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偶遇毕淑敏

发布于:2013-09-09 21:30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西梅
  零零散散读过几篇毕淑敏的文章,但是不多。读她的文章就好像是听她娓娓叙说着她的生活,这生活让你感觉亲切、熟悉,她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描写着普通人波澜不惊的生活。虽然她是中国首次参加航海环球旅行者之一,可看她那些描写世界各地风貌的文字,骨子里依然有一种熟悉的味道,熟悉到了好像她就是你身旁一位善意的大姐。
 
  其实,她的经历并不普通。早年在西藏阿里高原当护士时,由于营养不良,她和同事的指甲都是凹下去的,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却用注射器往凹下去的指甲里注水,看谁的指甲凹的最深。我记得,毕淑敏的指甲在这一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生活苦到如此,可那文字里却有一种我为之向往的什么东西。我想,如果我当时和她一起在高原当护士,一定也会雀跃着参加这个比赛的。
 
  虽然一下子喜欢上了毕淑敏的文章,可并没有把她所有的文章全部找来一一去读。内心里总觉得,读毕淑敏的文章,最好是在不经意间偶然碰上,细细去读,慢慢体会,找到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那些文字好像是我曾经遗失在什么地方的梦,也好像是我生命里恍恍惚惚说不清的什么东西。
 
  就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她的《提醒幸福》。那一个个我们忽略的细节里,幸福像一朵朵睡醒的花朵,在生命的春天里、在善意的提醒中悄然开放,那么真实、那么温馨、那么醉人。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而入选小学课本的那篇《学会看病》,则是写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毕淑敏在家等儿子看病的这段时间里,犹疑、后悔、自责、担心,这一切如其他深爱着自己子女的母亲一般,真实的让人心疼。
 
  所以,读毕淑敏的文章,便觉得有一种真真切切的感觉。这就好像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虽然只见几次面,心里却贴得很近,而有些人的作品,你怎么看都是好像在描写一种和我们生活有一定距离,看过了就忘了的东西。也就好比有些人,你天天见到他,却只不过比陌路人强一些,见面时只是能点个头、打个招呼。
 
  自然,2009年1月17日下午在王府井书店看到毕淑敏签字售书时,便领着儿子毫不犹豫直奔六楼。也许先认可了毕淑敏的文章,所以一看到她就觉得她很善意、很亲切。
 
  毕淑敏一头精神的短发,一条白底碎花的羊毛围巾垂在胸前,人温和亲切,儿子芦淼与她并排坐着,当年那个学看病的男孩如今已长达成人,看到芦淼,我想起了“宅心仁厚”的张无忌。其实,从外貌上说,他们绝无相似之处,这也许是对他们精神上某种共有东西的一种联想吧。
 
  儿子在毕淑敏签字时,禁不住说:“阿姨,我学过你写的《学会看病》。”毕淑敏听到这话,孩子般开心地笑了。
 
  “是啊,小学课本里有我写的文章,他就是当年那个学看病的男孩。”毕淑敏欣慰地看着身边的芦淼。芦淼和毕淑敏一起参加了这次航海环球旅行,母子俩合出了一本书,所以他们同时签字售书。芦淼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可在母亲眼里,他永远都是那个需要疼爱也需要独立的孩子。所以,在航海环球旅行的游轮上,毕淑敏由于饥饿偷偷把面包带回来喂养的几只“海鸥”中,芦淼无疑又成了那只最大的“海鸥”。
 
  毕淑敏的文章就是这样真实、亲切,好像让你看到了某个时刻的自己。所以,我喜欢读毕淑敏的文章,是那种绵长、久远、淡然的喜欢,那种感情可以随着生命缓缓流动一生。
责任编辑:瓷可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