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苏州人的石头情结

发布于:2022-07-21 21:3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刘放
 
  当代人生活水准提高,家中陈设往往不求豪华而讲究品格,尤其是一间精神后花园的书房,往往都喜欢借助石头的魅力。有道是“山无石不险,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石头对室内氛围的烘托,作用巨大。
 
  苏州民俗画家谢友苏先生的画中,说的就是苏州人的石头情结。还题诗一首:赏石好其形,养鸟悦其声,芸芸世间事,点缀此人生。
 
  “赏石好其形”,是人们赏石的传统思维方式,比如说太湖石的“瘦透漏皱”,就是紧扣“形”上。太湖石在中国四大名石的诸多版本中,均跻身其间,原因就是它的外形比较有特点。不但诸多的绣像版本典籍中的文人雅士居室多有一尊太湖石,而当今依然与我们生活关联密切的园林,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都有许多的太湖石堆垒点缀。这种石头的最大特点是明显有着湖水冲击的印痕,有一种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巧趣,有一种时空沧桑感,给观赏者带来丰富联想。
 
  石头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很特殊,人们耳熟能详的的神话,就有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那个神通广大的大闹天宫“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就是一尊石头猴子。宋代书画大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人称“米颠”“石痴”。此公爱石成癖,见奇石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故有“米颠拜石”典故。看到一块奇石,居然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似乎这无言的石头有生命,比能言的人更让其起敬。因其荒诞诙谐,成为历代画家多有将此作为创作的题材,当代画家李可染画米芾拜石就非常有名。
 
  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又成为文学标杆的典籍,当然是初名《石头记》的《红楼梦》,从一块补天遗漏的顽石写起,故事则从“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姑苏城阊门外落笔,一番“真事隐去”,一番“假语村言”,这块石头便横空出世、波云诡谲了……
 
  苏州城中也真的有两块来头不小的名石,一为十中校园内的瑞云峰,一为留园内的冠云峰,均系宋代“花石纲”,与那本《水浒传》中的贪官和造反英雄相关联。
 
  谢友苏这幅苏州人赏石图,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四遗老遗少围着一块太湖石各自表情丰富,让人疑心被围观的石头会反客为主,不无揶揄地在窥探人间的光怪陆离,美丑并行。
 
  二
 
  说到苏州的石头,有一块石头可是闪光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那是一块廉石,吴门人陆绩从外地带回来的。今人常说的“压舱石”,就源自这块石头。
 
  欲说陆绩的廉石,先得说说他的橘子。有个“怀橘遗亲”典故,在中国的孝文化中久久流芳。陈寿的《三国志》也记载有这个故事。东汉末年,苏州人陆绩才六岁,随时任庐江太守的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当时的高官袁术。袁术招待上门的小客人,用的是橘子。这种人家的橘子,当然是好品种的橘子,小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就将其中两枚塞进怀中,想带给家里的母亲。临别告辞,躬身施礼之际,橘子滚落地上,袁术笑问他:“陆郎啊,你作客怎么吃了还要拿啊?”陆绩如实承认:“好橘子,想带回家给妈妈品尝。”袁术听罢,当即赞赏了小陆绩的作为,并将此事在别的场合提及,让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六岁孩子得到好东西而思亲的做法。之后便成佳话,传播千百年。到了元代,学人郭居敬将其编入了《二十四孝》中。
 
  从这个故事的流传过程看,不能不提及另一重要配角袁术。在《三国演义》的书中,以及相关的影视剧和戏剧舞台,袁术的形象并不太妙,与曹操的白脸底色完全相同,基本上是作为反派来陪衬红脸的正派人物。但在陆绩怀橘的故事中,他是个温厚的长者,很有人情味。他不认为家中的小客人吃了还要拿有何不可,不认为其中有点貌似小贪婪。恰恰相反,他从孩子对母亲的感情上,从孩子清澈的目光中,大约是想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嘉许这个吃了还要拿的少年,并将陆绩怀橘遗亲的故事张扬出去,温暖更多的人。这也说明,人心相通,人性相通。
 
  一个少年怀中的橘子,给一个白面冷酷的角色,涂上了些许暖意的腮红。
 
  当然,更值得称道的,还是陆绩心中有人。他得到好东西,不是自私地独享,而是想着分享。他带着外出做客时尝到的好橘子,回家给母亲,他母亲品尝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两枚橘子。他母亲一定能通过儿子的描述,知道自己儿子在人家做客时的经过,人没去,心也间接去了,领受到了对方对自己孩子的客气友好。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分享,为日后投桃报李的感恩还情,埋下了良好的种子。母亲从儿子带回的橘子中,当然能明白儿子的孝心,搂儿在怀,喃喃表扬,就充分利用好了这两枚橘子瞬间转化而成的教材。橘子自家果园可摘,街上摊点可买,滋味可都有异于儿子做客时带回家的。这种带着小儿体温的橘子,昭示的是其孝心爱心。这是可贵的人之品行。适时加以肯定和点拨,告诉他,对自己母亲要这样,对他人也要这样,就能让儿子小小心灵更加根深蒂固地树立为众多人谋福祉的宏大志向。
 
