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忽然花开!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方方称文字能解决很多心理问题 是最耐心的听众

发布于:2012-04-21 11:49  ┊ 阅读  ┊  人参与  ┊ 文 / 周豫 曾美芬



     日前,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发起主办的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东台山举行颁奖典礼,女作家方方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大奖。杨显惠、黄灿然、赵越胜、阿乙、李静分别获得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年度评论家奖。不同的是,今年大奖奖金有所变化,奖金总额由原来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其中“年度杰出作家”的奖金由10万元提升至15万元,其他5个奖项的奖金由2万元提升至3万元。颁奖之后,方方和杨显惠分别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方方简介

  原名汪芳,江西彭泽人。1955年生于南京,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工作。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引起极大反响,并因此成为中国“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随笔集《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中篇小说《风景》、《桃花灿烂》、《奔跑的火光》、《万箭穿心》、《民的1911》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去年,作家方方连续推出两部历史战争题材作品——《武昌城》和《民的1911》,小说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直面中国历史中的主要真实,并引起文坛关注。

  14日下午,刚刚领完奖的方方在广州方所书店给读者带来了“热爱是写作的动力”的演讲,畅谈自己的阅读、成长故事,表达出她对当代青少年阅读状况的观察和思考。

  回忆起自己坚持了30年的写作,方方坦言,只有热爱文学的人才能一直走到底。她认为,文学能够解决很多心理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一直倾听你诉说苦闷、忧伤或是快乐,而当你诉诸笔端,你的文字就是你最耐心的听众。它容忍你诉说的一切,写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释放的快乐。”

  方方的小说格局宽阔、气势磅礴,却以庸常生活中小事暗喻生命、人性,悲壮而不可摧毁。“方方的作品蕴含了哲思的底蕴,她对于人生的悲剧性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理解,超越了一般女作家的情感性叙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曾经这样评价方方。

  女作家写战争,鲜有人尝试,一不小心还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在长篇小说《武昌城》和中篇小说《民的1911》中,她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直面中国历史中的主要真实,以女性的慈悲和宽恕之情回望革命的成败,在“攻”与“守”之间完成对一座城的精神确认。

  对于历史题材创作、女性作家笔下的“人性”探索,方方有着怎样的感悟和经验?演讲结束后,方方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虚构人物放进历史画卷

  南方日报:您以前是以“新写实”的代表而闻名的,作品也多是反映当代市民生活,这次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当代不少作家也在创作上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历史,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相对少了,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方方:“新写实”只是我的一部分作品,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也是写过去的事,并不是我经历过的生活,我也创作了几部关于历史的书,在此基础上接触了大量近代史的资料,那些素材会唤醒你的创作欲望,让你思考一个人在大时代下的命运。

  北伐战争中的武昌战役相当惨烈,但大部分当地人都不知道。我当初看到这部分史料的时候也大吃一惊。我们学的历史没有任何“人”的细节,但文学就是要放大这一个部分,告诉你“人”在时代里是怎样的。当时间距离拉开以后,我们后人才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理想的角度去看待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些什么,而不再用敌对双方的心理和情感去评价战争中的人。

  南方日报:历史题材小说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小说中人物、情节的发挥余地也很小,容易损失“可读性”。在您看来,创作这类小说应该如何把握符合史实和增强文学性之间的关系和尺度?

  方方:我写的《武昌城》中所有的细节如钱数、店铺、战争状况都是真实的,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在我眼前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画卷。我无非是把自己虚构的人物放到这个画卷上,让他“游走”在中间,但不会破坏整个画卷,小说最重要是细节,细节不用瞎编。

  女作家细节感受更敏感

  南方日报:我们看到,在文坛上男作家往往取得比女作家更加高的成就,或者说文坛里面男作家总是多于女作家,而其实女性又往往比男性更加关注内在精神,您怎么看待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境况?

  方方:女性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低微的,长久以来她们没有远足的机会,永远是在思春、思归、宫怨当中度过。在1919年以后,女性才开始走向婚姻自由、走向社会。1949年以后,中国女性迎来第二次解放,但当时她们的作品是“无性别”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才写出了男性写不出来的东西,她们是从骨子里的文字去表现出女性的困惑、欲望、需求等私人情感,这是男性根本体会不到的。

  南方日报:您不少创作中都保持着对现代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您觉得女作家的视角对于写作有什么帮助或阻碍吗?

  方方:写小说在对细节的感受上,男作家比不上女作家,男作家擅长理性思考,但小说经常是不需要讲道理的,把一个故事写出来,读者各有各的体会。在年轻作家群体中,优秀的女作家更多了,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她们面对的就业、荣誉等困惑和压力。

  写作是一种孤独的状态

  南方日报:您的作品对于人生的悲剧性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理解,超越了一般女作家的情感性叙事。是什么奠定了您这种创作心态?

  方方:这跟个人阅历、阅读、知识背景相关,我是当过工人才去写作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能和别人不一样。其次,我属于女作家当中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家里人都读理工科,逻辑思维有了一定训练,所以我知道应该如何去分析一个现象,而不只是陷入感性的情感当中。

  南方日报:写作中您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生活中您却时刻体现出了湖北女人的智慧、干练。

责任编辑:忽然花开 作者文集 作者声明
分享到: