,大伙一直在思索着,学者的介绍、老人的讲述、亲目所见的古井与墩的存在,使同行的几人联想翩翩;墩的用途是什么?真的像老人所说的点将台吗?为什么在这方圆不足五公里范围内会有这么多的墩,且大小各异,分布不均;谢墩没有一家姓谢的、孟墩也没有一家姓孟的?居住在陇集镇境内的近两千户李姓与墩有什么联系吗?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墩的下面会不会有更多的迷……

 

 
 
 
 
 
 
本文被阅读次
文章录入:谭洪武    责任编辑:胡玲玲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主题:初感“墩”文化(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笔 名: * Oicq: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忽然花开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