  三
 
  陆绩的怀橘,与其日后的船载廉石还乡,有着非常严密的内在联系,几乎形同因果。
 
  少时手捏两枚橘子便演绎出诸多滋味来的陆绩,走上建功立业的人生大道后,非但没有被处处难免的绊脚石绊倒,反而于一块大石头上不经意间撰写了让后人受益无穷的精美华章。陆绩的这块石头,并非《石头记》中贾宝玉的佩玉那样得来诡异,而是在千里外的广西郁林郡做郡守期间,离任返回东吴故里,见船轻难抗风浪,急中生智,从郁林河边抬上船,使船风浪中得平稳。如今,这块穿越一千八百度春秋的石头,放置在苏州古城苏州中学旁的苏州文庙中,让后人浏览评说。
 
  陆绩在任时,是百姓心里口中的好官。据记载,他上任后非常注重民生,发动民众抵御天灾,修筑民用工程,在南江村上领民众凿下的井至今还能用,人称“陆公井”。此举在当时,为改善当地百姓饮水,减轻疫病传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陆绩到任时已有两子,正想有一个女儿,天遂人意,他在郁林郡刚巧生了一个宝贝女儿,他便开心地给女儿取名郁生,作为纪念,对脚下土地的感恩之情不言而喻。离别之际,迫不得已从河畔索取的一块大石头,反映的正是其两袖清风。
 
  河畔搬走石一块,留下的却也是为官的标杆,以致后人久久缅怀思齐。五代时的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念及陆绩怀橘之孝道,就在陆公井边栽橘一株,故陆公井又被称为“橘井”。本土居民更为直接,将此井叫作“怀橘井”。并将此地地名亦定为“怀橘坊”。到了清光绪年间,时任贵县知县的东莞籍蒋航,还将这一带定名为“橘井名区”,并亲自题签立牌楼,此牌楼也至今尚存。这都是这位带“压舱石”离任的官员留下的无形资产。
 
  有意思的是,这怀橘的故事原本距离郁林有着很远很远的时空,但从当地人的喜爱程度看,仿佛那个故事就发生在他们那里。而那两枚橘子,似乎就是他们郁林当地的橘林所产。那个怀橘赠母的孩子呢,自然就是他们左邻右舍中的一个普通孩子。
 
  在苏州,陆绩的出生地和归葬地都是苏州,但这个怀橘的故事,并非发生在苏州;但如今苏州人说起这个故事来,好像其中小主人公,就是哪条临河弄堂里的一个小赤佬。这块上刻有“廉石”二字的郁林石,两米来高,1米多宽,重约3吨,苏州市纪委监委早已将其注册了商标,让廉石成为苏州廉洁文化宣教的品牌,必将在新时代诞生出新的故事来。
 
  四
 
  说到船运石头,苏州人一定忘不了宋代吴郡人朱勔,即“花石纲事件”的主角。他其实是给吴人脸上抹黑者,给吴门带来耻辱,是一个反面教员。他靠搜集网罗太湖石,北上进汴京,投好宋徽宗,结果,虽然一时腾达云霄,鱼肉百姓,最终还是以惨淡句号收场。至今的瑞云峰和冠云峰,虽然外形比廉石有颜值,体量也大出廉石多少倍,但给人的正负能量,却形同云泥。船上石头进石头出,这个不说话角儿,在演给后人看怎样一出戏?
 
  苏州这古代船运的巨石,就像一个内涵丰富的寓言。
 
  橘子和石头本身并不通灵,是万物之灵的人赋予了它们以灵性。
 
  陆绩的与橘子和石头的两个故事,久久以来,均频频被提及,遗憾的是,在张扬这两个故事时,它们从来都是被彼此割离。说孝道,会说到少年陆绩与橘子;说廉正,会说到成年陆绩与石头。仿佛二者虽不至于南辕北辙,但这两个故事总还是两条线上的高铁,各奔各的目的地,互不相干。我们不妨将二者打通了,会发现,不仅是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彼此是物理关系,也可能是化学关系,能发生化学反应。
 
  一个心里有他人的孩子,吃一枚橘子会想到他的娘,做官了,他就不会将自己当成百姓的“父母官”,而是将百姓奉为父母来孝敬。在任时,他想到的是为百姓父母做实事,做善事;离任之际,他想到的绝不是趁机捞一把,而是善始善终,完美谢幕。中外官场史上,也有很多任上政绩不俗,离任时却晚节不保者,造成前功尽弃,让人叹惋。想一想,真的是“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这些人真的该想一想少年陆绩,闻一闻那个远古少年手中的橘香。
 
  至于陆绩的压船巨石,则可以让为官者读懂更多。即便某些人带着贪念侥幸一时成了漏网之鱼,但夜半做梦,难保自己不常常驾扁舟于波峰浪谷颠簸吧?梦中惊醒,枕席一片虚汗,值得吗?不义之财,不洁之财,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安心舒适的晚年,而且还大有养育不肖纨绔后辈之虞。钱财来路不干净,后人不劳而获,哪能不滋生无德无能却照旧享福的惯性思维?今人已有让人调侃的“坑爹”笑谈,“漏网之鱼们”一不留神,恐怕就会埋下了“坑儿”的种子吧!哪里比得了船上有块镇舱石,上无愧日月,中不惧风浪,下有鱼儿仰视的快意人生?
 
  一枚小小的橘子,在心中有他人的人手里,会渐渐变成一块增添人生分量的廉石。
 
  有道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但也只有真正的知音方能听见吧?
(原载《散文选刊》2022年第8期)
责任编辑:单璐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