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北京掠影

发布于:2014-10-03 09:46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缘来如此

  不到六个小时,西安到北京的高铁在距离两千多里的路途中飞速而过,然后稳稳地停在了北京西站,这就样,我到了北京。久违了的古都呈现出了冬日里冷寂的繁华与喧闹,如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中所描述的:秋的色,秋的味赏玩不到十足是难以决然离开的情愫一样,我是决计在两三天的行程中好好感受一番北京的。

  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连接中外古今的集散地,她融汇了世界各国诸多的文化元素,走在北京的街头就像身处世界的无论哪个国家的街道一样,有黑的,棕色的,各式样肤色的人从你的身边擦肩而过。街头的公交车站台前没有几个等待的人,街道的车流和地铁站台却是拥挤不堪,整个地厅人潮运动,热闹非凡。上班族在风驰电掣的电车上眯着眼打盹,似乎已是常态。去公园锻炼的老人们倒是精神矍铄,眼神明亮,他们拿着运动器物侃侃而谈,上班族一般。

  北京人的穿着是朴实的,没有太多的妆扮,也许我所住的西单离市中心太远之故,这里的老百姓有一种平静而踏实的神态,没有造作与伪饰,有的只是淡定与从容。那种平淡中透出骨子里的一股骄傲,好像他们就是故都当年的皇族后裔,他们的身上有皇家血脉的流淌,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的黄室后代似的。

  北京人的骄傲,那种骨子里的傲气是别的任何地方的人所没有的,就只这一点,维护了北京的传统与人气,北京不怕外来者,当年的八国联军不是也打进来了,怎么样呢?最终不是也被赶跑了?所以北京人做人的底气是十足的,打倒了,趴下,又站起来,还是一个强者。

  在北京的外地人很多,打拼的有很多是外乡人,成功的也有很多是外乡人,本地人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地出租地方给外来打工的外乡人的时候,外乡人已经打算赚够了钱买下他们房东的院子了。

  在北京的街道很少看到年青人卿卿我我搂搂抱抱,各自都在忙着自己的一份事,一根冰糖葫芦或一只热腾腾的烤红薯完成了北京人匆忙中的一份浪漫与温暖的情愫。停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晚饭的时间了,大小的餐厅,馆舍楼堂几乎都挤满了吃客,讲究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看来北京人是讲求实际的,外表就像北大与清华的门牌一般素朴无华,内中却是华彩斐然。

  我走过一些地方,看到过的城市大都是相似的面孔: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如织的车流,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特色有机的结合,但这些似乎都没有在大脑留下太多的印记。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熟识的朋友跟我在一个城市相遇,我们都是漂流的过客,在异乡的老友见面显得格外亲切,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城市成为了我们故事的背景,我这才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独有的魅力,那就是她让我们有缘千里来相遇。从此,我便与这个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与印象,似乎她就是那位熟识的朋友,很近很近,一个电话就可以接通。

  素朴的感情,无华的风格是建筑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独有的特色。冰糖葫芦,烤红薯,朋友这些温暖的词汇犹如镶嵌在北京这个城市上空一颗颗闪亮的明星。

  雾霾在北京冬日凛冽的寒风中被一扫而光,这让我的北京之行几乎每天都可以享受到蓝天白云。无雪的冬日里,北京的气温已达零下10度左右,但是寒风中的北京还是相当的舒展,淡定,沉稳而不乏力道。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一个真实的北京,我们的北京,世界的北京。


作者简介:郑金侠,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创作干部,省作协会员,曾有散文论文在国内一些报刊发表并有获奖。

  

责任编辑:墨客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